加快推进衢州市特色型中心镇建设的路径探析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0 01:40 4

摘要: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实施方案》,提出建强“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中心镇作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关键节点,其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城乡一体化进程。在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

转自:衢州日报

柯兰

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实施方案》,提出建强“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中心镇作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关键节点,其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城乡一体化进程。在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上,衢州市有10个中心镇被列入全省首批(山区海岛县)中心镇名单。衢州市要抢抓机遇,立足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区位与山区地理特征,以系统思维推进特色型中心镇建设,探索具有边际区位与山区地理辨识度的城乡融合路径,更好发挥中心镇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人才集聚中的引擎作用,推动城乡要素高效流动与资源均衡配置,走出一条具有衢州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一、做好市域统筹文章,构建特色型中心镇协同发展新格局

推进特色型中心镇建设,要以更高站位统筹空间、资源与功能,打破行政壁垒与发展惯性,构建“全域联动、梯度互补”的协同体系。

要优化轴带引领的空间布局。立足“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骨架,强化轴带串联效能与辐射能力:工业轴聚焦中心镇产业链集聚,推动上下游企业集中形成“一镇一链”格局;文旅轴突出生态文化整合,串联村落景观打造区域精品线路;农业轴强化供应链枢纽功能,建立“田间—车间—市场”通道。要打破县域边界,推动跨区域中心镇联动,依托四省边际区位共建“边际协同发展带”,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产业资源共享。要按照“15分钟通勤圈”标准加密交通网络,推进公交、物流向村域延伸,提升要素流动效率。

要建立全域统筹的资源配置机制。针对山区资源分散问题,构建“市级统筹、县域协调、镇域落实”体系:生态资源方面,要以中心镇为单元划定保护红线与开发边界,探索 “生态补偿+碳汇交易”机制,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产业资源方面,编制特色产业指导目录,引导各镇聚焦1—2个主导产业,建立跨区域协作平台实现产业链协同;文化资源方面,整合南孔文化、古道文化等元素,通过中心镇载体形成区域品牌,增强城乡认同感。

要强化梯度互补的功能分工。依据发展基础明确中心镇功能定位:工业型中心镇要向“县域副中心”转型,承接产业转移与功能疏解,完善研发、检测等生产性服务;文旅型中心镇要升级为“区域消费目的地”,丰富全链条业态,开发研学、康养等新业态;农业型中心镇要打造“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化基地、加工园区与物流枢纽。要推动中心镇与县城功能互补,县城侧重高端服务,中心镇强化基础配套,形成“县城引领、镇域支撑、乡村跟进”新格局。

二、做活资源融合文章,激活特色型中心镇内生发展新动能

资源融合是提升中心镇竞争力的核心,要打破要素壁垒与产业边界,推动资源从“分散利用”向“聚合增值”转变,培育可持续发展动能。

要深化产业跨界融合。以主导产业为根基推动三产融合:工业型中心镇要突破“单一制造”,建设创新综合体,引入设计、电商等业态,探索“工业旅游”延伸价值链;农业型中心镇要拓展“农业+”模式,推动与文旅、加工、电商融合,开发采摘体验、精深加工产品与直播销售;文旅型中心镇要推动“生态+文化+科技”融合,打造沉浸式场景,开发文创产品,联动农业产区形成消费套餐。

要推动要素创新配置。聚焦山区要素流动痛点突破制度障碍:土地方面,深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探索弹性供地与点状供地,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人才方面,实施“寓外优秀人才回归计划”,建立技能培训基地,优化住房、医疗等保障;资本方面,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推广经营权抵押贷,引导工商资本通过PPP模式参与建设。

要打造三生融合的空间场景。推动中心镇向“生产生活生态并重”转型:生产空间按“产业社区”理念规划园区,配套宿舍与研发设施;生活空间按城市标准完善教育、医疗、养老设施,建设文化广场等便民场景;生态空间依托自然本底建设绿道与湿地,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呈现“城在林中”风貌。

三、做细政策引领文章,筑牢特色型中心镇建设的新型制度保障

政策引领是中心镇建设行稳致远的关键,要创新工具、突破障碍、提升效能,构建全方位保障体系。

要优化政策工具组合。形成“财政+土地+金融”合力:财政上加大转移支付,建立“以绩定补”机制,引导县级配套投入;土地上预留发展空间,倾斜新增指标,探索混合用地模式;金融上鼓励机构设点,开发特色产品,建立“政银担”风险补偿机制,支持企业多元融资。

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制度创新松绑赋能:推进“强镇扩权”,下放审批、执法等权限,建立权责清单;建立跨区域协调机构,推动中心镇与周边组建“发展联盟”,实现 “大镇带小乡”;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宅基地“三权分置”,推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农民分享发展红利。

要提升治理能力水平。推动治理向“精细智能”转型:数字赋能方面,依托“衢州智慧大脑”建智慧平台,实现“一屏观全域”,推广“就近办、网上办”;多元共治方面,健全 “党委领导、多方参与”体系,培育乡贤理事会等组织;考核评价上,建立多维指标,结果与干部考核、政策支持挂钩,形成良性机制。

衢州市特色型中心镇建设,既是响应省委“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的具体实践,更是山区县破解发展不平衡、走好共同富裕之路的关键抓手。既要让中心镇成为承接城市要素、带动乡村发展的“转换器”,也要成为展示山区特色、辐射周边区域的“窗口”。未来,随着各项举措落地见效,特色型中心镇必将成为衢州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坚实支撑,在城乡融合的时代画卷中写下浓墨重彩的“衢州篇章”。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