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人”:核电站里的中枢守护者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0 01:43 8

摘要:黄海之滨,云台山麓,一座现代化核电基地巍然屹立。这里是江苏连云港的田湾核电站。近日,记者随着“核你在一起·共筑科普新生态”中核集团全国科普月活动走进这里,近距离感受到了核电操纵员——被誉为“黄金人”的成长之路与使命担当。

黄海之滨,云台山麓,一座现代化核电基地巍然屹立。这里是江苏连云港的田湾核电站。近日,记者随着“核你在一起·共筑科普新生态”中核集团全国科普月活动走进这里,近距离感受到了核电操纵员——被誉为“黄金人”的成长之路与使命担当。

▲模拟机试验大厅

在模拟机试验大厅里,屏幕上的曲线不断跳动,灯光闪烁宛若反应堆的脉搏。几名操纵员紧盯数据,手指在按钮间迅速切换。他们就是核电机组运行中枢的操作者。

严苛培养:十年磨一剑

“‘黄金人’这个称谓,是核反应堆操纵员高价值的形象比喻。”操纵员培训科副科长徐安杰介绍,在我国核电发展的初期,培养操纵员往往需要送往国外,成本极高,业内甚至流传“相当于与操纵员体重相等的黄金”这一说法。

如今,我国已具备完善的自主培养体系,但走上主控室的道路依然漫长而严苛。

“刚入职的毕业生,通常需要在现场有三到五年的值班经验。”徐安杰说,从外围岗位、常规岛到核岛岗位,他们要逐级历练,熟悉电厂的每一条“毛细血管”,并在每个岗位上获得授权。

这些历练不仅是技术上的,更是心理上的考验。核电机组运行关乎安全,每一项操作都必须严谨到位。“哪怕是一个看似简单的操作,都要经过多次确认。”徐安杰表示。

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还需通过运行部门和培训部门的选拔考核,进入系统培训。培训包括数月的理论学习和全范围模拟机培训,涵盖反应堆物理、热工流体、自动控制等多个学科,并在与真实主控室高度还原的环境中,演练各种复杂工况。

▲几位操纵员正在模拟机试验大厅进行演练

“最终要面对国家核安全局组织的执照考试,包括笔试、口试和模拟机操作等。”7、8号机组值长刘振江介绍说,只有全部通过才能获得操纵员执照,正式成为一名“黄金人”。

更高一级的目标是成为高级操纵员和“值长”。通常,一名大学毕业生成长为值长,需要十年甚至更久。每一名值长,都是千锤百炼、优中选优的结果。

中枢神经:人机协同的双重屏障

走进田湾核电7、8号机组的全范围模拟机大厅,映入眼帘的是未来感十足的场景。操作台整齐排列,屏幕与指示灯闪烁不停,实时显示机组的各项核心参数。

▲模拟机试验大厅相关设备

“后备盘是我们最关键的设备之一。”刘振江指着一排设备说,“即便主操作台无法使用,我们仍能利用这些设备将机组安全控制下来。”

在这里,操纵员们需要不断应对“极限挑战”。模拟机培训课表上写满了多种极端情境,每一次演练都要求他们在几十秒甚至更短时间内做出判断。

主控团队分工明确:反应堆操纵员、汽轮机操纵员各自盯紧核岛和常规岛的参数,值长、副值长则统揽全局,进行技术指导和监护。监视任务是全天候的,每隔十几分钟就要全面确认一次核心参数。

“在主控室里,没有人可以掉以轻心。”刘振江说,“我们盯的不仅是数字,更是千家万户的灯火。”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核电厂也在探索智能化运用。“目前,AI主要在高风险区域巡视、参数诊断等方面提供辅助。”刘振江表示,“关键操作和最终决策,仍然必须由人来完成。”

“现代核电机组在设计时就融入了纵深防御理念。”刘振江说,例如全厂失电或一回路失水时,系统会自动触发保护逻辑,实现安全停堆和余热导出。操纵员的职责,是确认自动系统正确执行,并在异常时及时干预。

按照行业要求,操纵员每年都必须参加定期复训,反复演练极端事故工况。“只有保持技能常态化,才能在真正的考验中不出差错。”刘振江说。

国之重器:守护万家灯火

田湾核电站是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之一,是中俄两国核能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也是中国核电“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典型代表。

▲田湾核电站1-8号机组模型

目前,基地已有6台机组投入商业运行,累计发电量已突破49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约3.8亿吨二氧化碳排放。7、8号机组采用俄罗斯VVER-1200型压水堆,单机容量约1265兆瓦,预计将于2026年和2027年先后投运。全部机组建成后,田湾核电的年发电量有望超过700亿千瓦时,为江苏乃至华东地区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

▲正在建设中的7、8号机组

田湾核电站不仅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也为我国优化能源结构、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从早期依赖引进,到如今实现自主创新,我国已形成了完善的核电技术体系和操纵员培养体系。”徐安杰说。

如今,田湾核电站运行团队中,越来越多“黄金人”已完全由我国自主培养。他们熟练掌握反应堆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应对复杂工况,标志着我国核电人才培养水平的全面提升。

展望未来,中国核能正不断拓展边界。从三代压水堆,到高温气冷堆、快堆等第四代技术示范,再到以“人造太阳”为目标的核聚变探索,都在稳步推进。

“黄金人”们守护的,不只是机组的安全稳定,更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支点。作为新时代的“大国工匠”,他们在方寸之间的主控室里,以专业、严谨和热爱,筑牢核安全屏障,点亮万家灯火。

撰文:记者 段大卫 张海燕

摄影:记者 张星海

编辑:段大卫

来源:科学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