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咱们买基金的时候,是不是光盯着收益,却忽略了手续费这只“隐形吞金兽”?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聊聊,基金平台手续费那些能省的门道,咱老百姓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能省一分是一分!
咱们买基金的时候,是不是光盯着收益,却忽略了手续费这只“隐形吞金兽”?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聊聊,基金平台手续费那些能省的门道,咱老百姓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能省一分是一分!
一、买基金手续费,原来有这么多“省”法
你知道吗?不同平台买同一只基金,手续费能差出好几杯奶茶钱!
就拿申购费来说,有些平台明着给你打一折,看起来挺划算,但你要是仔细对比,会发现还有平台能做到“零申购费”搭配“低赎回费”。比如咱买一只热门的消费基金,在A平台申购费打一折是0.15%,买1万块就得花15块;但在B平台,人家直接免申购费,这15块不就省下来了吗?
再说说赎回费,持有时间越短,赎回费越高。有的基金持有7天以内赎回,要收1.5%的赎回费,这是啥概念?你买1万块,要是没拿住7天就卖,光赎回费就得扣150块,相当于亏了好几个点的收益,多心疼!但要是你能拿够7天,很多基金赎回费就降到0.5%,拿够30天甚至直接免赎回费。所以啊,买基金前先看看“费率结构”,别冲动买卖,持有时间长一点,手续费就能省一大截。
还有基金转换这个功能,好多人不知道。比如你手里的债券基金想换成股票基金,要是先赎回再申购,得交两次手续费;但用基金转换,只需要交一次“转换费”,而且通常比赎回+申购的总费用低。就像你换个手机套餐,直接转套餐比注销再办新套餐划算多了,一个道理。
二、选对平台,手续费能省出“一顿火锅钱”
现在基金平台那么多,银行、券商、第三方平台(比如支付宝、微信理财通)还有基金公司自己的APP,它们的费率差异大到你不敢信。
银行渠道的手续费往往是最高的,很多还不给折扣,申购费1.5%是常事;券商呢,有的会给老客户或者大客户折扣,但对咱们普通散户来说,优势不明显;第三方平台和基金公司APP是“费率内卷”的主力,尤其是基金公司APP,为了拉客户,自家基金的申购费经常免到0,赎回费也跟着让利。
举个例子,你想买某基金公司的旗舰产品,在基金公司APP上买,申购费0,持有30天赎回费0;但要是在银行买,申购费1.5%,持有30天赎回费0.5%,买10万块的话,光这两项就差了1500+500=2000块!2000块啊,够咱全家吃好几顿火锅了!
所以,咱买基金前,多花5分钟对比几个平台的费率,就能避免白送钱。现在很多平台都有“费率对比”的小工具,或者你直接看产品详情页的“收费标准”,一目了然。
三、这些“省手续费”的小技巧,你得记牢
1. 利用“费率优惠活动”
很多平台隔三差五就搞费率优惠,比如“新用户申购费一折”“特定基金免手续费”。咱可以关注平台的公告或者短信通知,赶上活动的时候买,能省不少。就像双十一买东西凑满减一样,咱买基金也得会“薅羊毛”。
2. 长期投资选“C类份额”
很多基金有A类和C类份额,A类收申购费,C类不收申购费,但收“销售服务费”(通常每年0.2%-0.8%)。如果是短期持有(比如1年以内),选C类更划算;长期持有(3年以上),A类更划算。比如你买一只基金打算拿半年,A类申购费0.15%,C类销售服务费0.4%/年,半年就是0.2%,显然C类更省;但要是拿5年,A类申购费0.15%,C类销售服务费总共2%,这时候A类就更划算。
3. 别频繁买卖,“懒人”更省钱
基金本来就是长期投资的工具,你要是今天买明天卖,手续费能把你赚的那点收益全吃光,甚至倒贴。就像种地,你总不能刚播下种子就挖出来看长没长吧?耐心持有,不仅能省手续费,还能大概率赚到市场的钱。
结尾:你平时买基金,都在哪家平台买?有没有发现什么手续费“隐藏福利”?欢迎在
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当“省钱小能手”,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来源:亚亚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