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15日,由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丰台教育委员会主办,丰台教委创新人才发展中心、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承办的“零碳科普”实验校项目,在北京丰台区50所中小学全面启动。这标志着丰台区在环保教育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向着绿色低碳教育的未来坚实
全文长 33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5 分钟
2025年4月15日,由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丰台教育委员会主办,丰台教委创新人才发展中心、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承办的“零碳科普”实验校项目,在北京丰台区50所中小学全面启动。这标志着丰台区在环保教育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向着绿色低碳教育的未来坚实迈进。
启动仪式上,丰台区教委副主任、丽泽中学教育集团书记郝玉伟发表致辞。他指出,希望通过“零碳科普”课程学习、实践活动、文化建设等多元形式,推动丰台区中小学深入开展绿色生态教育,培养具有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青少年人才。他强调,今天启动的 “零碳科普” 实验校项目具有深远意义。为深化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提供了新的契机。借助这个项目,将为丰台区首批申报的中小学引入专业的零碳科技课程资源。
校长智库研究院院长谢文辉在致辞中表示,这是丰台区在全国范围内第一个落地区域零碳科普实验项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提到,生态文明教育至关重要,而“零碳科普”项目正是一个特别好的生态教育、跨学科教育、主题教育、绿色教育和大科学教育的范例。作为全国性的教育平台,校长智库研究院将大力推动“零碳科普”项目的落地,帮助更多孩子的作品得到展示,让更多的学校和学生受益。
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零碳科普项目主任高加乐、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张九天、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姜荣敏、丰台教委创新人才发展中心主任孙震。
零碳科普的重要性
2022年10月,教育部印发《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绿色低碳生活理念与绿色低碳发展规范要在大中小学普及传播,绿色低碳理念要全面融入大中小学教育体系。该方案还进一步规划,到2030年,要实现学生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的系统养成与发展,形成较为完善的多层次绿色低碳理念育人体系,贯穿青少年成长全过程。
这一政策的出台,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也是对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积极响应。在此背景下,丰台区教委、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起中小学“零碳科普”实验校(公益)征集行动计划,旨在通过课程学习、实践活动、文化建设等多元形式,培养中小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
“零碳科普”项目不仅是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更是推动校园绿色转型、助力国家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通过这一项目,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气候变化的成因、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以及零碳科技的相关知识。例如,由宁德时代自己主编的,青少年科普绘本《零碳科技——点亮可持续未来》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零碳能源技术、工业减碳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重要减碳技术,激发了青少年对科技创新的兴趣。
“零碳科普”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对未来的深远影响。青少年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决策者,培养他们的绿色发展观和零碳意识,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推动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通过“零碳科普”项目,学生们不仅能够学习到科学知识,还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低碳生活方式。
零碳科普进校园的意义
据丰台教委创新人才发展中心孙震主任介绍,学生们通过旧衣回收、公益捐赠等活动,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培养了更多有环保意识的学生。自24年12月开始,通过“碳减排・爱循环” 绿色校园碳普惠项目,已经累计32000名学生参与回收,累计回收30吨物品,核算减排碳值560吨,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绿色生态行动的热情,也收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大量的数据证明,零碳科普进校园可以让学生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以及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保护环境中的作用,激发他们积极参与低碳行动的热情。
零碳科普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介绍零碳能源技术、工业减碳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重要减碳技术,让学生了解这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场景,激发他们在环保与科技领域的创新思维。
通过在校园内开展零碳科普活动,可以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如节水节电、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将对学生的未来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并通过学生影响家庭和社会,推动整个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零碳科普进校园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学校与社会的协同发展。学校可以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共同开展科普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同时,学校也可以将零碳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打造零碳校园,为社会树立榜样。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通过在校园内开展零碳科普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奠定基础。这将有助于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储备人才,推动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
零碳科普更是知识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零碳科普”项目通过项目化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广阔天地。在这里,学生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以太阳能电池板为例,学生们可以在项目中深入学习物理知识,了解太阳能电池板的工作原理。他们可以亲手搭建小型太阳能发电装置,观察太阳光如何转化为电能,探究不同光照强度、角度对发电效率的影响。这种实践操作不仅让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还激发了学生对新能源技术的浓厚兴趣。
在化学领域,学生们可以研究碳捕集技术的化学反应。他们可以通过实验,了解二氧化碳是如何被化学试剂吸收和固定,探索不同化学物质在碳捕集过程中的作用。这种探究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让他们意识到化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在生物课堂上,学生们可以探索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他们可以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如何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研究土壤微生物在碳分解和固定中的作用;甚至可以设计小型生态系统实验,模拟碳在生物圈中的流动过程。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培养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在地理学习中,学生们可以分析不同地区的碳排放情况。他们可以通过收集数据、绘制图表,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城市在能源消耗、工业生产、交通出行等方面的碳排放差异。这种宏观的视角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让他们意识到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解决。
这种项目化学习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分工合作,有的负责资料收集,有的负责实验设计,有的负责数据分析。他们需要相互沟通、相互协作,共同攻克项目中的难题。这种团队合作的过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沟通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通过“零碳科普”项目,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零碳知识,为未来的绿色低碳社会做好准备。他们将成为具有环保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们不仅能够理解气候变化的科学原理,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创新方案。他们将成为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贡献力量。
以零碳科普为切口
推动教育与社会的协同发展
“零碳科普”项目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还能够推动学校与社会的协同发展。学校可以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共同开展科普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
同时,学校也可以将零碳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打造零碳校园,为社会树立榜样。通过在校园内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如节水节电、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学校可以带动整个社区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这种校园文化的影响将远远超出学校本身,成为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零碳科普”项目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创新项目。它以项目化学习为载体,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实现了跨学科的融合。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还能够推动学校与社会的协同发展,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储备人才。我们期待这个项目能够在更多的学校落地生根,为我们的未来培养出更多具有绿色低碳理念的优秀人才。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建设一个零碳的未来而努力!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往期精彩
编辑丨智库君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来源:校长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