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盈利排行榜,日本亏钱,北京奥运排第3,第1名是谁?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9 15:08 3

摘要:90 年的奥运史上,绝大多数东道主都在为这 15 天的盛会忙前忙后,最后却落得个赔钱的下场。

奥运会这事儿,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就是个体力活加烧钱坑。

90 年的奥运史上,绝大多数东道主都在为这 15 天的盛会忙前忙后,最后却落得个赔钱的下场。

直到 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才算给奥运经济正了名。

不过最让人唏嘘的是 2020 年东京奥运会,直接亏掉 210 亿美元创下纪录。

咱们北京奥运会靠着精打细算赚了 11.57 亿排第三,而盈利榜首却让人跌破眼镜。

澳大利亚悉尼把废弃沼泽地改成奥运村,竟然狂赚 7.6 亿澳元!

从 “烧钱黑洞” 到 “赚钱模板”:奥运经济的逆袭之路

要说奥运会有多能烧钱,上世纪的主办城市最有发言权。

1972 年慕尼黑奥运会,政府砸了 10 亿美元,最后一算账亏了 6 亿,相当于打了水漂。

更惨的是 1976 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市长拍着胸脯保证 “奥运会不可能亏本”,结果预算 1.25 亿美元的赛事,最后花了 20 亿美元,超支七倍多。

当地 300 万居民硬生生为这 15 天的盛会还了 20 年债,堪称 “奥运史上最坑承诺”。

到了 1980 年莫斯科奥运会,苏联豪气投入 90 亿美元,却因为国际抵制,收入几乎为零,这笔账至今让体育界后怕。

当时大家都觉得,办奥运就是赔本赚吆喝,直到 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出现了转机。

这届奥运会没人愿意接盘,最后只有洛杉矶一个城市申办。

更绝的是加州政府放话:“一分钱不出,你们自己搞。”

接手的是个叫尤伯罗斯的百万富翁,他接手时组委会还欠着 35 万美元,自己掏了 100 美元开账户,甚至卖掉旅游公司背水一战。

谁也没想到,这哥们把奥运会玩成了商业教科书。

他搞电视转播权招标,让三大广播公司打价格战,最后美国广播公司花 2.25 亿美元拿下,是以往的三倍多。

赞助商这块更狠,每个行业只选一家,门槛 400 万美元,可口可乐为了压过百事,直接砸了 1260 万美元,日本富士胶卷也花 700 万美元挑战柯达。

最争议的是火炬接力权,3000 美元一公里,骂声一片时,萨马兰奇自费跑第一棒才平息风波。

最后一算账,洛杉矶奥运会营收超 8 亿美元,净赚 2.25 亿美元,彻底改写了奥运经济史。

中国智慧 VS 澳洲奇迹:盈利榜上的东西对决

在奥运盈利榜上,咱们北京奥运会以 11.57 亿人民币排第三,这个成绩背后是实打实的精打细算。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总投入 400 亿美元,但花得相当值。

光是赞助收入就有 10 亿美元,场馆建设成本比雅典奥运会低了 60%。

国家审计署的数据显示,奥运直接支出 202 亿,收入 213.63 亿,稳稳盈利。

更厉害的是 “赛后经济”,鸟巢每年接待 300 万游客,演唱会、体育比赛排到两年后,虽然每年维护费 8000 万,但收入早就远超这个数。

水立方更会玩,夏天变水上乐园,冬天改冰壶场馆,冬奥会期间照样发光发热。

地铁 10 号线和 8 号线现在每天承载几百万人,这种基础设施的价值根本没法用短期盈利衡量。

据测算,北京奥运会带动的 GDP 超过 7000 亿元,创造了两百万以上就业岗位,这才是真正的 “中国智慧”。

而排在榜首的悉尼奥运会,盈利 7.65 亿澳元(约 35 亿人民币),比北京和洛杉矶加起来还多,秘诀竟是 “变废为宝”。

悉尼人把没人要的沼泽地、砖厂和屠宰场改造成奥运村,既省了土地成本,又完成了城市改造。

这届奥运会卖了 670 万张门票,电视转播覆盖 220 个国家,纪念商品卖了 4 亿多美元。

更绝的是,他们把奥运经验写成手册,还卖了 350 万美元给国际奥委会。

数据显示,悉尼奥运会给澳大利亚带来 63.5 亿美元 GDP 增长,增加 9.9 万个工作岗位,新南威尔士州光海外投资就吸引了 87 亿美元。

不过话说回来,悉尼有基础,咱们北京是从零开始建,能盈利 11.57 亿已经很不容易,而且长远来看,奥运场馆和基础设施的持续贡献,比账面盈利更有价值。

东京亏哭了?巴黎学乖了:奥运经济的新逻辑

东京奥运会绝对是奥运史上最 “惨” 的一届,申办时预算 73 亿美元,最后花了 280 亿美元,翻了近四倍,亏损超 210 亿美元。

这笔账怎么算的?疫情是最大黑天鹅,延期一年就烧了 28 亿美元。

空场比赛让门票收入归零,要知道悉尼卖了 670 万张票,洛杉矶门票收入也很可观,东京只能眼睁睁看着这块收入没了。

防疫成本更是无底洞,每天几万人核酸检测,隔离酒店、医疗保障全是额外开支。

赞助商也倒霉,花大价钱赞助,结果没观众,广告效果大打折扣。

对比一下,2004 年雅典亏 80 亿,2016 年里约亏 21 亿,在东京面前都是小巫见大巫。

看到东京的惨状,巴黎奥运会学乖了,主打 “环保牌” 其实就是节俭。

法国政府背着 3.16 万亿欧元债务,实在没钱折腾。

奥运村不装空调,用自然通风和地源热泵。

食堂主打素食,说要减少碳排放。

运动员床是纸板做的,成本低还能回收。

开幕式也简化成运动员沿塞纳河走一圈,够实在。

巴黎把新建场馆控制在 5%,能用现成的就用现成的,还把奥运村赛后改成住宅区和办公区。

他们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碳排放控制在 158 万吨以内,是伦敦和里约的一半。

不过法国也没完全躺平,光是塞纳河清污就花了 15 亿美元,安保成本高达 48 亿美元。

现在看来,巴黎想收支平衡不容易,但这种务实态度可能成未来趋势。

毕竟像东京那样亏 210 亿,没几个国家扛得住

奥运会这几十年的经济账,就像坐过山车。

从蒙特利尔的 20 年还债,到洛杉矶的商业逆袭,从北京的长远布局,到悉尼的意外登顶,再到东京的惨痛教训,其实早就说明:办奥运不是比谁花钱多,而是比谁会花钱。

北京奥运会证明,基础设施和场馆的长期利用才是王道。

悉尼告诉我们,创意能变废为宝。

巴黎则在探索更可持续的模式,未来的奥运会,可能不会再有那么多 “大手笔”,但会更注重实际效益。

毕竟对老百姓来说,奥运留下的不是空荡荡的场馆,而是实实在在的便利和长久的收益,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金牌”。

1 8 8—3 1 1 8—3 2 1 3

来源:生态体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