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叠影觅流年 京城文脉焕新姿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0 00:04 1

摘要:在众多的北京CityWalk经典线路中,您觉得哪一条街最美呢? 对此,“京味儿文学”的杰出代表老舍先生为我们提供了权威参考答案——那就是全长3.8公里的阜景街,又称阜景历史文化街。据《阜景文化街史话》载,1960年,老舍走在这段街时,曾惊叹“这真是世界上最美的

转自:劳动午报

在众多的北京CityWalk经典线路中,您觉得哪一条街最美呢? 对此,“京味儿文学”的杰出代表老舍先生为我们提供了权威参考答案——那就是全长3.8公里的阜景街,又称阜景历史文化街。据《阜景文化街史话》载,1960年,老舍走在这段街时,曾惊叹“这真是世界上最美的一条路”。老舍还曾在《骆驼祥子》里,以祥子的视角,对“北京最美的一条街”阜景街进行了描写。

如今的阜景街,汇聚了皇家庙宇、中外宗教文化、名人故居和民俗风情。下面请您跟随记者的脚步和镜头,共赴一场时光之旅,踏寻这条贯穿北京市中心的京城“文脉”,特别撷取4处核心景点,感受其焕发时代新姿的多元魅力!

北京鲁迅故居:文学巨匠的灵魂栖息地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到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一名句出自鲁迅先生100年前创作的著名散文《秋夜》。带着“寻树”的好奇,笔者走进位于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二条19号的鲁迅故居。这座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的小型四合院,是鲁迅先生1924年至1926年在北京的住所,三间北房、三间南房、东西厢房各两间,北屋西侧有一夹道通往后园。据介绍,北京鲁迅故居院内的格局布置和室内的陈设展示,均保存鲁迅当初居住时的原貌。从正中堂屋向外凸出的一间小房间,像一条小尾巴接在后面的是鲁迅的书房兼起居室,被他戏称为“老虎尾巴”和“绿林书屋”。在这间约9平方米的书屋里,鲁迅抽着烟卷儿、笔耕不辍,写下了《彷徨》《野草》《朝花夕拾》中的多篇名作和《华盖集》《华盖集续集》等文集及大量翻译作品,为黎明前的中国带来觉醒和希望。

前院的两株白丁香跃入视线,枝干遒劲、枝叶繁茂,花瓣如银似雪,焕发勃勃生机。1925年4月5日(民国植树节),鲁迅曾在日记中记录:“云松阁来种树,计紫、白丁香各二,碧桃一,花椒、刺梅、榆梅各二,青杨三。”2025年4月,鲁迅亲手栽种的这两株白丁香和后院的黄刺梅刚好满百岁。大学生游客小吴手持该博物馆文创“手植丁香透光冰箱贴”在树前打卡拍照,她说:“鲁迅先生是‘民族脊梁’,他一生‘横眉冷对千夫指’,是一名以笔为枪的战士。当我看到故居中的这些花草和陈设时,彷佛近距离地感受到鲁迅先生的温度,他不只有冷峻犀利的一面,更是热爱生活的‘迅哥儿’!”

白塔红墙:历史与新潮交融共生

离开鲁迅故居,向东步行约700多米即到达妙应寺白塔。妙应寺白塔是我国现存最早、体量最大的覆钵式白塔,是元大都始建的镇城之塔,承载着北京老城的深厚历史记忆。从今年5月23日起,拥有750余年历史的妙应寺白塔在每周五、六、日及节假日19点至21点定期亮灯。夜幕降临,白塔在光影交错下散发着温润的光泽,吸引了不少市民慕名而来,周边餐饮、购物、文化体验等客流量也随之上升,激活“夜经济”新动能。

漫步白天的白塔寺街区,感受别样的人文风情。2014年,白塔寺街区开始城市更新、重塑。如今的白塔寺东西岔街区,成串的大红灯笼尽显古韵悠长。咖啡馆、面包房、酒吧等潮流店铺飘出时尚烟火气,登上网红咖啡馆的二层露台,体验“上房揭瓦”登高望远的乐趣。胡同中保留着传统业态的理发店、羊肉铺,经过改造升级,人气扶摇直上,消费热度攀升。白塔寺东侧的红墙已成为“网红打卡点”,游客络绎不绝。红墙映白塔,大家在此用心感受岁月静好与市井喧嚣相互交织,用镜头记录文化传承与城市更新协同并进的旋律。

历代帝王庙:中华统绪 不绝如线

从妙应寺白塔继续向东步行约10分钟,路北的历代帝王庙静静矗立,气势恢宏。历代帝王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三皇五帝、历代帝王和功臣名将的场所,始建于明嘉靖十年,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走进景德门,主体建筑景德崇圣殿映入眼帘,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象征着“九五之尊”的帝王礼制;富丽堂皇的金龙和玺彩画、黄琉璃瓦顶,彰显出皇家最高等级建筑的尊贵和气派。殿内的“历代帝王庙原状陈列展”,以伏羲、黄帝与炎帝为中心,7开间龛位共供奉188位入祀帝王牌位。乾隆曾提出“中华统绪,不绝如线”的观点,指中华治统(帝系)从绪端开始,就像一条完整的线条,从未中断。至此,明清皇帝共同构建了统一多民族帝王的祭祀体系。东西两侧的配殿中设有“功在社稷,德协股肱”从祀名臣展,展示了79位文武贤臣的生平事迹和传说轶事。值得一提的是,清代后期,历代帝王庙在西跨院设关帝庙,独祀关羽,形成“庙中庙”格局。

景德崇圣殿前,几位游客正在拍摄古装艺术照。御道汉白玉栏杆、碑亭黄瓦绿剪边、重檐歇山顶……琉璃瓦下,每一片光影都折射出历史的印记,让人不禁发思古之幽情。“在这里沉浸式体验宫廷美学,感觉很‘穿越’,能够实现和历史对话!”一位身穿清代旗装、脚踩花盆底鞋的女游客说,历代帝王庙的游客量明显少于故宫,特别是闭馆前1小时左右人迹稀少,这时来错峰参观和拍照,体验感非常好。

正阳书局:书香润古建

从历代帝王庙出来后,向东南方向步行约800米,途经广济寺、中国地质博物馆,到达位于砖塔胡同东口南侧的正阳书局。正阳书局由国家级文保单位“万松老人塔”打造而成,是一家专门经营北京文献古籍的书店。走进正阳书局,古塔率先映入眼帘,抬头仰望其“塔中藏塔”的独特形制,内塔为元塔(八角七级密檐式砖塔),清代重修时将原塔含砌于塔内。古塔占据了小院的大半空间,院内的门墩、老门板对联、胡同门牌等装饰古色古香,与古树和茶座相得益彰;网红小猫“砖爷”闲庭信步、悠然自得,变身书店“代言人”。

书房内,书架上的老地图、古籍善本琳琅满目,兔爷泥塑文创、中式茶具、古典钟表充满雅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孩子,在这儿能充分感受胡同文化和京味儿文化。我比较喜欢清史,这里还能查询到清代旗人族谱。”前来参观的市民小刘告诉记者,他最喜欢“无事可静坐,闲情且读书”这副门联;对他而言,正阳书局是一个可以安放乡愁的公共阅读空间,唤醒了对城市记忆的共情。

背景链接

阜景街(今景山前街、文津街、阜成门内大街一线)西起阜成门,东至景山西街,全程约3.8公里,是北京最古老、文物古迹最密集的大街之一。阜景街沿线及邻近区域涵盖的核心景点至少有13个,分别为:妙应寺(白塔寺)、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鲁迅旧居)、历代帝王庙、广济寺、中国地质博物馆、万松老人塔下的正阳书局、北海公园、景山公园、西什库教堂、金鳌玉蝀桥、西四新华书店、国家图书馆分馆(古籍馆)、阜成门旧址(元代“煤门”遗址)等。

□本报记者 宗晓畅/文 王辰阳/摄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