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妇联坚持把促进妇女就业创业作为服务妇女发展的重要抓手,找准定位、精准施策、蓄势赋能,积极探索技能培训+巾帼家政进社区+庭院经济“三驾马车”促进妇女就业创业的新路径。
近日
新华社推介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三驾马车”拉动妇女就业创业》
全文如下
↓↓↓
央媒看赛罕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妇联坚持把促进妇女就业创业作为服务妇女发展的重要抓手,找准定位、精准施策、蓄势赋能,积极探索技能培训+巾帼家政进社区+庭院经济“三驾马车”促进妇女就业创业的新路径。
“树”巾帼示范典型 “搭”就业创业平台
赛罕区妇联以“巾帼建功赋能行动”为着力点,深入推进“巾帼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充分发挥“妇”字号女性创业和致富带头人在带动吸纳妇女就业创业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是以辖区企业妇女之家为平台,发挥“自治区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示范作用,带动更多妇女增收致富,通过项目引资为呼和浩特市斌斌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内蒙古健芯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争取6万元专项资金,为企业解决了女性人才培训、示范引领、技术服务、产业孵化等实际困难。二是积极拓宽“妇”字号产品销售渠道,邀请农村电商代表金河镇曙光村的“正北方云仓”、新业态妇联执委,电商主播“婷猫”等知名主播,探讨直播联动公益活动,用好网络平台,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助力乡村振兴。三是以“美丽庭院”为抓手,将金河镇曙光村建设为“美丽庭院”标准村,以统种共富的高标准现代农业建设为切入点,区妇联充分发挥乡村妇女群众在家庭中的特殊作用,与农牧、园林等积极协调,为农户捐助花种、菜种等物资,推动农户庭院变菜园、果园、花园、游园、精神家园“五园”,实现庭院经济效益,推动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
“送”就业创业技能 “拓”就业创业渠道
赛罕区妇联以满足广大妇女的就业需求为抓手,着力提升广大妇女群众的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通过多方链接资源,创新模式,在全市范围内首家开展闭环式“巾帼家政进社区”服务工作,在社区打造社区家庭生活服务综合体,实现创业带动就业。截至目前落地运营的敕勒川大姐“巾帼家政”孵化网点有4个;开展的活动及业务分为公益+活动两大类。2024年举办敕勒川大姐巾帼“家政进社区”培训班5期,培训家政服务人员400余人;同时组织成立了家政志愿者服务团队,定期为社区残疾人、老年人等困难群体提供节日慰问、入户保洁等志愿服务。同时,赛罕区妇联积极对接有关部门和企业拓宽辖区妇女群众就业渠道,协同上级人社部门扎实开展“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等活动,实现女性就业987人,其中女大学生312人。并鼓励和支持广大妇女学习短视频电商直播,通过直播、自媒体等新媒体新模式,实现妇女灵活就业创业,营造“新妇女”思想,既“富口袋”更“富脑袋”,唱响勤劳致富主旋律,凝聚内生动力精气神。
积极优化妇女就业创业环境。与残联联合开展创建工作,引进专注于为残疾人提供创业就业服务的内蒙古众益残疾人服务中心,在赛罕区人民路街道水文社区残疾人服务站打造“美丽工坊”,为女性残疾人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创业扶持、就业指导等服务内容。2024年,赛罕区妇联为辖区内1100多名姐妹开设了手工技能培训班,教刺绣、教盘扣,把培训班办到社区、技能送到家门口,为稳定就业提供坚实保障。
“普”劳动法律保护 “维”就业创业权益
赛罕区妇联常态化开展巾帼普法宣传。充分利用各种节假日、法定宣传日,广泛开展保障妇女权益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宣传及资料、手册发放,积极利用“三八”节、妇女维权月和国家宪法宣传周等时机,通过宣讲、会议、讲座、标语、设立咨询台及微信公众平台宣传保障妇女权益的相关知识。先后面向妇女群众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篇等相关知识20余场次,覆盖妇女群众3000余人次,不断提高妇女群众对劳务用工政策法规的知晓率。
来源/新华社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