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研究院第124期“敦煌读书班”走进阳关博物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7 04:27 1

摘要:张俊民,河南兰考县人,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西北汉简的整理与研究。曾参加发掘与整理悬泉置汉简,从2015年至2019年,负责、主持阳关遗址野外考古调查工作。完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敦煌中外关系史料整理与研究(19ZDA1

敦煌研究院第124期“敦煌读书班”

主办单位: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敦煌市阳关博物馆

时间:2025年4月21日下午14:00-18:00

地点:敦煌市阳关博物馆电教室

腾讯会议:154-750-458

学术支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多元民族文化与敦煌晚期石窟的分期断代研究”(项目编号:23AZS004)

活动流程:

1.敦煌市阳关博物馆理事长纪永元致辞

2.专家作学术报告并进行评议

3.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部长、研究馆员杨富学总结讲话

主持人:祁晓庆(敦煌研究院敦煌学信息中心副研究馆员)

第一讲:《关于阳关的几个问题》

主讲人:张俊民(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

评议人:李旭东(四川张大千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讲人简介:

张俊民,河南兰考县人,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西北汉简的整理与研究。曾参加发掘与整理悬泉置汉简,从2015年至2019年,负责、主持阳关遗址野外考古调查工作。完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敦煌中外关系史料整理与研究(19ZDA198)”子课题一项,再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韩日出土简牍公文书资料分类整理与研究(20&ZD217)”子课题一。出版《简牍学论稿》《敦煌悬泉置出土文书研究》《悬泉汉简:社会与制度》《马圈湾汉简整理与研究》。发表《汉代简牍文书记録的汉塞往事》《玉门关早年移徙的新证据》等简牍学方面的论文150篇。

第二讲:《饮食交流之路上的白纸黑字——“佛经饮食”华夏传播浅探》

主讲人:高启安(兰州财经大学教授)

评议人:赵燕林(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馆员)

主讲人简介:

高启安,兰州大学历史文献学(含敦煌学)博士,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博士后,兰州财经大学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等兼职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河西学院特聘教授,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甘肃省敦煌学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敦煌以及丝绸之路饮食文化研究,涉猎地方史、岩画学、裕固族研究,发表相关论文200余篇,出版《唐五代敦煌饮食文化研究》等著作数本。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研究课题2项,其他省部级研究课题多项,主持国家重大社科课题、教育部重大课题子课题多项。

第三讲:《华戎所交 不同而和——敦煌文化的多元性与一体性》

主讲人:杨富学(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部长、研究馆员)

评议人:黄荣光(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主讲人简介:

杨富学,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部长、研究馆员,西北民族大学、燕山大学、兰州大学兼职教授、博导。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主要从事敦煌学、西北民族史、中外关系史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西部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科研项目、国家民委重点项目等10余项。出版《回鹘与敦煌》《敦煌民族史》等学术著作30余种,发表论文400余篇。

敦煌市阳关博物馆简介

敦煌市阳关博物馆成立于2003年,2024年被评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阳关博物馆占地约10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为2万平方米,馆内建筑依东西中轴线,自西而东大致对称分布,由汉阙牌楼、两关汉塞厅、丝绸之路厅、阳关都尉府、仿汉阳关城、阳关古街、阳关研学体验馆等主要建筑以及张骞铜像、王维雕像、丝路友谊图等文化景观组成,集博物、展示、教育、文保、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一座依托于历史遗迹、馆园结合的新型民办遗址博物馆。

阳关博物馆开馆运营以来,通过规划论证,合理开发,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参与性旅游项目,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不仅加强了文物保护和研究,而且促进了文化资源向文化生产力的转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传承弘扬敦煌文化、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繁荣地方文化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监制:叶长安 责任主编:程磊

编审:王斌银 编辑:宋月悦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