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归作为“妇科圣药”和常用中药材,市场需求常年旺盛,但传统种植中“早期抽薹率高达30%-50%”“人工移栽成本高”两大难题,让不少种植户吃尽苦头。2025年,甘肃省农科院研发的“反季节设施单体育苗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抽薹率降至5%以下,机械化移栽效率提升3倍,
当归作为“妇科圣药”和常用中药材,市场需求常年旺盛,但传统种植中“早期抽薹率高达30%-50%”“人工移栽成本高”两大难题,让不少种植户吃尽苦头。2025年,甘肃省农科院研发的“反季节设施单体育苗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抽薹率降至5%以下,机械化移栽效率提升3倍,亩产增收超20%。本文结合最新技术成果和实战经验,从育苗到采收全流程拆解,教你种出优质高产当归。
1. 地块选择
海拔:2000-2600米最佳,低海拔地区需选择阴凉坡地(如云南、四川山区)。土壤:疏松肥沃的黑壤土或腐殖土,pH值6.5-7.5,忌连作(需轮作3年以上),避免低洼积水地块。2. 精细整地
深翻施肥:移栽前1个月深翻土壤30厘米,每亩施腐熟有机肥4000公斤+磷酸二铵30公斤,混合均匀后耙平。起垄作畦:按宽1.2米、高15厘米起畦,畦间距30厘米,畦面覆盖黑色防草布(省工又防草)。传统育苗抽薹率高的根源是“幼苗期低温春化”,2025年新技术通过3大措施破解:
1. 种子处理
精选种子:选颗粒饱满、无霉变的当年新种,用50℃温水浸种24小时,捞出后拌草木灰(1:10比例)杀菌催芽。丸粒化播种:采用“种子丸粒化精量播种机”,将种子包裹营养基质,按每穴1粒播入蜂窝状育苗纸筒(直径3厘米、高10厘米),出苗整齐度提升至90%以上。2. 反季节育苗管理
时间:高海拔地区(2000米以上)1月下旬开始,在温室大棚内育苗;低海拔地区可推迟至2月中旬。温湿度控制:白天温度保持15-20℃,夜间不低于5℃,空气湿度60%-70%,避免强光直射(覆盖遮阳网)。炼苗:移栽前10天通风降温,逐渐适应外界环境,苗高8-10厘米、茎粗0.3-0.5厘米时即可移栽。3. 种苗储存
起苗后剔除病弱苗,按80株/捆扎把,根部蘸草木灰,在阴凉通风处堆放(堆高不超过1米),储存期不超过20天。1. 移栽时间
当10厘米地温稳定在8℃以上时移栽(高海拔地区4月下旬,低海拔地区3月下旬),避开晚霜期。2. 移栽方法
机械化起垄:用当归专用移栽机起垄,垄高20厘米、宽40厘米,行距40厘米,株距20厘米,每亩栽6000-7000株。单体育苗移栽:将育苗纸筒直接放入定植穴,深度5-6厘米,纸筒可自然降解,省去人工取苗环节,移栽效率从人工每天0.5亩提升至1.5亩。3. 定植后管理
移栽后立即浇透定根水,3天内检查成活率,缺苗处及时补栽(用备用苗)。1. 中耕除草
移栽后30天进行第一次浅耕(3厘米深),60天第二次中耕(5厘米深),封垄前(株高30厘米)第三次深耕(8厘米深),结合除草培土,防止倒伏。2. 科学施肥
提苗肥:移栽后20天,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兑水浇施)。膨大肥:7月上旬(根茎膨大期),每亩施硫酸钾复合肥25公斤+磷酸二氢钾1公斤(叶面喷施),提升药材有效成分含量。3. 水分管理
苗期保持土壤湿润(含水量15%-20%),雨季及时排水防烂根;8月后控制浇水,促进根茎木质化。4. 病虫害防治
麻口病:用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灌根,每亩用药液200公斤。根腐病:发病初期拔除病株,病穴撒生石灰消毒,全田喷施40%多菌灵500倍液。蚜虫、跳甲:用黄板诱杀,或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 采收时间
移栽后120-150天(10月上中旬),当植株下部叶片发黄、茎秆变软时采收,选晴天人工挖根(避免损伤表皮)。2. 加工步骤
去泥晾晒:挖后抖去泥土,剪掉茎叶,保留1厘米茎基,阳光下晾晒2天至半干。烘干加工:用烘干房(温度60-70℃)烘干3-4小时,期间翻动2次,至含水量12%以下(手折易断即可)。分级存放:按根长、直径分级,特级根长25厘米以上,直径3厘米以上,用麻袋包装,存放于阴凉干燥处。2025年当归种植的核心是“反季节设施育苗+机械化移栽”,这套技术不仅将抽薹率从30%-50%降至5%以下,还能节省50%人工成本,亩产稳定在300公斤以上(传统种植约200公斤)。记住:选对地块、控好育苗温湿度、及时防治病虫害,就能种出优质高价当归。转发给身边的种植户,一起用新技术增收致富!
来源:农人马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