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2024年岐黄学者培养项目人选名单,暨南大学中医学院张荣华教授成功入选。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份荣誉不仅是对其个人在中医药领域学术能力与实践贡献的高度认可,更折射出暨南大学中医学院教学团队多年来深耕中医药本科教育、创新育人模式的深厚积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2024年岐黄学者培养项目人选名单,暨南大学中医学院张荣华教授成功入选。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份荣誉不仅是对其个人在中医药领域学术能力与实践贡献的高度认可,更折射出暨南大学中医学院教学团队多年来深耕中医药本科教育、创新育人模式的深厚积淀——由朱晓峰、张荣华、孙立等核心成员共同打造的“东西联动,弘文传医,‘三和五精’多模态中医药教学模式”,已成为侨校特色中医药教育的标杆,斩获多项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为中医药传承创新与人才培养注入强劲动力。
广东省名中医张荣华工作室正式启用
深耕“三和五精”,创新教学模式
“中医药教育既要守传统之正,也要创时代之新。”作为成果第一完成人,暨南大学中医学院院长朱晓峰教授表示。2017年,暨南大学中医学院以获批首个国家级一流课程为契机,构建“三和五精”多模态教学模式。“三和”即和合、和谐、和融,“五精”指精研课程体系、精工教学团队、精雕教学模式、精细评价机制、精品文化输出。
在课程建设上,团队打造34门精品慕课,8门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0门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还建成课程群知识图谱。这些课程借助粤港澳课程联盟,实现17门课程“学分互换”,让万名学生受益。教学团队实力强劲,培育了3个省级教学团队,有3人次成为省级教学名师,编写7部国家级规划教材,获批13项省级教改项目。
东西联动,促进教育资源均衡
针对中医药教育资源“东强西弱、城优乡弱”的问题,暨南大学中医学院发挥侨校优势,搭建粤港澳及东西部高校资源共享平台,响应“慕课西行”号召。东部高校向西部输出优质课程,西部高校则将壮瑶药炮制、维医诊断等特色资源转化为课程,反哺东部教学。
学院主办“五校中医经典知识邀请赛”,为东西部高校师生提供线下交流平台。同时,通过AI赋能的线上交互平台,开展“沉浸式情景模拟”教学。截至2025年,西部合作高校引入12门精品慕课,累计学习人数超5000人次,东部教师赴西部开展20余次信息化教学培训,提升了西部高校中医药课程的信息化水平。
凸显侨校特色,拓展国际影响
作为侨校,暨南大学中医学院肩负为港澳地区、海外华侨华人和西部地区培养中医药人才的重任。学院针对港澳台侨学生文化背景差异,创新“多层贯通式”认同教育模式,融合中医药文化、侨乡文化与现代科技,增强学生文化认同。
在人才培养方面成果丰硕,毕业生累计近700人取得香港中医执业资格,1人获“十大杰出港生”医学贡献奖。众多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表现优异,还积极参与西部计划。此外,不少学生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中国自强之星奖学金”等荣誉,人才培养质量备受认可。
暨南大学中医学院以“精品文化输出”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学院与埃及、法国等多国签署合作意向,推动课程体系海外布局,在MOOC国际版上线3门课程,选课量近3000人次,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医文化科普基地获批省级科普与社科普及基地,“杏林志愿者服务队”等赴国内外开展50余场科普活动,获评“全国中医药大学生优秀宣讲团优秀团队”。学生在国际舞台上也成绩突出,15人次获国际发明大赛金奖,1人获评首届“完美中华文化使者”,助力中医药从“技术输出”迈向“文化认同”。
文丨记者 陈亮 通讯员 李伟苗 黄雅訸图丨学校提供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