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利的“教育印钞机”行业,突然不行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9 21:27 1

摘要:先看学费情况:2020年时,多数民办本科普通专业年费还在1.5-2万元区间,到2025年,超六成民办本科专业年费突破3万元,艺术类、医学类专业更是直奔5万。

一个著名的“印钞机”行业,其暴利时代,真的结束了。

最近,一批应届师范生接连遭到签约民办高中的突然解约。

这些民办学校分布于河北、重庆、广州、安徽、广西等各个地区。

所有民办学校的解约原因高度一致:“招生人数不达预期”。

说白了就一句话:赚不到钱,养不起人了。

事实上,我国出生人口从2017–2018年起出现明显下降,理论上高中生源大幅减少还要在十年以后。

不仅民办高中感受到了赚钱难的压力,就连民办大学的招生也崩盘了。

要知道,过去十年,民办学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堪称是资本市场里“闷声发大财”的典型代表。

先看学费情况:2020年时,多数民办本科普通专业年费还在1.5-2万元区间,到2025年,超六成民办本科专业年费突破3万元,艺术类、医学类专业更是直奔5万。

再看民办高校头部企业的盈利能力:山西省第一所民办本科通才教育,2020年净利润就达到1.43亿,净利率53%;中教控股2025财年上半年实现了30%的净利率,而宇华教育2024财年更是达到了32%的净利率。江西应用科技学院,2018年毛利率73%。

这个盈利水平是什么概念呢?

大家知道,普通制造业的平均净利率通常在5%-8%之间。即便爱马仕(Hermès)这样的全球顶奢巨头:2024年净利率也就是约31%。

不过,如此高的利润,背后是民办高校迅速走向“资本化”:继续并购学校、扩建校区、优化财报。

数据统计,这些钱34.8%用于收购其他学校,35%用于扩建,20.2%用于还债,教育成了“快消品”。

这个大背景来自2016年《民促法》修订后,民办高校自负盈亏、自主定价。闻风而动的资本,在政策红利以及生源不愁加持下,一路绿灯狂奔。

2017年开始,我国高考人数,就以每年增长30万的涨幅一路狂飙。2016年,民办高校在校生616.2万,到2024年,已超过1052万人,增幅超过70%。

为了快速抢占生源市场,中教控股2016年时仅持有3所高校,到2024年通过并购增至10所,期间融资成本从1500万飙升至4.7亿;另一家高教集团新高教,2023年斥资6.2亿收购云南某民办专科,还花了1.8亿将校园重新装修,吸引学生报名。

这些高校"规模扩张"加码,但在教学投入却不大,另外是“营销投入远超教学投入”的现状。上市高教集团2024年财报显示,营销费用占总收入的28%,而教学投入占比仅14%。

换句话说,学校获取一名新生的成本,是培养一名学生成本的两倍。

这两年,当“读民办大学”成了“亏本买卖”,这个看似稳赚不赔的商业游戏终于玩不下去了。

大家开始用脚投票下:民办学校的生源,开始不够了。上海、广东、湖南、广西等地,普遍出现缺额,招不满人现象。

2025年,多所民办高校普遍涨幅15%-30%,有些甚至高达50%。

对此,家长们,当然是更不愿买单。而前文提到的民办高中,也无法招够名额,恐怕更是家长们提前用脚投票的结果。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