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战火连天,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血雨腥风的乱世。
曹操的奸雄之名震慑四方,刘备的仁德之声传遍天下,孙权的江东基业固若金汤。
在这些叱咤风云的枭雄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如雷贯耳,让无数英雄豪杰闻风丧胆。
——他就是吕布。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句话在那个时代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手中的方天画戟所向披靡,胯下的赤兔马日行千里,三英战吕布的传说更是让他的武名传遍大江南北。
连曹操这样的一代枭雄,提起吕布的名字都要心生忌惮;刘备这样的仁德之君,见到吕布也要礼让三分。
在那个崇尚武力的年代,吕布就是战神的代名词,是所有武将心中的标杆。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天下无双的英雄人物,最终却死在了白门楼下,成了一个被万人唾骂的背叛者。
他这一生究竟又曾经历了什么?
第一章:深山璞玉,顽劣少年心向野
太行山深处,有一座不知名的山峰,山中住着一老一少两个人。
二十年前的一个大雪天,一个瘦削的老人在下山砍柴时,听到了婴儿的啼哭声。他循着声音找去,在一棵枯树下发现了一个襁褓中的男婴。孩子被冻得嘴唇发紫,小脸通红,却不哭不闹,睁着一双黑亮的眼睛看着他。
"这孩子,眼睛里一半是狼性,一半是孤寂。"老人自言自语着,将孩子抱回了山中的茅屋。
老人姓什么,从哪里来,没人知道。山脚下的村民只知道,这个老人武艺高强,偶尔会下山帮忙处理一些野兽伤人的事情,却从不多言。孩子渐渐长大,老人给他起名叫吕布,字奉先。
吕布从小就显得与众不同。五岁时,他就能扛起成年人都吃力的水桶;八岁时,他徒手抓住了一条想要咬他的毒蛇,还若无其事地把蛇甩到一边;十二岁时,一头下山觅食的黑熊闯进了他们的院子,吕布竟然赤手空拳把那头比他大三倍的黑熊给揍跑了。
"师傅,我是不是天生就是个当将军的料?"吕布揉着拳头,兴奋地问道。
老人摇摇头,继续编着手里的草鞋:"力气大算什么本事?山里的石头力气比你还大呢,它能当将军吗?"
"那不一样!石头不会动,我会动,还会打架!"吕布不服气,"您教我那些拳脚功夫,不就是让我厉害起来吗?"
老人放下手里的活计,看着这个倔强的孩子:"我教你武艺,是让你保护自己,不是让你去欺负别人。你看山里的老虎,够厉害了吧?可它要是离开了山林,到了平地上,还能是百兽之王吗?"
吕布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里却想着:老虎离开山林还是老虎,怎么就不能是王了?师傅总是说些他不明白的道理。
十五岁那年,老人开始教吕布真正的武艺。那杆沉重的方天画戟,在老人手里轻如鸿毛,可在吕布手里,却重得连举都举不起来。
"这戟有什么特别的?为什么这么沉?"吕布气喘吁吁地问。
老人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它曾经跟着我见过太多的血,太多的离别。武器有了感情,自然就沉了。"
"您以前是当过将军吗?"吕布好奇地追问。
老人沉默了很久,才淡淡地说:"那都是过去的事了。你只要记住,这杆戟传给你,是希望你用它来保护值得保护的人,而不是去争名夺利。"
随着年岁增长,吕布的武艺日渐精进。他能在林间如履平地,能用画戟挑起比自己还重的巨石,更能在与山中猛兽的搏斗中从未败过。每一次胜利,都让他更加确信自己的天赋异禀。
可老人却总是给他泼冷水:"你在山里厉害,到了山下未必。山里的规矩简单,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可山下的世界,人心比猛兽更可怕。"
"师傅,您怎么总说山下的坏话?您又没在山下待过多久,怎么知道山下不好?"吕布越来越不耐烦这些说教。
老人苦笑:"我在山下待的时间,比你活的时间还长。"
吕布不信,他觉得师傅就是个胆小的老头,武艺虽高,胆子却小。每当有商队路过山脚被劫匪袭击,吕布想要下山帮忙,都被师傅死死拉住。
"那些人被抢了,咱们为什么不管?我一个人就能打跑那些劫匪!"吕布愤愤不平。
"山下的事,有山下的规矩。你救了这一波人,那些劫匪就会去抢下一波人。你管得了一时,管得了一世吗?"老人耐心地解释。
"那就把劫匪全杀了!"吕布理直气壮。
"杀了这些,还会有新的。贪欲不除,劫匪永远杀不完。"老人摇头叹息。
吕布听不进去这些大道理,他只觉得师傅太消极,太胆怯。他渐渐明白,自己和师傅是两种人。师傅满足于这山中的平静,而他,渴望的是山下世界的精彩。
十八岁的时候,吕布已经长得比师傅高出一个头,浑身的肌肉如钢似铁,手中的方天画戟更是舞得虎虎生风。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可学的了,山中的生活对他来说,就像个牢笼。
一天晚上,他对师傅说出了心里话:"师傅,我想下山看看外面的世界。"
老人正在火堆边烤着山芋,听到这话,手微微颤了一下:"山下的世界很复杂,不是你想的那样。"
"我不怕复杂!我有武艺,还怕什么?"吕布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您看我现在的本事,去哪里都能混出个样子来!"
老人看着他,眼神中有着说不出的无奈:"孩子,武艺再高,也有高不过的时候。人心险恶,比任何猛兽都要可怕。"
"师傅,您就是太谨慎了!男子汉大丈夫,生在天地间,怎么能一辈子窝在这山里?我要去闯荡,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我吕布的名字!"吕布越说越激动。
老人不再劝阻,只是默默地看着火堆中跳跃的火苗。他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
第二章:告别恩师,猛虎出笼入凡尘
天下大乱的消息,终于传到了这个偏僻的山中。
那是一个秋日的黄昏,几个衣衫褴褛的流民路过山脚,向上山打水的吕布讲述着外面的世界:黄巾起义席卷天下,朝廷军队节节败退,各路豪杰纷纷起兵,想要在这乱世中分一杯羹。
"小兄弟,看你这身手,要是下山从军,肯定能当个大将军!"一个流民羡慕地说道。
吕布听得热血沸腾,回到山上后,再也坐不住了。
他找到师傅,直截了当地说:"师傅,我要下山。现在正是用武之时,我不能再在这山里浪费时光了。"
老人放下手中的药材,深深地看了吕布一眼:"你真的决定了?"
"决定了!"吕布语气坚定。
老人沉默了很久,缓缓站起身:"那我也不拦你了。你在这山中住了二十年,是该出去见见世面了。"
吕布没想到师傅这次这么容易就同意了,心中既兴奋又有些意外:"师傅,您不劝我了?"
"该劝的我都劝过了,该教的也都教了。你已经长大了,有些路,总要自己去走。"老人的声音有些哽咽,"只是,我担心你啊。"
吕布心中涌起一阵暖流,他走过去,轻轻拍了拍老人的肩膀:"师傅,您别担心。我会小心的,也会常回来看您。"
老人点点头,转身走向屋里:"你收拾收拾,明天一早我送你下山。"
那一夜,吕布兴奋得几乎没有睡着。他在想象着山下的生活,想象着自己驰骋沙场的威风,想象着万人敬仰的荣耀。而在隔壁房间里,老人却彻夜未眠,他知道这一别,恐怕就是永别了。
第二天清晨,师徒二人走向了山口。吕布背着简单的行李,手中紧握着那杆方天画戟,步伐轻快,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走到山口时,老人停下了脚步。他转过身,拉着吕布的手,神色郑重地说:"奉先我儿,此去经年,再见无期。为师最后再送你三句话,你务必记牢了。"
吕布虽然心里已经飞到了山下,但师傅这么郑重其事,他也不敢怠慢,赶紧跪了下来:"师傅,您说,徒儿记着呢。"
老人看着吕布,眼中有着深深的不舍和担忧:"第一句话:赤兔虽好,莫要为它舍了恩义。"
吕布听了一头雾水:"师傅,赤兔是什么?"
老人没有解释,接着说道:"第二句话:女色如酒,品尝可以,切莫沉溺。"
吕布脸红了一下,心里想着师傅怎么突然说起这个来了,但还是乖乖地点头。
"第三句话:遇事不决,多听听身边聪明人的话,别总觉得你自己最厉害。"老人说完,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吕布听完,心里有些不以为然。第一句话他完全听不懂,第二句话他觉得自己不是那种沉迷女色的人,第三句话更是觉得师傅小看了他。他嘴上应着:"师傅,徒儿都记住了。"心里却想着,这些都是老生常谈,没什么新意。
老人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苦笑着摇摇头:"我知道你现在听不进去,但愿将来你遇到事情的时候,能想起我今天说的话。"
吕布磕了三个头,站起身来:"师傅,我走了。您保重身体,等我功成名就了,一定回来接您享福。"
说完,他转身就走,步子迈得又大又急,没有一次回头。他不知道,身后那双浑浊的眼睛,一直望着他的背影,直到再也看不见。
老人站在山口,久久不愿离去。风吹过山谷,带来阵阵萧瑟。他知道,这个被自己养大的孩子,注定要在山下的世界里经历风雨,经历他曾经经历过的一切。
"唉,都是命啊。"老人最终化作一声长长的叹息。
吕布下了山,直奔并州而去。他听说那里正在招募勇士,是建功立业的好地方。一路上,他见识了山下世界的繁华和复杂,也见识了乱世中的残酷和无常。
在一个小县城里,他见到了人生中第一个贵人——并州刺史丁原。
那天,县城里正在举行武试,招募勇士加入州军。吕布报了名,一连击败了十几个对手,最后一戟挑翻了原本被认为最有希望的武试头名。
丁原坐在台上,看得眼睛发亮。这个年轻人不仅武艺高强,更难得的是气度不凡,一看就是个可造之材。
"好!好!"丁原站起身来,亲自走到吕布面前,"年轻人,你叫什么名字?"
"小人吕布,字奉先。"吕布抱拳回答。
"奉先,好名字!从今往后,你就跟在我身边吧。"丁原拍了拍吕布的肩膀,眼中满是喜爱。
就这样,吕布成了丁原的亲卫。丁原对他关怀备至,不仅给他配了最好的装备,还经常亲自指点他兵法战术。渐渐的,两人的关系越来越亲近,丁原甚至有了收吕布为义子的想法。
"奉先,你武艺高强,品格也好,我想收你为义子,你可愿意?"一天晚上,丁原对吕布说道。
吕布感动得热泪盈眶。从小失去亲生父母的他,虽然有师傅的关爱,但那种父子天伦之乐,他从未体验过。丁原的提议,让他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义父!"吕布跪地磕头,"儿子愿意!"
从那以后,吕布更加尽心尽力地为丁原效力,很快就成了丁原麾下第一猛将。他以为,自己的人生就要这样美满地延续下去了。
直到那个改变一切的人出现。
建宁二年,董卓进京,把持朝政。他的目光很快就注意到了远在并州的丁原和吕布这对父子。特别是吕布,那超凡的武艺让董卓又恨又怕,又爱又羡慕。
一天夜里,一个自称是吕布同乡的人来到了军营。这个人叫李肃,看起来忠厚老实,却带来了让吕布心动的消息。
"奉先兄弟,我受董太师之托,特来看望你。"李肃拉着吕布的手,亲切地说道。
"董卓?他找我做什么?"吕布有些疑惑。
李肃笑了笑,从怀里掏出一个锦盒:"太师听说你武艺高强,很是欣赏,特意让我带些小礼物过来。"
吕布打开锦盒,里面是数颗夜明珠和几锭黄金,在月光下闪闪发光。这些财宝,比他一年的军饷还要多。
"这...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收。"吕布虽然心动,但还是推辞道。
"兄弟,太师对你的欣赏之情,日月可鉴。他说了,像你这样的英雄豪杰,应该有更大的舞台。"李肃的声音充满了诱惑,"太师承诺,只要你愿意投靠,立刻就能封你为校尉,将来更是前途无量。"
吕布的心开始动摇了。校尉啊,那可比他现在的职位高得多。可是,义父丁原对他恩重如山,他怎么能背叛呢?
似乎看出了吕布的犹豫,李肃又抛出了最后的杀手锏:"对了,太师还说了,要把他最心爱的赤兔马送给你。那可是世间难得的宝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
赤兔马!吕布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作为一个武将,谁不想要一匹好马?而赤兔马的大名,他早有耳闻。那一瞬间,师傅临别时说的第一句话在他脑海中闪过,可是这句话来得快,去得也快。面对眼前的诱惑,那句告诫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第三章:手刃丁原,踏入名利修罗场
接下来的几天,吕布的内心经历了剧烈的斗争。
白天,他看到义父丁原慈祥的笑容,心里就一阵发虚。丁原待他如亲生儿子,给了他身份,给了他地位,给了他从未体验过的父爱。
可是,董卓许诺的更高官职,那些数不尽的财宝,还有那匹让他魂牵梦萦的赤兔马,就像蚂蚁一样啃噬着他的忠诚。
"奉先,你最近怎么了?看起来心事重重的。"丁原关切地问道。
"没...没什么,义父。"吕布避开了丁原的目光,心虚地回答。
夜里,他翻来覆去睡不着。一边是义父的恩情,一边是诱人的前程。李肃的每一句话都精准地踩在他欲望的鼓点上:你这么年轻有为,凭什么要一辈子屈居人下?你的武艺天下无双,应该有更大的舞台!
五天后的深夜,吕布终于做出了决定。他悄悄起身,取了佩剑,向丁原的帐篷走去。
月亮被乌云遮住,营地里一片寂静。吕布的脚步越来越重,心跳得像打鼓一样。他告诉自己,这是为了前程,为了理想,没有什么不对的。
丁原的帐篷里还亮着灯,他正在处理军务。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来,看到吕布进来,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奉先,这么晚了怎么还不睡?"
吕布站在帐门口,手握剑柄,眼神躲闪着:"义父,我...我有话要说。"
"有什么话不能明天说?快回去休息吧。"丁原关心地说道。
"不,今晚必须说。"吕布深吸一口气,眼神突然变得坚定起来,"义父,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丁原听到这话,脸色瞬间变了。他看着吕布握剑的手,心中涌起不祥的预感:"奉先,你这是什么意思?"
"义父,您对我的恩情,我吕布永世不忘。可是,我有我的抱负,我的理想!"吕布拔出了剑,"请义父成全我!"
"奉先!你疯了吗?我待你如亲子,你竟然要..."丁原站起身来,声音颤抖着。
吕布在动手的一瞬间有过犹豫,但一想到赤兔马,一想到校尉的官职,一想到董卓许诺的美好未来,他心一横,剑光闪过,丁原倒在了血泊中。
"义父...对不起..."吕布看着丁原瞪大的眼睛,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但很快就被兴奋和期待压了下去。
他提着丁原的头颅去见李肃,心里没有太多的愧疚,反而是一种做成大事的亢奋。他觉得自己终于跨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李肃看到吕布,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好,好啊!太师果然没看错人。奉先,从今往后,你就是校尉了!"
投靠董卓后,吕布的生活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住进了豪华的府邸,穿上了锦衣玉食,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那匹日思夜想的赤兔马。
第一次骑上赤兔马的感觉,吕布至今难忘。那种人马合一的快感,那种风驰电掣的刺激,让他觉得自己就是天下第一的英雄。
董卓也对吕布宠爱有加,不仅封他为校尉,还收他为义子。在董卓的支持下,吕布的权势日益壮大,成了朝中炙手可热的人物。
吕布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师傅那些陈词滥调,义父丁原的小恩小惠,和现在的荣华富贵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
可是,好景不长。
董卓虽然宠爱吕布,但他的脾气却极其暴躁。有一次,仅仅因为吕布在朝会上顶撞了他一句,董卓就勃然大怒,拔剑要杀吕布。
"逆子!我给了你一切,你竟敢忤逆我?"董卓的剑尖指着吕布的咽喉。
吕布吓得冷汗直流,赶紧跪地求饶:"义父息怒,儿子知错了!"
董卓最终没有下手,但这件事让吕布第一次感受到了伴君如伴虎的恐惧。他开始明白,自己在董卓眼里,也不过是一个工具而已。
就在他心情低落的时候,司徒王允派人来请他过府一叙。
"奉先将军,久仰大名,今日终于见面了。"王允笑容满面地迎接吕布。
吕布虽然疑惑王允为什么要见自己,但还是客气地回应:"司徒大人过奖了。"
酒过三巡,王允叹了口气,说要请出一位家人为将军献舞。屏风后,一个身姿曼妙的女子缓缓走出。那女子一抬头,眼神如一汪秋水,瞬间就将吕布的魂魄勾了去。
吕布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女人。她的眉眼如画,肌肤如雪,一颦一笑都美得让人窒息。那一刻,他觉得之前追求的金钱、地位,在这个女人面前都黯然失色。
这个女人,就是貂蝉。
"将军,这是小女貂蝉。"王允介绍道。
貂蝉向吕布施了一礼,那举手投足间的风情,让吕布如痴如醉。他突然明白了什么叫一见钟情,什么叫魂不守舍。
那天晚上,吕布回到府中,满脑子都是貂蝉的身影。他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心情激动得无法入睡。师傅当年说的第二句话:"女色如酒,品尝可以,切莫沉溺。"又在他脑海中闪过。
可是这一次,他连想都没想就把这句话抛在了脑后。对于貂蝉,他已经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一种近乎疯狂的占有欲。
第四章:英雄气短,美人关前失方寸
接下来的几天,吕布魂不守舍,满脑子都是貂蝉的身影。他找各种借口去王允府上,就是为了能多看貂蝉一眼。
王允看出了吕布的心思,脸上露出了狡猾的笑容。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将军,老夫看得出来,你对小女很有好感。"王允试探性地说道。
"司徒大人明鉴。"吕布脸红了,但还是老实承认了。
王允叹了口气:"将军有情,小女也有意,可惜啊..."
"可惜什么?"吕布急切地问道。
"董太师也看中了小女,老夫不敢违逆啊。"王允一脸无奈。
吕布听了这话,如遭雷击。董卓那个又老又胖的家伙,竟然也要霸占貂蝉?他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司徒大人,您不能把貂蝉给他!"吕布激动地站起来。
"将军,老夫也不愿意啊,可是太师的命令,老夫敢不从吗?"王允苦笑道。
吕布的拳头握得咯咯作响。他恨董卓,恨那个夺走他心爱女人的老贼。可是,他又能怎么办呢?
王允看着吕布的表情,心中暗喜。他知道,自己的计策已经成功了一半。
"不过..."王允话锋一转,"如果将军真的有心,老夫倒是有个办法。"
"什么办法?"吕布眼睛一亮。
"将军先别急。老夫想先问将军一句话:董卓此人,将军觉得如何?"王允意味深长地问道。
吕布想起董卓之前差点杀了自己的事情,心中的怨恨瞬间涌了上来:"此人残暴不仁,祸乱朝政!"
"正是如此!"王允拍案而起,"董卓此贼,欺君罔上,天下苦之久矣!将军如能除掉此贼,不仅能拯救汉室,还能抱得美人归。一举两得,岂不妙哉?"
吕布的心猛地跳了起来。杀掉董卓?这个念头让他既兴奋又恐惧。
"可是...他毕竟是我的义父..."吕布有些犹豫。
王允冷笑一声:"义父?他差点杀了你的时候,可曾想过你是他的义子?将军,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在董卓眼里,你就是一个工具,用完了就会丢弃的工具!"
这些话像利剑一样刺在吕布心上。是啊,董卓从来没有真正把自己当成儿子,只是把自己当成一条听话的狗而已。
那天晚上,吕布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一边是义父董卓,虽然暴虐,但毕竟给了自己现在的地位;另一边是心爱的貂蝉,还有王允描绘的美好未来。
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门外传来了脚步声。一个下人匆匆跑进来:"将军,不好了!太师刚刚下令,要老奴立刻去王司徒府上,把那个叫貂蝉的女子接进府中!"
吕布听到这个消息,脑子里轰的一声,什么都顾不上了。董卓要强占貂蝉!这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
他翻身下床,抓起方天画戟就往外冲。这一刻,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绝不能让董卓碰貂蝉一根汗毛!
可是刚跑到门口,他又停住了。现在去找董卓,那不是自寻死路吗?他必须想个办法,一个能够一劳永逸解决问题的办法。
王允的话在他耳边回响:杀掉董卓,拯救汉室,抱得美人归!
吕布的眼神变得坚定起来。为了貂蝉,为了爱情,他什么都愿意做!
第五章:再弑义父,长安城中一场梦
三天后,朝会上发生了震惊天下的事情。
那天,董卓像往常一样高坐在朝堂之上,颐指气使地训斥着群臣。吕布站在他身后,手中紧握着方天画戟,眼神冰冷如刀。
"奉先,你怎么了?"董卓察觉到了吕布的异样。
"义父,您听说过一句话吗?"吕布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得可怕。
"什么话?"董卓疑惑地回头。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话音刚落,吕布手中的画戟如闪电般刺出,直接穿透了董卓的胸膛。
"你...你..."董卓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
"义父,您残暴不仁,祸害朝政,今天就是您的死期!"吕布大声宣布,"我吕布为民除害,诛杀国贼!"
董卓倒在了血泊中,朝堂上一片混乱。文武百官有的吓得瑟瑟发抖,有的暗自叫好,还有的趁机逃跑。
吕布提着滴血的画戟,看着董卓的尸体,心中涌起一种前所未有的快感。他感觉自己就是拯救汉室的英雄,是为民除害的勇士。
不久,貂蝉出现在他面前。她的眼中含着泪水,却也带着感激和爱意。
"将军,您为了我..."貂蝉投入了吕布的怀抱。
"为了你,我愿意做任何事情。"吕布紧紧抱住她,觉得这一刻就是他人生的巅峰。
杀掉董卓后,吕布成了朝中最有权势的人。皇帝虽然名义上是君主,但实际上的决定权都在吕布手中。他以为从此以后就能和貂蝉过上神仙眷侣的日子了。
可是好景不长。董卓的旧部李傕、郭汜很快就起兵复仇,他们打着为董卓报仇的旗号,集结了十几万大军向长安进发。
吕布这才发现,自己虽然武艺高强,但在政治和军事指挥方面却是个门外汉。他不知道如何安抚各路军阀,不知道如何处理复杂的朝政,更不知道如何指挥大军作战。
面对李傕、郭汜的大军,吕布显得手足无措。虽然他个人的武艺天下无双,但战争不是靠一个人就能赢的。
"奉先,我们必须立刻撤出长安,保存实力!"王允急匆匆地来找吕布。
"撤?我们为什么要撤?"吕布不服气,"我一个人就能杀他们个片甲不留!"
"将军,您个人武艺虽强,但双拳难敌四手啊!李傕、郭汜有十几万人,我们只有几万人,怎么打?"王允苦口婆心地劝说。
吕布听不进去这些话。在他看来,战争就应该是勇者胜,怯者败。他不愿意承认自己会失败,更不愿意放弃现在的权力地位。
结果,在一场决定性的战斗中,吕布虽然个人表现英勇,连杀数十名敌将,但最终还是败下阵来。长安城破,他不得不带着貂蝉和残余的部队仓皇逃窜。
从权倾朝野到丧家之犬,这巨大的落差让吕布备受打击。更让他痛苦的是,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天生的领袖。武艺高强并不等于无所不能,个人英勇也无法弥补战略上的失误。
在逃亡的路上,貂蝉紧紧依偎在他身边,但吕布却高兴不起来。他失去了一切,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奉先,你说我们还有希望吗?"貂蝉轻声问道。
吕布看着她憔悴的面容,心中涌起一阵愧疚:"会有的,我会给你一个安稳的家。"
可是他自己都不知道这句话有几分可信。
第六章:飘摇不定,错失良机失徐州
接下来的几年,吕布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先投靠袁术,被拒之门外;再投靠袁绍,又被猜忌排挤。每到一处,人们都对他敬而远之,既想利用他的武艺,又担心他会故技重施,背叛新主。
"将军,您的名声..."一个谋士委婉地提醒道。
"我的名声怎么了?"吕布不耐烦地问道。
"您杀了两个义父,天下人都说您是..."那个谋士欲言又止。
"说我是什么?说我是忘恩负义的小人?"吕布愤怒地站起来,"他们懂什么?丁原虽然对我有恩,但董卓给的更多!董卓虽然是我义父,但他要夺我心爱的女人!我有什么错?"
谋士不敢再说什么,只是默默退下了。
吕布觉得全天下都误解了自己,没有人能理解他的苦衷。他不是忘恩负义,他只是在为自己的前途和爱情而奋斗。可是这些话,他只能憋在心里,因为没有人会相信。
就在他最困顿的时候,徐州的刘备伸出了援手。
"奉先兄弟,久仰大名!"刘备笑容满面地迎接吕布。
"刘使君过奖了。"吕布有些意外,刘备竟然愿意接纳他。
"兄弟,我看你也是个有志之士,何不在我这里暂住一段时间?"刘备诚恳地说道。
吕布感动得热泪盈眶。终于有人愿意不计前嫌地接纳他了!他对刘备感激不尽,决定要好好报答这份恩情。
在徐州,吕布遇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谋士——陈宫。
陈宫是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他看中的不是吕布的过去,而是他的潜力。在陈宫看来,吕布虽然犯过错误,但只要善加引导,完全有可能成为一方霸主。
"将军,您武艺天下无双,只要有合适的策略,完全可以建立自己的基业。"陈宫诚恳地说道。
"先生愿意帮我?"吕布有些不敢相信。
"将军有经天纬地之才,宫愿效犬马之劳。"陈宫深深一拜。
吕布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终于,他也有了自己的谋士,有了真正理解和支持自己的人。
在陈宫的策划下,吕布趁刘备出征袁术的机会,夺取了徐州。这一次,他不再是寄人篱下,而是真正的一方诸侯了。
"将军,恭喜您终于有了自己的基业!"陈宫高兴地说道。
"这都是先生的功劳!"吕布拉着陈宫的手,"从今往后,徐州的大事小事,我都听先生的!"
陈宫听了这话,心中大喜。他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值得辅佐的明主。
可是好景不长,吕布的老毛病又犯了。
夺取徐州后,陈宫为他制定了许多长远的战略规划,但吕布却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改变主意。更要命的是,他开始听信妻子严氏的枕边风,对陈宫的建议产生了怀疑。
"夫君,那个陈宫总是指手画脚的,你可要小心些。"严氏抱着孩子,幽幽地说道。
"夫人,陈宫是我的谋士,他是为了我好。"吕布解释道。
"为你好?我看未必吧。"严氏撇撇嘴,"你想想,他让你做这个做那个,到头来好处都是他的,风险都是你的。万一哪天他也像以前那些人一样背叛你,你可怎么办?"
吕布听了这话,心中开始起疑。是啊,自己已经被背叛过太多次了,谁知道陈宫会不会也背叛自己呢?
从那以后,吕布对陈宫虽然表面上还很尊重,但内心里却有了防备。陈宫提出的一些重要建议,他要么拖延执行,要么干脆拒绝。
陈宫察觉到了吕布的变化,心中很是失望。他本以为找到了一个值得辅佐的主公,没想到吕布还是改不了疑心病。
"将军,属下提出的屯田养民之策,您考虑得如何了?"陈宫问道。
"这个...再等等吧,现在不是时候。"吕布敷衍地回答。
"那联合刘表共抗曹操的计划呢?"
"也不急,再看看形势。"
陈宫连续被拒绝了几次建议后,渐渐不再主动献策了。他知道,自己在吕布心中的地位已经不如从前了。
就在这个时候,曹操亲自率大军来攻徐州。
第七章:众叛亲离,英雄末路白门楼
曹操来势汹汹,很快就兵临城下。面对这个强敌,陈宫再次主动献策。
"将军,曹操虽然兵多,但我军也不是没有胜算。"陈宫指着地图说道,"属下有一计:将军率领骑兵在外游击,属下守城。内外夹击,必能大破曹军!"
这确实是一个好计策。吕布的骑兵天下无双,如果能在外面牵制曹操,陈宫在城内坚守,确实有很大的胜算。
吕布听了,也觉得这个计划不错:"好,就按先生说的办!"
他立刻下令准备出兵,穿好铠甲,正要跨上赤兔马。就在这时,严氏抱着孩子哭着跑了出来。
"夫君,你不能走!"严氏梨花带雨地拦住了吕布。
"夫人,现在是关键时刻,我必须出兵!"吕布有些不耐烦。
"你走了,万一城中陈宫他们投降了曹操,我们孤儿寡母可怎么办啊?"严氏哭得更厉害了,"你想想,陈宫平时就对你心怀不满,万一他趁你不在,把城门打开投降曹操,你回来还有命吗?"
吕布听了这话,脚步停住了。他看看梨花带雨的妻子,再看看怀里的孩子,心中涌起了犹豫。
是啊,陈宫最近确实对自己有些不满,万一他真的趁机投降曹操,自己岂不是羊入虎口?
"可是...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啊。"吕布还在犹豫。
"什么唯一的机会?你死了,什么机会都没有了!"严氏抱得更紧,"夫君,我求求你,不要去冒险。咱们守在城里,曹操也奈何不了咱们。"
吕布站在城门口,一边是唾手可得的战机,一边是妻儿的眼泪,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最终,父爱战胜了理智,他脱下了铠甲。
"算了,我不去了。"吕布对传令兵说道,"告诉陈宫,就说我改变主意了。"
陈宫听到这个消息,差点气昏过去。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就这样被吕布给浪费了!
"将军,您为何临时改变主意?"陈宫急匆匆地赶来询问。
"我觉得这个计划太冒险了,还是稳妥一点好。"吕布避开了陈宫的目光。
陈宫看着吕布,心中涌起深深的失望。他知道,这个人已经彻底没救了。一个连战机都不敢把握的人,怎么可能成就大业?
从那以后,陈宫彻底死心了。他不再主动献策,也不再关心军务,只是敷衍了事地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吕布错失了这次机会,很快就被曹操围困在下邳城中。城外是曹操的十几万大军,城内是日渐涣散的军心。
被围困的绝望,让吕布的性格缺陷暴露无遗。他变得暴躁、多疑、颓废,整日和妻妾饮酒作乐,不理政事,还动不动就鞭挞部下。
"将军,粮草不多了,我们必须想办法突围。"一个部将汇报道。
"突围?怎么突围?外面有十几万人!"吕布醉醺醺地摆摆手,"再等等,说不定曹操就撤兵了。"
"将军,曹操不会撤兵的,他是铁了心要拿下我们。"
"那你说怎么办?你有本事你去打啊!"吕布恼羞成怒,"整天就知道催催催,烦不烦!"
部将被骂得灰头土脸,只好退下了。
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军心越来越散。侯成、宋宪、魏续等人对吕布早已心怀不满,只是碍于他的武艺,不敢明说而已。
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事情发生了。
吕布喝得烂醉如泥,倒在床上呼呼大睡。侯成、宋宪、魏续三人悄悄摸进了他的房间。
"动手!"侯成一声令下,三人一起扑了上去。
吕布虽然醉了,但武艺还在。他挣扎着要起身反抗,可是酒精让他的反应变得迟钝。最终,他还是被三人用绳子捆了个结结实实。
"你们...你们要干什么?"吕布醒了酒,愤怒地质问道。
"将军,对不起了。"侯成苦笑着说道,"我们也是为了活命。"
他们偷走了赤兔马和方天画戟,打开城门,向曹操投降了。
吕布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经成了阶下囚。那个曾经威震天下的战神,此刻被绳索捆得像个粽子,狼狈不堪。
第八章:大梦初醒,身死方知故人言
白门楼上,曹操端坐在上首,刘备坐在一旁。吕布被推到了台下,浑身是伤,神情憔悴。
看着这两个曾经的对手,吕布心中五味杂陈。他想起了自己意气风发的青年时代,想起了师傅的教诲,想起了义父丁原的慈祥,想起了陈宫的忠心...
"吕布,你还有什么话说?"曹操冷冷地问道。
面对死亡,吕布的骄傲彻底崩塌了。为了活命,他放下了所有的尊严:
"丞相,我愿为你统领骑兵!我武艺天下无双,赤兔马日行千里,我们联手,天下无敌!"吕布声泪俱下地恳求。
曹操听了,心中确实有些意动。吕布的武艺确实罕见,如果能为己所用,确实是一大助力。他回头看向刘备:"玄德,你觉得如何?"
刘备淡淡一笑,只说了一句话:"明公不见吕布如何对待丁建阳与董太师的吗?"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瞬间击中了吕布。他猛地抬头看着刘备,又看看曹操,脸上血色褪尽。
是啊,他杀了两个义父,背叛了两个对他有恩的人。现在要曹操相信他,谁会相信一个连义父都能杀的人呢?
"我...我..."吕布想要解释什么,但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他知道,自己彻底完了。
曹操点点头:"来人,推出去斩了。"
几个士兵上前,拖着吕布向楼下走去。在被处死的路上,吕布的一生在眼前飞速闪过。
杀死丁原时的贪婪,为了赤兔马和高官厚禄,他背叛了待他如子的义父;为貂蝉冲冠一怒的痴狂,为了一个女人,他冲动地杀了董卓,却毫无后续计划;不听陈宫忠言的刚愎自用,尤其是在曹操围城时错失良机...
一幕一幕,清晰无比,每一个都像刀子一样割在他心上。
就在此时,师傅临别时告诫他的那三句话,一字一句,清晰地在他脑海中响起:
"赤兔虽好,莫要为它舍了恩义。"
对应的正是他为了赤兔马和高官厚禄,杀了待他如子的丁原。如果他当初能记住这句话,能抵制住诱惑,他就不会背叛义父,也不会有今天的下场。
"女色如酒,品尝可以,切莫沉溺。"
对应的正是他为了貂蝉冲动地杀了董卓,却毫无后续计划,最终被人赶出长安。如果他当初能节制一些,不被美色冲昏头脑,或许可以有更好的处理方式。
"遇事不决,多听听身边聪明人的话,别总觉得你自己最厉害。"
对应的正是他多次不听陈宫的计策,尤其是在曹操围城时错失良机。如果他当初能听陈宫的话,出城迎战,或许现在站在城楼上的就是他,而不是曹操了。
原来,师傅早就预见了他人生中的每一个致命转折点,都早已提醒过他。可惜,他当时太年轻,太高傲,把这些金玉良言当成了耳旁风。
他不是败给了曹操,不是败给了刘备,而是败给了自己的贪心、痴情和自负。
绳索套上脖子的那一刻,吕布终于明白了师傅的苦心。二十年前那个风雪交加的山口,师傅那双含着泪水的眼睛,那声声叹息,那苦口婆心的劝告...
原来,师傅是真的爱他,真的为他好。可是他,却把这份爱当成了束缚,把这份好当成了唠叨。
临死前,吕布流下了两行悔恨的泪水。他想说话,想对着远方的太行山大声喊出那句憋在心里二十年的话,可是声音已经发不出来了。
他只能在心中默默地说着:
"师傅...徒儿...错了..."
如果有来生,他一定要做师傅的乖孩子,一定要听师傅的话,再也不要让师傅担心了。
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来源: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