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里补充一个小知识点,《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吟”是一种诗歌体裁。“歌”“行”“吟”,都是古代古体诗中的乐府旧题。所以这首诗中标题的正确标点读法是《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又一著作,当时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心里遭受了巨大的打击。
和杜甫、高适汇合后,三人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会稽。出行之前做了梦游天姥这样一个好梦。
这里补充一个小知识点,《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吟”是一种诗歌体裁。“歌”“行”“吟”,都是古代古体诗中的乐府旧题。所以这首诗中标题的正确标点读法是《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这里谈起的瀛洲,是传说中修仙的好地方,烟波浩渺实在难以寻求。越人说起天姥山,偶尔可以在云雾的忽明忽暗间看到。
从开头就交代了普通凡人对仙界的向往。李白在官场遭受了重大挫折,总得给心里点儿安慰,于是他修道的心开始生根发芽。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这里形容天姥山的高,连传说中的天台山也得向东南倾倒。这里这个“四万八千”我们在《蜀道难》里也见到过,“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说明了李白作为道家的文化爱好者,他的作品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的遣词造句,意象的营造,才那么仙气飘飘。
这首诗除了大篇幅描写他梦里的所见所闻,在梦醒的时候,他流露了自己的心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是啊,我李白怎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呢,使我自己不能开心快活!他要的是自己心里舒服,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可这种性格在官场上当然行不通。
我喜欢沈老师在书中的这段总结:济世的理想,其实匹配的是忍耐折磨。实际上的行政执政,往往是调停平衡,考虑多方利益,在斗争中达成妥协,尽可能实现目的。很多时候,想法很好,却施行不了。朝廷弊端人人看得到,但是积重难返。抵达了全盛的唐朝,开始走下坡路,内忧外患,矛盾激发,蠢蠢欲动。历史规律不由人,当然也不会偏向李白。
我始终觉得李白当时这下这首诗只是暂时的远离这个令人伤心的地方,因为他还没有完全失望。只不过人在受到伤害之后需要将自己的心重新缝补,修道是他新的精神寄托。
书中拿李白跟屈原相比,我觉得屈原是格外的纯粹,是容不得一点杂质的“举世皆浊我独清”。李白他的心更柔软,可能跟他性格有关,本就善于交朋友。与朋友一起吃酒旅行,也是他排遣心中苦闷的方式。
是的,李白的形象更生动。
来源:最佳阅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