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血液透析滤过(HDF)通过整合弥散、对流和吸附三种清除机制,显著提升毒素清除效率,已成为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其临床价值不仅体现在短期症状改善,更对患者长期生存质量及预后具有深远影响。
血液透析滤过(HDF)通过整合弥散、对流和吸附三种清除机制,显著提升毒素清除效率,已成为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其临床价值不仅体现在短期症状改善,更对患者长期生存质量及预后具有深远影响。
一、HDF的临床获益
1. 全面清除毒素谱
小分子毒素(尿素、肌酐):清除率优于传统血液透析(HD);
中分子毒素(β2微球蛋白、PTH):清除此类毒素的关键治疗模式;
大分子毒素(补体因子D、IL-6):通过高通量膜吸附清除,减少系统性炎症,一定程度上代替血液灌流治疗。 2. 临床获益--降低并发症风险
心血管事件:HDF使心血管死亡率降低,因容量控制更精准,更能稳定患者心功能;
透析相关淀粉样变:β2微球蛋白蓄积量减少,关节疼痛发生率下降;
贫血改善:炎症因子(CRP、IL-6)水平降低,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缓解。 提升透析充分性与生活质量:5年生存率较HD提高;提高透析充分性,并发症减少;尿毒症脑病相关认知障碍风险降低。 二、实现高效HDF的五大关键因素
1. 血流量:清除效率的基石
优化范围:250–400mL/min(高流量模式),最低阈值250mL/min;
临床价值:血流量增加有益于尿素清除率的提升;当血流量>350mL/min时,中分子毒素清除效率较为可观(β2微球蛋白清除率);
风险控制:采用梯度递增法(初始250mL/min,每15分钟+50mL/min)降低低血压风险。
2. 置换液流量:对流失效的关键杠杆
置换液稀释模式选择:
1)后稀释:置换液流量设为血流量的25–30%(如300mL/min血流对应75–90mL/min置换液),后稀释模式的优点在于置换液量少且清除率高,血液在滤器内已经过浓缩,置换液的加入可以更有效地清除毒素。对于中分子毒素如β2微球蛋白的清除率可以显著提高。后稀释模式存在血液浓缩的风险,可能增加凝血的风险,因此需要注意抗凝治疗。
2)前稀释:一般建议前稀释置换液量为血流量的50%~60%,前稀释模式的优点在于血液在进入滤器前已被稀释,血流阻力小,不易在透析膜上形成蛋白覆盖层,有助于减少抗凝剂的用量。前稀释方式的溶质清除率低于后稀释方式,因此要达到与后稀释相等的清除率需要消耗更多的置换液。
3)混合稀释: 混合稀释模式是前稀释和后稀释的结合,置换液量介于前稀释和后稀释之间,具体量取决于两者的比例。 混合稀释模式结合了前稀释和后稀释的优点,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抗凝剂的用量,又能保持较高的溶质清除率。
2024年《血液透析滤过质量控制临床实践指南》中,前稀释与后稀释HDF的优缺点及适用人群见下表。
后稀释HDF不同血流量时4h时可实现的超滤量(L)见下表。
平衡策略:严格置换液稀释模式的选择和置换液流量/血流量的百分比限制。
3. 超滤量:容量控制的精密标尺
超滤率:影响溶质清除率的直接因素,在后稀释模式下,对于小分子溶质,溶质的清除率等同于超滤率。超滤率越小,置换液量越高。
抗凝治疗的有效性:会影响血液的流动性和滤器的性能,进而影响置换液量的选择。
安全阈值:超滤量不超过干体重的3%为宜,避免高超滤率;
动态调节:阶梯式超滤处方,减少低血压风险;联用生物电阻抗(BIA)技术提升容量达标率;控制超滤率15mL/kg/h以内,降低并发症风险。
4. 透析器性能:毒素清除的分子筛
滤器的筛选系数。滤器的筛选系数代表了滤器对不同大小溶质的通透性。筛选系数值越大,溶质的清除率越高,这也会影响置换液量的需求。
膜材料创新:高通量聚醚砜膜(截留分子量60–70 kDa),β2微球蛋白清除率高;肝素涂层技术减少蛋白吸附,膜使用寿命延长;
结构设计:螺旋型血流路径减少边界层效应,传质效率提升;双室透析器将膜面积利用率提高。
5. 超纯透析液:炎症防控的守门员
质量标准:细菌<0.1 CFU/mL,内毒素<0.03 EU/mL;
净化技术:双级反渗透+双波长紫外线灭菌;在线HDF系统配置双级内毒素滤器;
临床敏感指标:CRP水平,透析相关发热事件。 三、关键因素的协同作用与临床应用
1. 参数联动策略
高效组合:>300mL/min血流量 + 90mL/min后稀释置换液 + 1.8 m²高通量透析器,高效清除β2微球蛋白和PTH;
适时调控:监测跨膜压(TMP<400 mmHg)、血细胞比容(HCT)及电解质,动态调整超滤曲线与钠浓度梯度。
2. 长期管理要点
水质监测:每小时电导度波动<0.1 mS/cm,每月内毒素检测(LAL法);
定期更换血滤过滤器:保证透析安全,降低透析感染(发热)风险。
患者教育:提升干体重管理依从性以减少心血管事件。 透析器生物相容性:减少补体激活风险。
HDF是血液净化主要技术之一。多项临床研究已证明:高置换液量的HDF能显著降低透析病人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目前开展高置换液量的HDF技术越来越普及。由于影响HDF置换液量的因素有很多,获取HDF最大置换液量技术方法也有多种。具体制定的置换液量是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具体情况,透析目标,医生的建议和透析中心的实践经验。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和及时调整,才能确保病人获得安全、高效的血液透析超滤。
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为医学诊断依据。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仅供HCP观看。
来源:医脉通肾内频道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