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职工家庭,能够陪伴孩子的时间十分有限。孩子现在上小学了,主要是我负责接送。每天接送孩子上学的路上那十几分钟的时间,就是我们弥足珍贵的亲子时间。孩子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和我分享学校里的各种事情。
双职工家庭,能够陪伴孩子的时间十分有限。孩子现在上小学了,主要是我负责接送。每天接送孩子上学的路上那十几分钟的时间,就是我们弥足珍贵的亲子时间。孩子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和我分享学校里的各种事情。
我们总以为教育发生在课堂、辅导班、考试成绩里,其实,最深刻的教育,往往藏在那些边走边聊的黄昏路上。每天接孩子放学的这段路,短短十几分钟,却像一场微缩的人生对话。有欢笑、有骄傲、有忐忑,也有温柔的理解与无声的支持。这不仅是一次亲子交流,更是一场关于情绪教育、价值引导和亲子信任建构的生动实践。
#我的生活日记#昨天下午接孩子放学的时候,我们还是和往常一样,边走边聊学校里的事情。孩子说:妈妈,我今天有3个好消息和1个坏消息要告诉你。
我说:三比一,那就先说好消息吧!妈妈想知道,我们宝贝今天在学校发生了哪些开心的事情。
孩子说:第一个好消息,我们今天早读的时候,进行100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运算小测验了。
我说:这个我知道,你们数学老师昨天晚上就说了,今天早读要进行小测验,让你们早点到校的。我还知道,你们分别测验了口算和列竖式计算。口算30道题,列竖式计算10道题,限时15分钟之内完成。
孩子说:哇!妈妈,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啊?是不是老师都告诉你们了?那你知道我得了满分吗?
我说:我刚才说的那些确实是老师告诉我的,但宝贝得了满分的事情,老师没有告诉我(其实老师在群里发了,一共有十几个同学得了满分,剩下的要么有错误,要么没做完。老师特别提醒,要加强练习。),专门等着宝贝跟妈妈分享这个好消息呢!
孩子:好耶!那我还有第二个好消息要分享给妈妈。
我:好呀,好呀!第二个好消息是什么?妈妈好想知道呀!
孩子:第二个好消息是我们今天中午进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了。我也得了满分。
我:唉呀!我们宝贝实在太棒了!数学得了满分,语文也得了满分呢,真的好厉害哦!
孩子:数学满分的有十几个同学,语文满分的有3个同学,但语文和数学都是满分的,只有我一个哦!
我:哇!我们宝贝真的太厉害了!那就是全班第一哦!唉呀,妈妈太开心了。那你快告诉妈妈,第三个好消息是什么?妈妈已经等不及了。
孩子:第三个好消息是我们英语老师今天也进行第一单元随堂测试了,我得了3朵小红花,是全班最多的哦!
我:哇!3朵小红花啊!那真的太厉害了!果然我们宝贝这段时间每天坚持英语角打卡,进步这么大啊!一定要继续坚持,再接再厉哦!
孩子:还有一个是坏消息。
孩子一改刚才的喜气洋洋,低下了头,又悄悄地抬起头来,偷看了一下我的脸色,还是吞吞吐吐的,不肯开口。
其实,她的3个好消息,我早已经从老师那里得到了消息。毕竟大小算是“考试”了,老师当然要向家长通报考试结果的。而她的1个坏消息,从我接到她的时候,我就已经发现了。
看到孩子还是欲言又止,我说:坏消息就是你把红领巾弄丢了是吗?
孩子猛然抬起头:妈妈,你怎么知道的?不是弄丢了,是……是被同学给交到大队部去了。
我:你从校门口出来的时候,妈妈就看到你没戴红领巾了呀。只是,你说的红领巾被同学交到大队部去了,是怎么回事?
孩子:我们这个月是在3班教室吃饭。我吃饭的时候,害怕把红领巾弄脏了,就先取下来,放到桌子上了。吃完饭,去送餐盘的时候,有同学看到桌子上有一条红领巾,以为是哪位同学弄丢的,就给交到大队部去了。
我:那你都找同学问清楚了,没去大队部取回来吗?
孩子:我去找了,可是那会儿大队部没有人,我就没取到。
我:今天没取到没关系,回头你再去找就是了。
孩子:可是,早上入校的时候,值周生会检查的。没戴红领巾的,班级会被扣分,就拿不到“文明班集体”的流动红旗了。我不想因为我没戴红领巾,害得班级被扣分。
我:哦,那没关系,妈妈现在就去给你买两条新的,你可以先用着。回头记得去大队部去把原来的那一条取回来就好。另外,就是以后要多注意一点,自己的东西要收好。
孩子:妈妈,我没保管好自己的红领巾,你不说(指责)我吗?
我:谁都有疏忽的时候,而且你已经尽量去补救了,妈妈为什么还要说你?妈妈只是提醒你,以后要把自己的东西收拾保管好,尽量不要丢三落四的。现在我们先去买红领巾吧。
孩子:谢谢妈妈!妈妈最好了。我知道前面的文具店就有卖的,我的好朋友萱萱的红领巾丢了,就是在他家买的。
我:好的!既然你都提前打听好了,显然都是做足了准备了,那我们就去他家买吧。其实,妈妈早就应该给你买两条备用的。之前没给你买,就是怕你有了备用的,反而不在意,想着丢了也无所谓。现在你已经知道以后要更加仔细了,妈妈也不想你因为没戴红领巾,影响了班级的荣誉。
孩子:妈妈,我知道了,以后我会注意的。那我们现在就去买红领巾吧。#记录我的2025#
感谢我的孩子,愿意把快乐与烦恼都讲给我听;也感谢我自己,学会了用耳朵倾听,用心回应,而不是急于指导。真正的倾听不是听内容,而是听情绪、听需求、听成长的声音。
一个愿意分享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不说教、不评判、只陪伴”的安全港湾。愿每一位父母都能成为孩子情绪的“充电站”,而不是压力的“加码器”。
来源:若兰妈咪的育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