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总觉得艺术高高在上,离普通人很远,没想到现在家门口就有这么丰富多彩的课程,别提多方便了!”参加雨花区文化公益培训的王女士欣喜地说道。如今,雨花区文化公益培训正以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更润人心的方式,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2025年
雨花区深入贯彻落实文化强区战略
紧扣“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育民”
工作主线
以精准服务夯实基础
以资源整合拓宽路径
以品牌引领提升效能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实现全方位升级
公益培训“焕新升级”
家门口的艺术盛宴
“以前总觉得艺术高高在上,离普通人很远,没想到现在家门口就有这么丰富多彩的课程,别提多方便了!”参加雨花区文化公益培训的王女士欣喜地说道。如今,雨花区文化公益培训正以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更润人心的方式,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雨花区文化公益培训班。
雨花区文旅体局推行“群众点单、政府买单”服务模式,组织人员深入社区征集“微心愿”,精准对接居民需求。依托雨花区文化馆开设春秋两季共12个培训班,并在社区延伸设立50个教学点,课程涵盖声乐、舞蹈、器乐等多个门类。
截至目前,已开展224余课时,惠及居民超万人次。学员们纷纷为活动点赞,认为课程设置贴心实用,不仅丰富了业余生活,还提供了学习新技能的机会。
基层阵地“提质增效”
文化生活的“首选地”
走进明城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扩建的200平方米空间里,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排练厅等功能区域一应俱全,智能借书系统、投影设备、健身器材等文体设施配备完善。这里还孵化出理论宣讲、科普推广、传统文化普及等“六大志愿队伍”,成为居民文化生活的“首选地”。
井巷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同样焕然一新,改造提升300平方米活动空间后,多媒体教学设备及传统文化体验器材入驻其中。“好人文化”长廊、平安“周末课堂”等活动丰富多彩,文艺队、学雷锋队、宣讲队三支核心队伍每年开展文化演出30余场,形成了“活动带队伍、队伍反哺活动”的良性循环。
明城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图书室。
井巷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书法室。
雨花区紧盯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全力推进明城、井巷、香南郡等6个村(社区)标准化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与提质改造。标准化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有效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活动品牌“出圈出彩”
文化交流的全新舞台
“巧手传情·匠心结缘”七夕活动现场,200余位嘉宾正专注地体验鲁班锁、扎染、香囊制作等非遗项目。这一活动是雨花区打造活动品牌、推动文化惠民出圈出彩的生动缩影。
“飞梦雨花”文化艺术季、“欢乐幸福年”“我们的节日”……截至目前,雨花区已开展各类惠民文化活动超2500场,覆盖群众超33万人次,形成“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良好氛围。首届中非文化交流少年艺术展吸引30余所中小学参与,展出作品400余件,成为区域文化交流新亮点。
“团籽IP”套色年画文创产品。
中非文化交流少年艺术画展。
在非遗保护与传承方面,雨花区指导雨花非遗馆开发“团籽IP”套色年画等文创产品,推动非遗从“活起来”到“火起来”。举办“喜乐团圆·共叙元宵”“我们的节日·七夕”等非遗主题系列活动50余场。“青春赋能非遗”活动吸引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100余名师生深度参与,有效推动非遗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与传承。
“书香雨花”润心田
阅读服务体验升级
雨花区图书馆内,读者们沉浸在书的海洋中,享受着阅读的乐趣。今年1-8月,这里累计接待读者超10万人次。
雨花区图书馆总分馆推行错时、延时开放,周均开放超48小时。持续开展第十七届“书香雨花”全民阅读系列活动,精心组织“世界读书日”“服务宣传周”、寒暑假公益课堂、青少年素质大讲堂、送展览进车站商圈等品牌活动,吸引数十万人次参与。同时,打造“书香雨花”数字阅读平台,无缝对接国家图书馆等丰富的电子阅读资源,实现“云端阅读”。
“假日趣阅读”公益课堂。
第十七届“书香雨花”全民阅读节启动式。
雨花区以1个总馆、15个分馆为架构的图书馆服务体系正在持续健全,雨花区加快推进政院社区、广顺源社区等图书分馆建设,新增图书3500余册。深入推进长沙市馆校共建工程,新授予10所学校“青苗计划”称号,推动阅读服务深入校园、融入教育、滋养成长。
下一步,雨花区文旅体局将继续拓展“文化+科技”“文化+教育”等多领域融合创新,持续擦亮“飞梦雨花”“书香雨花”等金字招牌,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力量,贡献更具引领性、示范性的公共文化服务“雨花经验”。
分享
在看
留言
来源:雨花发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