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有四座神奇的古墓,一座不敢挖,一座挖不动,一座找不到,一座在水里。我此刻所在的就是号称"不敢挖"的秦始皇陵,它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骊山北麓。司马迁笔下记载的秦始皇陵里面布满了自动射杀机关,甚至还有100吨剧毒物质水银流淌其中。也许正是这些致命的设施才
秦始皇陵为何不敢挖?
在中国有四座神奇的古墓,一座不敢挖,一座挖不动,一座找不到,一座在水里。我此刻所在的就是号称"不敢挖"的秦始皇陵,它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骊山北麓。司马迁笔下记载的秦始皇陵里面布满了自动射杀机关,甚至还有100吨剧毒物质水银流淌其中。也许正是这些致命的设施才让秦始皇陵虽然历经了两千多年,但依然是无人敢挖。
更绝的是这里还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传说,说半夜时分如果趴在骊山脚下,耳朵贴着地面,竟然能够听到地下传来的阴森嘶吼声。难道史书上记载的地下世界真的存在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迷雾重重的帝王陵墓,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秦始皇陵之所以这么神秘,其实跟秦始皇这个传奇人物是脱不了关系的。像明朝、清朝这些皇帝每天的生活都有专门的大臣24小时记录,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吃饭,甚至连妃子侍寝的全过程都有人负责盯着写进史书。
但秦始皇就不一样了,他的事情距今已经两千多年了,那个时代信息不发达,也没有皇帝日记,这就导致了大家对他的了解全靠零零散散的史料拼凑出来,再加上后世各种传说越传越玄乎,这都让秦始皇变得更加的神秘莫测。
就拿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来说,如此浩大的奇迹工程竟然在史书上是只字未提。而兵马俑只是秦始皇陵639处陪葬坑之一,仅占到了秦始皇陵总面积的万分之三点五。而真正的核心区域也就是埋葬秦始皇的主墓室,到现在依然是迷雾重重。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是这样描述秦始皇陵地宫的: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攻关百关,奇奇真怪,喜曹满之,令匠做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与高为主要度,不灭者久之。这段记载的意思是说秦始皇刚即位就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动用了70多万的劳工,陵墓深达地下三层泉水,也就是大概45米深,以铜灌注棺椁。地宫内建有宫殿,陈设百官位置,珍奇异宝充盈其中。工匠设置了自动发射的弩箭,防止盗墓者进入,以水银模拟江河湖海流动其中。
而秦始皇则像幽灵一样漂浮在地宫之中,继续掌管他的万里江山。墓顶装饰有天文图像,地面布置有地理景观,使用人鱼膏作为长明灯,永久地照亮着整个地宫。这样的陵墓不得不让人啧喷称奇。但称奇的同时不得不怀疑这两千多年前古人真的能完成这样的壮举吗?可离谱的是在经过考古专家仔细探测后却发现这些传闻竟然几乎都是真的。
20世纪80年代在秦岭附近发现了鲸鱼化石,从而推测秦始皇陵的"人鱼膏"很可能是由鲸鱼油提炼而成的。科学家们也曾分析过说鲸鱼油每立方米可燃烧5000天,相当于15年之久。如果秦始皇在当年储备了足够多的鲸鱼油,且秘密的预留了供氧的排风口,今天若打开陵墓,或许整个地宫里的灯光仍然是依稀可见。
尽管这只是个假设,但不得不说秦始皇陵的设计和构想确实让人叹为观止。另外在2002年国家863秦始皇陵考古计划启动,首次运用遥感与地球物理综合探查技术对秦始皇陵进行了全面的勘探。专家们测量了秦始皇陵地表土壤中的水银含量,发现土壤中汞离子的含量竟然高出了普通土壤的300倍。
经过计算得出秦始皇陵里地宫不但有水银,而且水银的含量甚至高达100吨以上,又更进一步的证实了史记中关于秦始皇陵的记载。所以如此危险的陵墓经常盗墓的朋友肯定是不敢贸然去挖的,这能去的一般都是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小萌新了。
考古学家在陵区探测时发现了大量的盗洞,但无一例外盗墓贼全都是铩羽而归。究其原因除了地宫深埋地下难以寻觅,更重要的是秦始皇早已预见到后世的觊觎,提前布下了一道道严密的防线。
·首先是"封口之策",相传所有参与修建陵墓的工匠和士兵最终都被活埋,以确保陵墓的秘密永不泄露。这虽然残酷,但在当时却是一种极端而有效的防盗手段。
·其次是陵墓本身的构造了,几乎是固若金汤。秦始皇陵不仅建于地下,其外围墙高达30米,墙体厚达4米,连排水沟的土层都坚实无比,普通盗墓工具是根本无法撬动的。
更为严苛的是在建设时秦始皇制定了一条独特的测试标准,就是每修筑一面墙必须由士兵在数米之外射箭实验,若箭矢能够射入便推倒重建,直到墙体坚硬的连弓箭都无法穿透才算验收合格。
面对坚固如铁的防御手段,那些乱世的流寇之辈仅靠洛阳铲等物又有何能力能盗掘地宫?然而现代科技如此发达是否就能攻破这座千年古墓?答案仍然是否定的。
秦始皇陵不仅是一座帝王陵墓,更是一座密封数千年的时间胶囊。正是由于地宫始终处于封闭状态才使得其中的文物得以保存至今。一旦打开,这密封的环境被破坏,外界空气迅速进入,珍贵的丝绸、漆器、壁画等文物极易氧化、风化,甚至是瞬间消失。
兵马俑的发掘便是前车之鉴,是刚出土时陶俑色彩鲜艳,可一旦暴露在空气中短时间内便褪色殆尽。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支持去保护它们,那打开秦始皇陵的后果可能就是无法承受的巨大的文化损失。毕竟秦始皇陵不仅仅是一座皇帝的陵墓,它更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文化宝库,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文物价值更是不可估量。如果一不小心毁了,那可是人类文明的巨大损失。
另外也不敢轻易的去开挖,毕竟秦始皇陵地宫中有大量的水银,甚至还模拟了整个江河湖海,这样既能保持身体不腐又能防止别人进来。因为水银本身就有剧毒,小时候用的那种水银温度计里面只有那么一点点水银,就能让我们那么的害怕。何况这大规模的水银池一旦打开地宫根本无法阻止里面水银蒸汽的扩散,而扩散规模没有任何人能够给出答案,甚至有可能像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泄露事件一样会造成极其严重的生态灾难。
所以无论从文物保护还是环境安全方面,目前还没有能力打开这座巨大的地下宝库。但要我说就算哪天技术真的达到了能够毫无损伤的打开秦始皇陵了,我还是觉得最好不要动它。
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万一满怀期待的打开了秦始皇陵,结果就像金字塔一样,除了有几个木乃伊,里面是空空荡荡,连个像样的陪葬品都没有剩下,岂不是白激动一场。
都说最美的东西往往存在于想象之中,有些美好或许就不该去戳破,让它永远留在历史的迷雾里,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况且秦始皇是谁?大家都知道千古一帝,可是老祖宗哪有子孙后代迫不及待的去刨自己老祖宗陵墓的,这不合适吧?
所以个人是希望这座地灵就这么静静的让它沉睡在地下,不要去惊扰它。在这个快节奏、讲求实际、看重金钱的时代,有时候保留一点敬畏、留一点浪漫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来源:儒雅奶酪X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