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宝钗笑道:“你还装憨儿。昨儿行酒令你说的是什么?我竟不知那里来的。”黛玉一想,方想起来昨儿失于检点,那《牡丹亭》、《西厢记》说了两句,不觉红了脸,便上来搂着宝钗,笑道:“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随口说的。你教给我,再不说了。”
林黛玉出身名门,始终给人以大家闺秀的形象。
但是纵然如此,她也有失于检点的时候,更不巧的是,此事还被薛宝钗逮了个正着。
那么,完人林黛玉失于检点,被心机深沉的薛宝钗逮住后,会什么样呢?
林黛玉是怎么失于检点的呢?
《红楼梦》第四十二回对此有过交代:
宝钗笑道:“你还装憨儿。昨儿行酒令你说的是什么?我竟不知那里来的。”黛玉一想,方想起来昨儿失于检点,那《牡丹亭》、《西厢记》说了两句,不觉红了脸,便上来搂着宝钗,笑道:“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随口说的。你教给我,再不说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想要离开时,贾母一时兴起,将刘姥姥留下,并亲自当导游,带着这位乡下老妪游览大观园,在藕香榭设宴行酒令。
欢声笑语中,轮到林黛玉行令时,她脱口而出两句:良辰美景奈何天、纱窗也没有红娘报。
这两句分别出自《牡丹亭》和《西厢记》。
在清代,这类戏曲小说被视为禁书,闺阁女子阅读这些书籍被认为是有失体统的。
林黛玉一时忘情,将这些词句信手拈来,却不知薛宝钗记在心里,当时,众人在座,薛宝钗只是看了林黛玉一眼,并没有出言阻拦。
刘姥姥离开后,薛宝钗找到林黛玉,喊到自己屋里,摆开了架式:
进了房,宝钗便坐了笑道:“你跪下,我要审你。”
林黛玉何其聪明,马上反应出自己被抓住了把柄,于是一反常态:
上来搂着宝钗,笑道:“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随口说的。你教给我,再不说了。”
这个动作和话语,完全颠覆了黛玉平日里的形象。那个孤高自傲的黛玉哪里去了?为何突然变得如此谦卑甚至讨好?
这其中暗含的,是林黛玉内心深处的不安与恐惧。
在封建礼教森严的贾府,一个闺阁小姐若被冠上阅读禁书之名,不仅会名誉扫地,更可能影响她的婚姻前途。
林黛玉虽然性格叛逆,但也深知这些规矩的厉害。
面对林黛玉的服软,宝钗展现了惊人的智慧。
她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
“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小时候也读过这些书......后来被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
这番话看似是在安慰黛玉,实则暗含多重深意:
首先,她将自己与黛玉置于同一阵营,减轻了黛玉的防备心理;
其次,她通过分享自身经历,暗示这些书不该读;
最后,“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这些话无疑是在警告黛玉继续阅读可能带来的后果。
宝钗此举可谓高明至极。她既拿住了黛玉的把柄,又没有正面批评指责,反而以同病相怜的姿态出现,让黛玉在不知不觉中落入她的掌控。更妙的是,她还顺势提出建议:
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这场对话表面平和,实则是一场精彩的心理暗战。
黛玉的瞬间服软,并非因为她突然变了一个人,而是出于生存的智慧。她深知在贾府这个复杂的环境中,稍有不慎就可能万劫不复。与其强硬对抗,不如暂时低头,避免给人留下话柄。
薛宝钗的处置方式,更彰显了她的城府之深。
她本可以借此机会让黛玉难堪,但她选择了更巧妙的方式——既树立了自己的权威,又让黛玉欠她一个人情。这种以柔克刚的手段,正是宝钗一贯的处世哲学。
一次经典对决,巧妙地揭示了两人的性格差异:黛玉率真而缺乏心机,宝钗圆滑而工于心计。这种性格差异,也预示了两人日后截然不同的命运走向。
这次事件后,黛玉对宝钗的态度发生了微妙转变。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林黛玉甚至对宝钗坦言:
“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往日竟是我错了。”这种坦诚,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这次失言事件后宝钗的宽宏大量。
然而我们不得不问:宝钗真的如此大度吗?还是她只是采取了一种更高明的控制方式?
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宝钗虽然答应替黛玉保密,但却在言语间不断强调这些书的有害,无形中给黛玉造成了心理压力。
这种心理操控的痕迹,展现了宝钗性格中复杂的一面。
她并非单纯善良的完美淑女,而是一个深谙世故、懂得运用软权力达到目的的聪明女子。相比之下,黛玉的单纯和直率,在这种环境中显得尤为脆弱。
这段故事,对今天的我们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
人际交往中,我们是否也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境?无意中被人抓住把柄,不得不低头服软?或者相反,我们是否也曾利用他人的失误来建立自己的优势?
黛玉的遭遇提醒我们:言多必失,处世需谨慎。尤其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言一行都可能被记录、传播,更应当谨言慎行。
而宝钗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反思:与人相处,是应该利用别人的弱点来掌控对方,还是应该以宽容之心待人?真正的智慧,或许不在于如何控制他人,而在于如何与他人建立真诚、平等的关系。
大观园中的这次暗战,最终没有赢家。
林黛玉虽然暂时躲过一劫,但却失去了与宝钗平等相处的底气;宝钗虽然成功收服了黛玉,却也暴露了内心深处的算计。
这或许正是曹雪芹想要告诉我们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若缺少了真诚,再高明的手段也只是空中楼阁。
来源:小涵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