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国政府突然宣布暂停部分对以色列的武器出口,原因是以色列计划扩大在巴勒斯坦的军事行动。德国因二战历史而长期对以色列保持特殊支持的国家,这次在加沙危机中,它的政策开始出现明显变化。
说变脸就变脸,作为以色列最铁的合作伙伴,德国在关键时刻给盟友亮了红灯。
德国政府突然宣布暂停部分对以色列的武器出口,原因是以色列计划扩大在巴勒斯坦的军事行动。德国因二战历史而长期对以色列保持特殊支持的国家,这次在加沙危机中,它的政策开始出现明显变化。
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武装对以色列发动了大规模袭击,导致局势迅速升级。以色列随即对加沙展开军事反击,战火持续至今,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就在全球舆论对加沙平民处境愈发关注的背景下,德国联邦政府在8月宣布,暂停出口可能用于加沙军事行动的部分武器。这项决定是德国历史上首次明确限制对以色列的军事支持。
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梅尔茨在9月的一场纪念犹太人中央委员会成立75周年的演讲中指出,“批评以色列正越来越成为传播反犹太主义情绪的借口。”他强调,对以色列的支持不应变成支持一切政策的盲从,但也不能成为反犹太主义的外衣。
德国社会在这一事件中呈现出明显分裂。一方面,公众对加沙人道局势的关注上升;另一方面,以色列在德国舆论中仍有特殊地位。
梅尔茨的讲话中提到,自2023年10月以来,德国境内反犹太主义言论和行为“几乎每天都在变得更加公开和极端”。
德国政府在试图划定一条线:可以批评以色列的政策,但不能落入反犹太主义的陷阱。
9月,原计划由以色列指挥家拉哈夫·沙尼执棒的慕尼黑爱乐乐团音乐会取消了,理由是沙尼未能对以色列军事行动发表政治立场。
沙尼公开表示,自己长期支持和平与和解,但拒绝在艺术场合发表政治声明。
不久后,柏林爱乐乐团向他发出临时邀请,让他在德国首都的一场音乐节中指挥演出,以示支持。
这和比利时音乐节的做法正好相反,也说明欧洲文化圈对“政治正确”这事看法很复杂。
梅尔茨在讲话中明确表示,对以色列政府的批评是允许的,但不能因此放弃德国作为国家对以色列的历史责任。
过去几十年,德国对以色列的支持不仅体现在外交和经济层面,也体现在军事援助上。
德国制造的潜艇、导弹系统和其他防御装备,是以色列军力的重要补充。如今,在加沙战火下,德国首次在军事援助层面“踩刹车”,标志着其外交政策的一个转变。
这个转变是德国政府试图回应国内政治压力、人道主义舆论以及法律上的武器出口规范。根据德国现行法律,武器出口必须符合“不得用于侵犯人权或违反国际法”的标准。
上个月,梅尔茨还出席了慕尼黑莱辛巴赫街犹太教堂重建落成仪式。这座建筑曾在1938年“水晶之夜”中被纳粹摧毁,是纳粹政权大规模反犹行动的早期标志之一。
梅尔茨在仪式上表示:“终有一天,德国犹太人的生活将不再需要警察的特殊保护。”
这是德国政府对犹太社区安全长期保护政策的延续,也是对“反犹主义正常化”现象的警示。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情况下,德国必须在支持以色列作为犹太国家的存在权与对其具体政策的合法批评之间寻找平衡。
德国暂停部分对以色列的武器出口,其实是对“国家责任”的重新定义。当一个国家开始用法律、人道和主权这几个标准来决定卖不卖武器,就说明它的外交政策更成熟了。
德国的决定,或许会为其他国家处理类似问题提供参考。真正的责任,是在关键时刻,做出符合原则与事实的判断。
来源:晓婷医生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