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姑娘雪洞修行12年,她到底图的什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9 18:16 1

摘要:前阵子整理旧书时,翻到一本讲“极致修行”的散文合集,其中一个伦敦姑娘在喜马拉雅山雪洞住了12年的故事,让我盯着书页愣了半天——不是觉得荒诞,而是打心底里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信念,能让人放弃城市的温暖,在零下30度的冰洞里熬过12个春秋?今天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

伦敦姑娘雪洞闭关12年:零下30度靠冥想取暖,这份坚持颠覆我的认知

前阵子整理旧书时,翻到一本讲“极致修行”的散文合集,其中一个伦敦姑娘在喜马拉雅山雪洞住了12年的故事,让我盯着书页愣了半天——不是觉得荒诞,而是打心底里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信念,能让人放弃城市的温暖,在零下30度的冰洞里熬过12个春秋?今天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或许咱们能一起聊聊“坚持”这两个字,到底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力量。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让你远离手机、网络,在一个不足10平米的小空间里待上12年,每天只吃一顿饭、睡3小时,还得随时防着狼、雪豹和雪崩,你能撑多久?我猜大多数人跟我一样,可能连3天都熬不过。但这个伦敦姑娘不仅撑下来了,还在雪洞里活出了自己的节奏,甚至最后成了影响很多人的精神力量。

你们要是也对这个“狠人”的故事感兴趣,不妨点个赞,咱们接着往下唠——毕竟这样颠覆认知的经历,可不是天天能听到的,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说说,你觉得支撑一个人熬过极致艰苦的,到底是信念还是别的什么?

这个姑娘打小在伦敦长大,两岁时爸爸就走了,是妈妈一手把她拉扯大。我有时候会想,是不是童年里那份“不完整”,让她比同龄人更渴望找到心灵的“落脚点”?直到18岁那年,她在书店偶然拿起一本佛学书,据她说,翻到第一页就挪不开眼了——那些关于“内心平静”的文字,像一道光,刚好照进了她心里空落落的地方。

20岁的时候,她做了个让身边人都震惊的决定:收拾行李去印度。不是去旅游,而是跑到北部一个偏僻到地图上都快找不到的村子。第二年更绝,直接出家当了尼姑,进了一座全是男僧侣的寺院。你们能想象吗?几百个男僧人里就她一个女性,换作咱们可能连说话都不敢大声,可她倒好,一边给主持当秘书,一边教年轻僧人学英语,一待就是六年。

我总觉得,这六年就像“打磨”的过程——每天重复的修行、和僧人打交道的琐碎、远离家乡的孤独,反而让她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后来她跟身边人说“想试试长期闭关”,大家都觉得她疯了,可她却铁了心,在海拔5000米的地方找了个小洞穴,找人简单修了修,就搬了进去。

洞里的家当简单到极致:一个小桌子、一个水桶、一个火炉、一个三英尺见方的木质冥想箱,墙上挂满了佛像。别看东西少,她却把这里收拾得妥妥帖帖,就像把“心”也安在了这个小空间里。搬进洞穴时她33岁,一算要待到45岁,12年的时光,就这么在这个雪洞里慢慢铺开。

每天凌晨三点,天还没亮,她就从冥想箱里坐起来——对,12年里她从没躺下睡过觉,就这么坐着眯3个小时。然后开始一天的修行,按照佛教“日中一食”的规矩,每天只在中午煮一顿饭。我之前跟我妈聊起这事儿,我妈直摇头:“这孩子图啥啊?饿都饿死了,还这么遭罪。”

可她却不觉得苦。那地方的冬天有多冷?一年6到8个月都在下雪,气温经常跌到零下30度,洞里唯一的火炉只有煮午饭时才敢烧——不是不想烧,是物资运上来太费劲,柴火得省着用。太阳一落山,洞里就冷得像冰窖,呼出的白气都能看得见。但她却说,只要专心冥想,身体里会慢慢发热,就像揣了个小暖炉。

我刚开始还不信,后来查了些关于冥想的资料,才知道人在极度专注时,身体确实会调整代谢,或许这就是她能熬过寒冬的“秘诀”?你们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比如专注做一件事时,连冷饿都忘了?可以在评论区分享分享。

因为洞穴离寺院有一个小时的路程,送吃的太不方便,她就在洞口开辟了一小块菜地,种上耐寒的蔬菜。为了防狼和雪豹,还在周围插了简易的栅栏。夏天偶尔能碰到牧羊人路过,聊上几句;可一到冬天,整个雪山就只剩她一个人,静得能听见雪落的声音。

要是我的话,估计早被孤独逼得崩溃了,可她却说:“我从没觉得寂寞,哪怕一分钟都没有。一个人的时候,能清清楚楚听见自己的心跳,那种平静特别舒服。”这句话让我琢磨了好几天——我们总害怕孤独,总想着用手机、社交填满时间,可或许,真正的平静,就是学会和自己相处?

当然,危险也没少找上门。有一次暴雪下了整整一个星期,她想开门看看雪停了没,结果发现门被冰雪封得严严实实。洞里一片漆黑,氧气越来越少,她当时心里也慌了,但很快就冷静下来——找了个小铲子,还有平时做饭的勺子,一点点挖门口的冰雪。

我能想象那个场景:手冻得通红,雪水渗进僧袍里,可她不敢停,每挖一下就离“活下去”近一步。最后挖了快两个小时,终于挖出一条小缝,透进了第一缕光。后来她回忆起这事,说:“那一刻才明白,人在绝境里,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勇气。”

就这么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12年的时光,就在雪洞的严寒、孤独和偶尔的惊险里过去了。闭关结束后,她回到了西方,可心里却一直惦记着一件事:在印度,几千年来女性都被排除在“心灵启蒙”之外,她想建一座女性修道院,让更多女性有机会追寻自己的信仰。

为了这个目标,她开始到处演讲,讲自己在雪洞的经历,讲女性追求心灵自由的重要性。后来还写了本书,记录下这12年的心路历程,没想到书一出版就火了,全世界的人都被她的故事打动。靠着演讲和出书的收入,她终于在印度北部建成了那座女性修道院。

现在再回头看她的故事,我突然明白:所谓的“修行”,从来不是躲在山里吃苦,而是在极致的环境里,找到自己真正想要坚持的东西。她放弃了伦敦的舒适,却收获了心灵的踏实;熬过了12年的孤独,却给更多女性点亮了希望。

我有时候会想,如果我们能像她一样,对自己认定的事多一点坚持,少一点浮躁,会不会也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或许我们不用去雪洞闭关,但至少可以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那件能让自己“专注到忘记冷饿”的事——不管是工作、爱好,还是对某个人的守护。

不知道你们看完这个故事,心里有没有什么触动?你们觉得她这12年的坚持值得吗?如果是你,能为自己认定的事放弃现有的舒适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也别忘了把这个故事分享给身边的人——有时候,别人的坚持,也能成为我们前行的力量。

最后想说,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坚持”,每一份看似疯狂的选择背后,都藏着对“热爱”最执着的追求。希望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雪洞”,哪怕平凡,也能活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来源:无邪师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