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是短视频的“锅”?上班族集体不读书,背后原因其实早就公布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9 17:54 1

摘要:“上班如上坟,下班像瘫痪”,这话戳中多少打工人的心?白天被KPI、会议榨干,晚上只想瘫在沙发刷短视频、打游戏。

前言

“上班如上坟,下班像瘫痪”,这话戳中多少打工人的心?白天被KPI、会议榨干,晚上只想瘫在沙发刷短视频、打游戏。

想提升点知识,可拿起书翻两页就眼皮打架,其实不光咱们这样,日本也有这通病,人家还专门派出个专家解决这事。

到底为啥刷手机精神头十足,看书却分分钟犯困?其实这事真不是“懒”这么简单。

以前读书是“硬需求”,现在成了“选修课”

搁过去,读书可不像现在这样是个打发时间的活动。

日本明治那时候,有本叫《西国立志编》的书卖疯了,累计卖了100多万册,说白了就是“古代成功学”,讲一堆人靠读书打拼逆袭的故事。

为啥这么火?因为那时候想往上爬,就得靠读书学本事,像以前老辈子“考大学改命”是一个道理,读书是实打实的生存刚需。

后来到了大正、昭和初期,日本出现了一批拿月薪的白领,日子好过了,就开始琢磨“装门面”。

那时候流行读哲学、历史类的教养书,坐地铁捧本书,跟现在背个大牌包似的,是身份的象征。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大多数人有份稳定工作,日子过得去,犯不着靠读书逆袭,至于“撑场面”,现在晒个旅游照、发个健身视频,比捧本书显眼多了。

读书从“必须”变成了“可有可无”,自然干不过短视频和游戏这些轻松活。

书店冷清,真不是读者“变心”了

还有人说是因为现在人不爱读书,书店才倒闭的,其实这话是真冤枉人。

日本现在近三成小镇子连一家书店都没有,一半以上的地方也就一家书店撑着,可这真不是书店不努力,而是老规矩拖了后腿。

以前日本书店有两个靠”,一个是定价死规矩,就是说书卖多少钱全由出版社定,网上书店不能随便打折,实体店不怕被抢生意。

而另一个则是剩书能退货,就是说书店卖不出去的书能退给出版社,不用承担库存的风险。

可这俩靠山现在成了绊脚石,书店既不能自己定低价拉顾客,进货也得听出版社的,卖得再多利润也薄得像张纸。

更坑的是送书环节,日本书店送书全靠杂志搭顺风车,现在杂志卖得一塌糊涂,书也就跟着 卖不出去。

而且现在要是在书店订本书,可能得等好几周,还不如网上下单两三天就到,这么一来,不是大家不爱去书店,是书店想好好服务读者,都被这些老规矩捆住了手。

别骂手机“害人”,年轻人早玩明白了

不仅如此,还总有人说是手机毁了阅读,可再看看日本的年轻人,天天抱着手机刷,阅读量反倒没降。

有个专门聊书的话题,在日本年轻人里火得一塌糊涂,累计播放量都2000多亿次了,他们拿着书对着镜头唠嗑,聊剧情、说感受,跟好物分享似的,不少没人气的书就这么火了。

之前美国有个作家叫科琳・胡佛,她的书都是自己掏钱出版的,没几个人知道。

结果被短视频上的年轻人发现了,于是大家扎堆推荐,果不其然到了2022年,她一下子就有6本书冲进全美畅销榜,还上了《时代》杂志。

所以说,手机不是阅读的“仇人”,关键是看人怎么用。

现在上班的人读不进书,不是因为手机太好玩,是还没学会像年轻人那样,把读书和日常乐子结合起来。

结语

说到底,上班后读不进书,既不是咱们“堕落”了,也不是书“过时”了,就是时代变了,读书的意义和方式也得跟着变。

不用逼着自己像学生时代那样“啃厚书”,哪怕每天睡前翻几页轻松的短文,或者在短视频里看别人聊书,都是在和文字打交道。

毕竟,读书从来不是为了“交差”,能从中找到点乐子,就挺好。

来源:文渊的历史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