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地时间 9 月 16 日,持续五天的俄白 “西部 - 2025” 联合战略演习正式落幕。这场从 9 月 12 日开启的军事行动,不仅有俄白两国部队深度参与,更迎来了印度等国兵力的加入。
当地时间 9 月 16 日,持续五天的俄白 “西部 - 2025” 联合战略演习正式落幕。这场从 9 月 12 日开启的军事行动,不仅有俄白两国部队深度参与,更迎来了印度等国兵力的加入。
再加上普京亲自披露关键信息、核武与高超音速导弹战术演练、美国军官现场观摩等诸多细节,让这场演习成为国际地缘政治舞台上最受瞩目的焦点。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 9 月 16 日视察下诺夫哥罗德州时,揭开了这场演习的规模面纱。他明确表示,此次演习共动员 10 万名军人,投入约一万套武器装备系统,还有逾 200 艘水面舰艇与潜艇参与其中,这样的兵力与装备配置,在近年的国际联合军演中并不多见。
普京特意强调:“大家已看到俄罗斯军队如何根据现代武装冲突的经验来构建体系”,这番话既点出了演习的实战导向,也暗含着对俄军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展示。
而演习的核心目的也十分清晰 ——“抵御针对(俄白)联盟国家的潜在侵略”,同时借由多国参与的契机,深化俄罗斯与各国在军事及其他层面的合作,强化其在国际军事合作中的影响力。
演习期间亮相的武器装备,更是直接彰显了俄白联盟的战略威慑力。白俄罗斯国防部 9 月 15 日发布的消息显示,两国军队在演习框架内,深入研究了核武器以及 “榛树”(Oreshnik)高超音速导弹的使用计划。
作为俄罗斯近年重点打造的先进武器,“榛树” 高超音速导弹以极快的飞行速度和极强的突防能力著称,其最大速度可达数倍音速,传统防空系统很难对其进行有效拦截。
早在去年底,普京就曾表态俄方或在今年下半年将该导弹部署到白俄罗斯境内,此次演习中对其相关战术的针对性演练,相当于为这一部署计划进行了实战化预热,无疑让俄白联盟的战略威慑力再上一个台阶。
更值得关注的是参演阵容中的 “特殊成员”—— 印度。作为与俄罗斯保持传统军事合作的国家,印度此次派兵加入 “西部 - 2025” 演习,并非偶然。
近年来,印度在国际军事合作中愈发活跃,既希望通过参与多国军演提升自身军队的实战能力,也意图借助与俄罗斯等国的合作,平衡其在大国博弈中的战略位置。
印度此次参演,不仅是对俄印军事合作的进一步巩固,也让这场原本以俄白为主的演习,延伸出更广泛的地缘政治意义,成为多极军事合作的一次具体实践。
最具戏剧性的一幕,当属美国军官的现场观摩。白俄罗斯国防部 9 月 15 日确认,两名美国空军军官现身演习现场,美国国防部次日随即证实,这两人来自美国驻白俄罗斯大使馆的武官团队,是受邀请前来观摩的。
这一互动瞬间引发国际政治分析人士的热议。从白俄罗斯的角度看,长期以来面临西方制裁压力的它,此次邀请美国武官观摩,实则是释放了积极沟通的信号 —— 在复杂的国际格局中,试图通过这种直接对话的方式寻求交流空间,缓解外部制裁带来的困境。
而美国的接受邀请,背后也有其战略考量。特朗普政府一直希望借助白俄罗斯的地缘政治位置,在俄乌冲突的胶着局势中发挥 “缓冲阀” 作用,降低冲突对美国及其欧洲盟友利益的直接冲击。
不过,即便存在这样的互动,美白双方关系仍处于谨慎的 “试水” 阶段。在制裁解除、地缘政治利益分配等核心问题上,双方尚未达成任何实质性共识,想要实现双边关系的实质性回暖,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余波未了这场演习从始至终都透着强烈的实战导向与战略传递意味。10 万兵力的集结、万套装备的亮相、核武与高超音速导弹的战术演练,本质上是俄白联盟对外部安全威胁的直接回应,也是对自身军事能力的公开展示。
印度的加入则拓宽了演习的国际维度,彰显了俄罗斯军事朋友圈的影响力。而美国的观摩行为,既是对俄白军事动态的直接掌握,也是大国间复杂博弈的缩影 —— 在对抗中寻求有限沟通,在试探中维持战略平衡。
“西部 - 2025” 联合战略演习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军事演练范畴,成为国际军事合作与地缘政治博弈的集中体现。它既展示了俄白联盟的战略威慑力,也折射出多极世界中各国的战略算计。演习虽已落幕,但它所传递的战略信号、引发的连锁反应,无疑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欧洲乃至全球的安全格局,值得国际社会持续关注与解读。
来源:采风百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