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错了!关心老人的最好做法,不是送礼和砸钱,而是做好这三件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9 17:58 1

摘要:网上全在喊“银发经济是块肥肉”,商家扎堆盯着老人钱包,可没人细想,其实大多数老人的日子,压根不是镜头里那样的...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现实里的老人,却活成了两副模样。

有的背着包环游世界,手机玩得比年轻人溜,有的连买菜付款都犯难,看病挂号还得求着子女。

网上全在喊“银发经济是块肥肉”,商家扎堆盯着老人钱包,可没人细想,其实大多数老人的日子,压根不是镜头里那样的...

大家总觉得60岁以上就是老人,可搁以前根本没这说法,古代村里最老的人,管着族里的大事,靠的是威望不是岁数。

后来德国搞了个养老保险,说70岁能领钱,这才第一次给“老年”划了线,有意思的是,那会儿欧洲人平均寿命才不到40岁,说白了这政策更像个“安慰奖”。

现在我们说60岁退休,65岁算老年,全是按规矩来的,可再看看公园里打太极的大爷,比小伙子还有劲。

但也有刚过60的阿姨,因为身体不好,出门都得靠轮椅,年龄这道线,真管不住人和人之间的差别。

而且别再扯什么老年人消费力强了,还得看他们兜里有多少钱、手上有多大本事。

有人退休前是单位领导,一个月退休金大几千,天天琢磨着报个书画班、去三亚过冬,也有人在农村忙活一辈子,每个月领两百多块养老金,买袋米都得精打细算。

再说说各自的本事,有人80岁了还能自己剪视频、开直播,卖老家的土特产,但也有才60岁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买东西必须得去实体店的。

这俩能算一类老人吗?现在市场上总喊“银发蓝海”,其实盯着的就是那些有钱又会玩的老人,剩下的大多数,压根没被看见。

现在52%的老人会上网,听着不少,可剩下近一半连微信都不会用。

不会上网的老人,不是不想学,是真难,因为字小看不清,按屏幕总按错两个键,刚学会的操作,APP一更新又白搭。

而那些会上网的老人呢?比年轻人还忙,早上起来先签到领金币,上午刷短视频学做饭,下午在家族群里斗图,晚上还得帮平台拉新人赚点零花钱。

看着是薅羊毛,其实成了平台的免费劳动力,还有些老人被直播间里的“干儿子”“干女儿” 哄着,买些没用的保健品,让人一个头两个大。

还有,也别被“老人爱旅游、爱买保健品”骗了,超过80%的老人,一年到头没出过远门,而且吃保健品的老人只占了16.6%,就算吃,大多也只买几百块钱的钙片。

更现实的是,这80%的老人都住不起养老院,而养老院一个月两千多的费用,相当于把大多数人拦在了门外。

还有些事更扎心:老人抑郁的比例不低,可家里人总觉得“年纪大了就这样”。

不少老人想离婚,一辈子为了孩子凑活过,老了想为自己活一次,却被说瞎折腾,甚至连老人的情绪、需求,都被一句“老了就该安分”给堵了回去。

说到底,咱们别总给老人贴标签,3亿老人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有活得潇洒的,也有过得憋屈的,有跟得上时代的,也有被落在后面的。

现在咱们怎么对待老人,将来别人就怎么对待咱们。

与其盯着“银发经济”琢磨怎么赚钱,不如多想想,小区里的台阶能不能装个扶手,APP能不能整个简单版本,让每个老人都能活得舒坦点、有尊严点。

来源:文渊的历史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