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日融融,阳光明媚。4月9日,敦化林区基层法院刑事审判团队受邀来到敦化市第三小学,为全校师生开展了一场生动的法治教育宣讲。此次宣讲主要围绕未成年人保护及国家安全教育日进行普法宣传,进一步增强了青少年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法治宣传效果。
春日融融,阳光明媚。4月9日,敦化林区基层法院刑事审判团队受邀来到敦化市第三小学,为全校师生开展了一场生动的法治教育宣讲。此次宣讲主要围绕未成年人保护及国家安全教育日进行普法宣传,进一步增强了青少年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法治宣传效果。
法治课堂启新智,寓教于乐种法根
“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开启一场‘法律探秘之旅’!”随着一声亲切的问候,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宣讲课在敦化市第三小学拉开帷幕。授课干警以“法”字的千年文化渊源为引,通过生动视频展现汉字中“公平正义”的基因传承,瞬间点燃全场热情。课堂上,干警将宪法比作“空气”,用沙画视频串联起宪法与学生成长的点滴关联:“从出生登记到受教育权,宪法如影随形,守护我们每一个重要时刻。”为深化理解,法官设计趣味抢答环节,并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六大保护”及国家安全知识展开互动。同学们争相竞答,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
实践体验强认知,法袍法槌铸职魂
“法官是法律的‘裁判员’,法袍和法槌是守护公正的‘神器’!”在学生们的期待中,授课干警展示法袍与法槌,邀请表现优异的同学体验“法官”角色。当稚嫩的童声模仿起庭审流程,庄严的法槌声回荡教室时,法治的种子悄然种下。这一刻,法律不再是课本上的铅字,而是化为可触可感的实践体验,让青少年在角色代入中深化对司法职业的认知。
聚焦欺凌析案例,以案释法固防线
“15岁的小明用父母积蓄打赏主播10万元,法院为何判决全额退款?”随着不断抛出热点的案例,授课干警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9条展开剖析,着重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网络保护”专章,此章正是应对此类问题的“法律盾牌”。针对校园欺凌,她以“欺凌者、受害者、旁观者”三角关系为框架,通过情景模拟探讨应对策略,面对欺凌,不做冷漠的“白羊”,要勇敢说“不”!及时求助、留存证据,用法律武器捍卫权益。
活动尾声,学生代表发起坚定誓言:“我承诺:遵纪守法,与善同行,用法律护航青春,做新时代好青年!”全体学生起立诵读,誓言铿锵有力。
这场融合文化底蕴、科技互动与实战案例的法治课,不仅让青少年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与温度,更点燃了他们成为“普法卫士”的热情。近年来,敦化林区基层法院持续深化开展法治宣讲活动,通过“法院开放日”“双语普法进社区”等活动 ,构建起“司法+学校+家庭+社会”的立体保护网。未来,敦化林区法院将继续以创新形式播撒法治星火,持续点亮校园普法新地标,让青春在法治蓝天逐梦远航。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