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买B级车,先别一着急就冲动!先试试这车再说-领克07 EM-P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9 18:02 1

摘要:前阵子发小打算换辆 20 万左右的 B 级车,拉着我跑了半个月 4S 店。从合资燃油车看到新能源车,越看越迷茫 —— 有的车座椅舒服但车机反应慢,有的车宣传辅助驾驶但核心配置要加钱选装。直到试驾了领克 07 EM-P,我俩都觉得这车有些地方做得确实不错,因为那

前阵子发小打算换辆 20 万左右的 B 级车,拉着我跑了半个月 4S 店。从合资燃油车看到新能源车,越看越迷茫 —— 有的车座椅舒服但车机反应慢,有的车宣传辅助驾驶但核心配置要加钱选装。直到试驾了领克 07 EM-P,我俩都觉得这车有些地方做得确实不错,因为那些日常开车经常用到的功能,体验下来比较顺手。作为普通消费者,今天就聊聊试驾过程中的感受,希望能给同样在选车的朋友一点参考。

选车时最让我们纠结的就是辅助驾驶配置。发小是新手司机,停车和跑高速是他的两大痛点。试合资车时,销售总说 "我们有 L2 级辅助驾驶",但实际体验下来,要么识别距离近,要么遇到复杂路况就提示 "请接管车辆"。后来看新能源车,不少车型的激光雷达要加 2 万左右选装,还得等排产,销售说 "这个级别都这样"。直到去了领克店里,才发现 07 EM-P 全系都标配了激光雷达,从 15.98 万的入门款到 17.98 万的顶配都一样,这点确实比较实在,同级别多数车型的激光雷达要么仅高配提供,要么需要额外支出选装费用。

实际体验下来,这激光雷达确实有用。上周暴雨天在商场地下车库,光线昏暗加上地面湿滑,发小自己倒了两把都没进去。切换到自动泊车模式后,系统很快识别出车位,方向盘自动转动,整个过程平稳流畅,连旁边停得歪歪扭扭的车都避开了。销售介绍这激光雷达在 200 米范围内能保持厘米级精度,在暴雨、强光这些极端天气下比纯视觉方案可靠。后来查资料才知道,这种硬件配置在同价位车型里确实不多见。

跑高速时的辅助驾驶表现也超出预期。之前坐朋友的车去外地,一出市区高精地图没覆盖,辅助驾驶就直接 "罢工"。但领克 07 EM-P 的无图城市 NOA 能够在没有高精地图的乡间小路正常工作。我们开去近郊农家乐,途经一段正在维修的路段,系统提前识别到路障,不仅减速提示,还自动规划了避让路线。变道时的决策也比较果断,不会像有些车那样犹犹豫豫,感觉跟老司机判断差不多。查资料了解到,这属于吉利 "千里浩瀚" 辅助驾驶方案,也是 2025 年 B 级车市场辅助驾驶的主流发展方向,越来越多车型开始支持无图领航功能。

这背后其实是硬件在支撑。顶配车型搭载的英伟达 Thor-U 芯片有 500-750TOPS 算力,通俗点说就是处理信息的能力强。试驾时我们故意制造复杂场景:同时开启导航、音乐,还让语音助手调空调,系统全程没卡顿,面对突然加塞的车辆,反应速度比我们预期的快不少。这套系统的 G-AES 紧急避让功能能在 130km/h 的速度下识别障碍并自动避让,这在高速突发情况下确实能增加安全感,比行业内一些车型 100km/h 的上限有优势。

车机系统的体验也刷新了我们对 20 万级车型的预期。发小最烦车机卡顿,之前试的某款车连蓝牙要等半分钟,语音控制经常答非所问。但领克 07 EM-P 的反应速度明显不同,"你好领克,打开空调 23 度并播放周杰伦的歌",话音刚落指令就执行了,几乎没有延迟。销售说这是因为用了高通骁龙 8295 芯片,后来查资料才知道这芯片的 AI 算力有 30TOPS,是上一代 8155 芯片的 7.5 倍,采用更先进的 5nm 工艺,难怪多任务处理这么流畅。

实际使用中,这种流畅度体现在方方面面。同时开导航、放无损音乐、调座椅按摩,屏幕切换毫无卡顿;导航时缩放地图,细节加载速度跟手机差不多。最实用的是跨设备互联功能,我用华为手机,发小用苹果手机,靠近车门时 UWB 钥匙就能无感解锁,上车后导航路线、音乐列表自动同步,不用再手动操作。现在很多车型要么只支持单一品牌互联,要么需要额外下载 APP,这种全品牌兼容的体验确实贴心,适合家庭成员使用不同品牌手机的情况。

车内几个硬件配置的体验也值得一提。92 英寸的 AR-HUD 把导航信息直接投在前挡风上,跑高速时不用低头看仪表盘,视线能一直保持在前方;哈曼卡顿音响在播放 Live 专辑时,能清晰分辨不同乐器的位置,配合前排双层隔音玻璃,时速 80 公里以内基本听不到明显的风噪。1.9㎡的防晒天幕也很实用,正午阳光直射时,车内温度比同级别车明显低一些,不用贴那种影响视线的深色膜。这些配置单独看不算惊艳,但组合在一起确实提升了日常用车的舒适度。

作为家用车,动力和续航同样重要。发小每天通勤往返 40 公里,周末偶尔全家出游,所以既想要纯电的经济性,又怕长途续航焦虑。领克 07 EM-P 的 126km 纯电续航(CLTC 标准)刚好能满足他的日常通勤,一周充一次电足够。我们特意测试了快充速度,从 30% 充到 80% 用了 27 分钟,喝杯咖啡的时间就能补够一周的通勤电量。查资料了解到,对于这种续航里程的车型,日常使用建议以慢充为主,不仅充电成本更低,也更有利于延长电池寿命,快充尽量作为长途出行的应急补充。

长途续航表现超出预期。油耗方面,在亏电状态下跑了 100 多公里市区加高速,表显油耗 5.03L/100km,比官方给的 WLTC 亏电油耗 4.8L 略高一点,但考虑到我们开了空调还频繁急加速,这个成绩已经很满意了。按现在的油价算,一公里成本不到四毛钱,比发小现在的燃油车省了一半多。这种 "短途用电、长途用油" 的灵活模式,比纯电车适合充电条件有限的家庭。

开起来的感受也比较舒服。这车采用了液压可变阻尼悬架系统,虽然和保时捷 PASM 属于不同技术路线(PASM 属于空气悬挂系统,而领克用的是液压控制的主动悬挂),但实际表现不错。过减速带时能明显感觉到震动被过滤得很柔和,不会有生硬的颠簸;快速过弯时车身侧倾控制得很好,不会像有些车那样晃得人头晕。CST 无感舒适制动系统也值得一提,堵车跟车时刹车动作很平顺,不会一冲一冲的,开久了也不累。

安全配置虽然平时不常感觉到,但了解后更放心。除了前面说的紧急避让功能,车身结构上用了 2000MPa 热成型钢做车门防撞梁,硬度相当于潜水艇外壳,听着就很扎实。电池安全方面,NTP2.0 技术通过阻、排、防、警、断五道防线实现无热蔓延,销售说他们做过针刺测试,电池不会起火爆炸。这些虽然没法亲自验证,但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这些安全配置确实能让人更安心。日常使用中,建议避免长期快充和电池过度放电,这样能更好地保护电池性能。

后排空间虽然够用,但比某些主打 "大空间" 的同级车略小一点,满载三个成年人时中间乘客的舒适性会受影响。后备箱常规容积 450 升,放两个大行李箱后就没多少剩余空间了,不过后排座椅可以 4/6 放倒,偶尔装长物件没问题。外观设计偏运动风格,可能不太适合喜欢稳重大气风格的用户。这些都是我们试驾时发现的小不足,供大家参考。

对比了这么多车,领克 07 EM-P 最打动我们的不是某个单一配置,而是它的配置逻辑。很多车型把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这些当作 "顶配专属",但领克却做到了全系标配。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种 "不阉割" 的做法省去了选装的纠结,也避免了后期想升级却没硬件支持的尴尬。现在很多品牌都在宣传智能科技,但真正能做到普惠的并不多,2025 年的 B 级车市场虽然整体智能化水平在提升,但像这样核心配置一步到位的车型仍然是少数。

作为普通用户,我们选车时其实不在乎参数多华丽,只关心日常用着顺不顺心:停车是否方便、车机是否流畅、油耗是否经济、长途是否省心。领克 07 EM-P 在这些方面的表现都比较均衡,没有明显短板。当然,每个人的需求不同,如果你看重后排空间或者偏爱传统燃油车的驾驶感受,它可能不是选择。但如果你和我们一样,重视智能科技的实际体验,又不想为基础配置额外支出,那这款车值得去试试。

最后想说,选车没有说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只有合不合适。这次陪朋友选车的收获是明白:好车不是说各项参数都要好,而是能命中你的用车需求。领克 07 EM-P 可以说是同级别里用诚意满满的配置,给 20 万级 B 级车市场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选择。如果你最近也在看这个级别的车,不妨去 4S 店亲自试试,毕竟买车是件大事,自己的感受才最重要。试驾时可以重点关注自己高频使用的场景,比如常用手机品牌是否能顺畅连接,每天通勤的距离是否适合纯电续航,这些细节往往比参数表重要。

来源:一股清流留不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