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卖花收现金,常遇破币、残币,还怕收到假钞;现在扫个码钱就到账,交易记录随时查,这智能交易模式真是帮了大忙!”在横州市校椅镇石井茉莉花交易市场,花农李阿姨完成扫码交易后,对新交易模式赞不绝口。
“以前卖花收现金,常遇破币、残币,还怕收到假钞;现在扫个码钱就到账,交易记录随时查,这智能交易模式真是帮了大忙!”在横州市校椅镇石井茉莉花交易市场,花农李阿姨完成扫码交易后,对新交易模式赞不绝口。
2024年6月起,横州市在茉莉花交易中全面推行智能秤扫码交易模式,旨在提升交易效率、规范交易流程。作为茉莉花产业核心区,校椅镇人大主动扛起监督助力职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以精准履职推动智能交易模式落地见效,为茉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人大动能”。
以“宣传引导”破题,织密推广网络
为破解花农对智能交易模式“不会用、不敢用”的难题,校椅镇人大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推广体系,确保政策解读到位、操作指导到位。线上依托村级广播、代表联络群、村务电子屏等载体,组织人大代表用方言语音、图文解读、短视频演示等接地气的方式,重点宣传智能交易“实时到账、可追溯、防假币”等优势,让花农直观了解新模式便利;线下组织代表深入交易市场、田间地头开展“手把手”教学,将推广服务送到花农身边。
石井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蔡万洪以“场景化教学”讲解“信息卡携带—称重—扫码—结款”全流程,用“阿叔,点这个按钮就能看见卖花的钱”等通俗表述化解操作难题;青桐片区代表蒙树坚聚焦小程序注册关键环节,逐步骤演示“实名注册—银行卡绑定—收款授权”操作,帮花农打通“数字门槛”。同时,镇人大组建人大代表志愿服务队,分设注册指导、政策解读、后勤保障三组,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累计开展宣传活动32场,覆盖花农超5000人次,有效推动智能交易从“政策要求用”转变为“花农主动用”。
以“联络站”为桥,倾听民声诉求
校椅镇人大坚持“履职为民”导向,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民生诉求收集“主阵地”,推动智能交易推广既“有速度”更“有温度”。针对部分花农反映“小程序加载慢”“老年花农看不清操作界面”等问题,镇人大迅速行动,将8个片区联络站的114名人大代表划分为22个调研小组,深入22个村(社区)开展工作调研,通过“拉家常”式交流收集花农意见建议21条,梳理形成了“建议进一步简化智能秤交易流程”“建议优化小程序,使交易操作更加顺畅”等问题清单。镇人大第一时间将问题清单转交镇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并通过跟踪督办推动问题解决,切实打通智能交易推广“最后一公里”,让花农在数字化转型中感受到“人大温度”。目前校椅镇石井茉莉花交易市场基本实现各摊位都可智能化交易,花茶企业、收花员、花农已逐步熟悉使用智能秤的扫码交易。
下一步,校椅镇人大将紧扣茉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主线,持续深化履职实践,一方面,跟踪监督智能交易模式推广成效,通过“回头看”等方式,推动相关部门优化服务、完善机制;另一方面,组织人大代表围绕茉莉花种植标准提升、深加工产品开发、产业链延伸等产业发展关键问题开展调研,广泛征集花农、茶企意见建议,形成高质量议案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助力茉莉花产业数字化转型、规模化发展,以“人大担当”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来源:小熊电影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