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位!一年内造出“电池心脏”,大工教授登上央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9 17:40 1

摘要:坐落在东部沿海城市大连的“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大连理工大学,力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3个学科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计算机科学等15个学科位列ESI排名前1%;拥有数学等5个拔尖计划2.0基地;软件工程等74个国家和省级一流

坐落在东部沿海城市大连的“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大连理工大学,力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3个学科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计算机科学等15个学科位列ESI排名前1%;拥有数学等5个拔尖计划2.0基地;软件工程等74个国家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覆盖除新工科专业以外的所有招生专业。学校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率超55%。

C919大飞机、“蛟龙号”深潜器、长征5号运载火箭、“天问一号”火星车、“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智能化工染料、高性能工程塑胶……从国之重器,到大国工程,都可以看到大工人的身影。

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实施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挖掘发现一批扎根三尺讲台、 潜心教书育人的先进典型,教育部择优推荐20名教师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讲述我的育人故事—2025年教师节特别节目》,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胡方圆教授入选。

胡方圆,中共党员,现任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性能电池关键材料研究。经多年不懈努力,她在极端环境用(−120~70℃)新能源领域取得了多项创新研究成果,助力我国全天候无人机动力电池取得突破,为我国新能源事业作出了突出学术贡献。

2022年,胡方圆教授接到了一通电话,也接下了一份沉甸甸的考卷——研制出能在零下80℃到零上70℃ 稳定运行的动力电池,当时最好的商品化电池仅能在零下20℃ 环境下工作。一年的时间里,当面对国家重大需求,面对“不可完成的任务”,胡方圆教授最终取得突破,为祖国造出“不惧严寒的电池心脏”

加满勇气的“燃料”,添以灵感的“点火”,这一成果离不开大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深厚积淀与突出实力。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为辽宁省一级重点学科,设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涵盖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等7个二级博士点。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近五年学院承担多项国家973、863和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4项

与此同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将科研精神融入育人工作的各个环节,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多年来,学院着力推进研教融合、科研育人,成果显著——

学院曾组织学生深入探访大型中央企业、国有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其他人工智能相关企业。通过与行业专家的深度交流,结合案例分析、现场教学和项目实践,深化学生对科技前沿领域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开展创新实验、技术转化、成果落地、技术优化等科技实践活动。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干,赛教融合是培养创新拔尖人才的重要举措。为优化材料类人才培养体系,培育复合型科研人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组建的“赛教融合”育人团队积极组织及参加赛各类学科竞赛,开展专业指导,不断在各类比赛中创下佳绩。

如今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创新的重要源泉。近年来,学院整合资源,探索科研大平台建设,谋划交叉学科发展,进一步提升科研育人实力,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

学院的“材料+微电子”交叉学科培养模式,学生大一学年在微电子学院学习,大二学年进入材料学院学习"材料+微电子”的核心课程体系,能够培养出兼备材料学科和微电子方向综合素质的高端人才,助力解决电子信息材料领域“卡脖子难题”。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强大的科研实力、多元的学科交融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在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下,学校将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招生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