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公司公告及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其实现营业收入136.93亿元、归母净利润25.48亿元;而2024年全年营收为290.09亿元,同比下滑7.8%,归母净利润43.28亿元,同比减少 26.3%,这是其近10年来首次出现营收净利双双下滑的情况。
结合石药集团披露的业绩报告来看,其近年业绩呈现阶段性承压态势。
据公司公告及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其实现营业收入136.93亿元、归母净利润25.48亿元;而2024年全年营收为290.09亿元,同比下滑7.8%,归母净利润43.28亿元,同比减少 26.3%,这是其近10年来首次出现营收净利双双下滑的情况。
作为营收占比77%的核心板块,成药业务上半年表现承压。
据公司中期财报显示,该板块实现收入102.48亿元,同比下降24.4%,对整体业绩形成一定影响。
细分业务中,肿瘤、神经系统、心血管药物三大核心线均出现下滑,其中肿瘤业务收入10.51亿元,同比下降60.8%,且已连续7个季度呈现下滑态势,降幅持续扩大。
这一变化与核心产品受集采政策影响直接相关。财报明确提及,津优力、多美素两款核心产品纳入集中采购是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
具体来看,津优力在2024年京津冀“3+N”集采中降价58%,2025年第十批国采再以最低价中选,叠加渠道变化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超50%;多美素2025年国采降幅扩大至89%,即便销量增长12%,收入仍同比减少78%,单款产品拖累肿瘤板块收入约8个百分点。
为了缓解药品销售收入下滑影响,公司通过创新药对外授权获得一定收入补充。
财报显示,上半年公司授权收入10.75亿元,占成药业务收入的10.5%,主要来自SYS6005、伊立替康脂质体等产品的首付款及里程碑付款。
尽管该类收入毛利率超90%,但需分摊高额研发成本——上半年研发费用达26.83亿元,占成药收入的26.2%,实际利润贡献有限。且这类收入受合作进展、研发进度等因素影响,公司未在财报中提及将其作为长期业绩支撑的相关规划。
此外,石药集团持续推进创新转型,上半年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达20.2%,高于行业15%—18%的平均水平,近五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50亿元。
不过从成果来看,目前仅有12款产品递交上市申请,进入Ⅲ期临床以上阶段的创新药不足5款。
核心ADC管线SYS6010虽获FDA快速通道资格,但其Ⅱ期临床数据显示客观缓解率39.2%,≥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49.8%,商业化前景存在不确定性。
而在业绩承压下,公司盈利能力持续弱化。财报数据显示,毛利率已连续五年下降,从2020年的72.3%降至2025年中期的65.6%。
尽管公司采取股份回购等举措提振信心,但有行业分析指出,这难以根本解决产品结构单一、研发转化低效等核心问题。
在创新药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如何提升研发精准度与成果落地效率,成为公司转型过程中需要应对的关键课题。
(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谨慎辨别。)
来源:明见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