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进任何一家尚未实施ERP系统的公司,你总能听到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Excel窗口在无数显示器上闪烁。那些设计精巧的表单,错综复杂的公式,五彩斑斓的数据透视表,构成了企业运营的毛细血管。而在这些Excel高手手中,似乎没有什么是VLOOKUP和宏解决不了的问题
走进任何一家尚未实施ERP系统的公司,你总能听到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Excel窗口在无数显示器上闪烁。那些设计精巧的表单,错综复杂的公式,五彩斑斓的数据透视表,构成了企业运营的毛细血管。而在这些Excel高手手中,似乎没有什么是VLOOKUP和宏解决不了的问题。
然而当ERP系统被提上日程,一种奇妙的抵抗情绪开始蔓延。仔细观察,这种抵抗背后远不止“不喜欢新系统”这么简单。
有一类人反ERP是出于对自身Excel技术的自豪与固执。他们花费数年甚至数十年磨练表格技巧,能够用函数实现几乎任何数据操作,甚至开发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自动化报表系统。“我用Excel五分钟能搞定的事,为什么要在ERP里点十多个菜单?”这种技术自负背后,是对自我价值的认知错位——将个人技能与组织效能混为一谈。
另一类人的抵抗则更加隐晦——ERP系统触动了他们的权力奶酪。在Excel时代,数据是分散的,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独家版本”,信息不对称造就了某种隐性权力。财务部的王工能够“加工”数据后再分享,销售部的李经理有自己的客户分类标准,这些不透明性构成了他们在组织中的特殊地位。ERP的透明性和标准化直接消解了这种基于信息垄断的权力,无怪乎会引发抵抗。
第三类人则纯粹出于学习成本的考虑。“我现在用Excel得心应手,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学新系统?”他们看不到长期效益,只看到眼前的额外负担。这种思维限制了他们理解ERP真正价值的能力——那不是另一个数据输入工具,而是整个企业流程的再造。
事实上,ERP与Excel之争根本不是同一维度的较量。Excel是工具,ERP是系统;Excel关注个体效率,ERP关注整体协同;Excel展现个人能力,ERP体现组织能力。Excel高手在ERP实施中本应是最有价值的贡献者,他们的数据思维和流程理解能够为系统落地提供宝贵洞察。
那些成功实施ERP的企业往往做对了一件事:他们不是用ERP替代Excel,而是将Excel放在正确的位置——用于分析而非数据存储,用于临时性需求而非核心业务流程,用于个性化报表而非基础数据管理。
ERP与Excel的真正关系应该是共生而非对立。未来的企业数字化生态中,ERP作为数据中枢保证流程标准化和数据一致性,而Excel等工具则作为灵活的前端满足个性化分析需求。理解这一点,那些Excel高手不仅不会抵制ERP,反而会成为最积极的推动者和受益者。
工具只是工具,真正的竞争力永远来自于如何智慧地使用它们,而不是固执地坚守某一种工具本身。
来源:小帆科技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