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法治根基 彰显为民情怀 宁波市深入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综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9 15:41 1

摘要:宁波市法学会作为“小机关大团体”,工作向基层延伸,并发挥群众团体桥梁纽带作用,整合联动多方资源,通过组建高素质专家团队并完善管理机制,切实破解“谁来做”的难题:一方面,按照“高精尖、多领域、重实务”的标准,建立法学专家人才队伍,组建265人的法学法律专家库和2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实基础。

宁波市法学会作为“小机关大团体”,工作向基层延伸,并发挥群众团体桥梁纽带作用,整合联动多方资源,通过组建高素质专家团队并完善管理机制,切实破解“谁来做”的难题:一方面,按照“高精尖、多领域、重实务”的标准,建立法学专家人才队伍,组建265人的法学法律专家库和235人的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另一方面,出台专家管理办法,完善培训、履职和激励等机制,推动专家人才积极投身法治实践。

近年来,宁波市法学会积极推动基层服务站点建设,组织法学专家开展法律咨询、纠纷预防与化解等工作,有效服务平安宁波、法治宁波建设大局。目前,全市已建成市级站点7个、区(县、市)级站点65个,法治服务网络持续完善。

同时,宁波市法学会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要求,认真贯彻中国法学会、省法学会部署要求,以“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为牵引,协同市司法局、团市委,联动区(县、市)相关部门,聚焦中心大局,聚合资源力量,在法治护航发展、法治惠及民生等方面积极作为,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宁波、法治宁波提供有力支撑。今年以来,全市8300名青年普法志愿者赴基层开展法治宣传服务活动1600余场,覆盖受众58万余人次,取得显著成效。

青年助力,筑牢“普法联盟体”

法治连心,桥通万家。以青年普法志愿者为主体,宁波市法学会、市司法局、团市委协力搭建起法治与民心之间的坚实桥梁。

近年来,宁波市持续优化“普法联盟体”,将志愿者队伍建设与“法学专家”“法律明白人”培养等工作有机融合,推动培育群众看得见、找得着、用得上的基层法治骨干9000余名;涌现出“宁大法律大篷车”“仑小豸”等一批具有影响力、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队伍,探索形成的“村民说事”制度等创新经验在全国推广。

▲ 宁波大学法学院“法律大篷车”走进镇海区蛟川街道银凤社区

“今天,我们齐聚在此,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青年普法志愿者。我们不仅是法律的诠释者,更是法律的捍卫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美志愿者”孙嘉怿与青年律师代表竺荧荧,作为青年普法志愿者代表向全省广大青年发出倡议。

在宁波举办的“浙江省青年普法志愿者宪法宣传基层行”主题活动上,百余名青年普法志愿者齐声宣誓:“青春心向党,普法勇担当!”志愿者们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细致解答群众咨询,深入浅出阐释法律内涵与实际应用,让群众在“赶集”之余也能学到实用法律知识。参加活动的邵女士点赞说:“线下普法宣传活动非常好,让我们更深入理解法律知识,今后遇到问题心里更有底。”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宁波市法学会、市司法局、团市委在市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共建青年普法志愿者实践基地,组织126名志愿者开展针对性法治宣传和现场答疑等活动,助力干部群众深入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自觉当好国家安全的守护者、宣传者。

优化环境,护航经营主体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宁波坚持把护航发展作为“基层行”活动的重要内容,精准发力。

在海曙,区法学会联合区司法局,依托“法助共富工坊”直播间,面向企业及公众举办“法润营商 送法入企”专题普法直播,法治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宁波市法学法律专家库成员、浙江导司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费震宇和宁波财经学院丁鹏教授担任嘉宾,聚焦企业经营中易被忽视的法律风险,以民法典合同编为核心,围绕合同拟定、履行与纠纷处理等关键环节展开讲解。

在奉化,区法学会联合区司法局深入当地桃子交易市场,开展“法治护航蜜桃香”专项普法行动,为桃农和采购商送上“法治定心丸”。针对水蜜桃交易中常见的合同纠纷、货损争议等问题,普法团队采取“靶向式”精准普法策略,结合“阴阳合同致损”“口头协议维权难”等典型案例,用通俗语言解读民法典合同编核心条款,提升果农和经营主体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并现场发放《致桃农朋友的一封信》等普法资料300余份。

▲ 奉化区法学会联合区司法局深入当地桃子交易市场,组织开展“法治护航蜜桃香”专项普法行动,为忙碌的桃农和采购商送上“法治定心丸”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产权新型纠纷不断涌现,案件数量持续增长,诉讼国际性日益凸显。宁波市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自成立以来,立足学科前沿,紧扣中心大局,开展多方面探索,成效显著。尤其是每年承办“知识产权天一论坛”,为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提供新思路新对策,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2023年11月,宁波市法学会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设立法学专家工作联系点,组织专家针对港航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企业“出海”面临的新型法律问题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研究,协同推进法治人才培养,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和世界一流强港建设。近两年来,法学专家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围绕港口法治建设核心需求,在重大项目推进、合规体系构建、人才培养研究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果。

贴近民生,彰显法治温度

宁波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基层行”活动的使命所在,努力破解难题、优化供给,为基层群众提供更有温度的法治服务。

只进一扇门,一站式解纠纷。“以为被套路的钱就打水漂了,没想到综治中心真能帮我们追回来!”今年6月初,拿到退款的骑手小张难掩激动。

鄞州区综治中心是区委区政府统筹开展矛盾调处、分析研判、协同流转、应急指挥及重点人员管理等工作的实体综合平台。区法学会主动融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建立法学会综治中心服务站,设立“一席”专家咨询席、“一室”法学专家咨询工作室、“一家”法学会会员之家,组织开展法律咨询、法治宣传和复杂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通过“坐诊”“巡诊”“会诊”等方式,法学专家“解疑难、找规律、提对策”,破解了一批疑难复杂法律问题,助力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

▲ 图为鄞州区综治中心办事大厅

按照“便民利民、管用实用”原则,宁波培育推广鄞州区综治中心服务站和江北区外滩涉外法律服务点的经验,采取“综治中心+特色外延站点”模式,在全市综治中心(工作站)、产业园区、大型商圈、重点企业等设立基层服务站72个,组织法学专家、政法干警、社会调解员、“法学社工”等面对面开展法律咨询服务678场,使基层服务站点成为倾听群众法治呼声的前哨站、化解矛盾纠纷的稳压器、传播法治文化的播种机。

与此同时,宁波市法学会高度关注民生实事,全力实施“法惠民生”举措。比如,围绕婚恋家庭、邻里关系、欠资欠薪等群众关切的问题,组织青年政法干警和法学法律人才开展“联入走访、破解难题”“我当一天网格员”等活动,下沉一线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矛盾调解、心理咨询等服务,推动解决大量群众“急难愁盼”,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贴心法律顾问就在身边。

来源:宁波政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