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平昌县一村民在旧房改造时在地基里发现清代窖藏出土银锭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3 12:18 1

摘要:在连接秦蜀的"长安古道"心脏地带,龙岗乡挺进村出土的四枚清代官银,将川东北商贸古道的历史图景再度激活。这批刻有"成都县""遂宁县"等铭文的银锭,出土于米仓道与汉壁道交汇处的商贸重镇。

在连接秦蜀的"长安古道"心脏地带,龙岗乡挺进村出土的四枚清代官银,将川东北商贸古道的历史图景再度激活。这批刻有"成都县""遂宁县"等铭文的银锭,出土于米仓道与汉壁道交汇处的商贸重镇。

平昌县,四川省巴中市辖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平昌县地貌属四川盆地外围山地区,大巴山山地,山脉整体呈西北至东南走向。平昌源于西晋时所置的平州县,北周时更名为同昌县,民国时定名为平昌县。

窖藏银锭发现地龙岗乡挺进村,坐落在两山夹峙的河谷台地之上,距离"长安古道"摩崖石刻仅1.5公里。这个被清代《保宁府志》记为"米仓南锁钥"的古村落,至今保留着青石板铺就的百米古街,街边拴马石、饮马槽等遗迹星罗棋布。发现银锭的戴家老宅位于村落制高点,可见当年商队往来的通衢要道。

2008年3月,村民戴顺平在翻修祖宅时,想着房子盖得大一些,于是地基挖的深了一些。当时于卧室地基下1米处掘出青灰陶罐。考古人员现场勘测发现,窖藏点恰位于古宅防御性最强的内室,正对古道方向的墙体厚度达80厘米,暗合清代商贾"银不离室"的安保传统。更耐人寻味的是,宅院后墙嵌有清代同治年间的"当兴号"商碑,暗示戴氏先祖或为古道上的钱粮经纪。

四枚银锭的流通轨迹勾勒出清晰的商道网络:

成都县银锭​(385克):起点标识,印证《蜀輶日记》"府银出锦城,十税取一"的记载

​华阳县"裕国通商"银锭​(360克):官方贸易特许凭证,与龙岗乡现存"厘金局"遗址形成互证

​阆中县"对面针剪"银锭​(325克):暗合嘉陵江船运的银两交割制度

​遂宁县"足色纹银"银锭​(365克):对应陆路商帮的成色担保体系

考古团队在窖藏点周边新发现三处防御工事遗址,包括隐蔽的地窖群、烽火台基座。结合银锭铸造年份(嘉庆-道光年间)与窖藏痕迹,专家推测这与白莲教起义时期(1796-1805)的"坚壁清野"政策相关。当地族谱中"商贾夜宿碉楼,银货藏于夹墙"的记载,为这批窖藏提供了生动的时代注脚。

来源:岩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