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二甲双胍,这个被称为“降糖之王”的老药,已陪伴全球数亿糖尿病患者走过了几十年。
人们对它又爱又恨——它控制血糖的能力毋庸置疑,却也留下了一个被长期忽视的隐患:它在默默掏空你的身体营养库。
很多人以为,药就是药,吃了就能解决问题。可事实是,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人,体内两种关键营养素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流失,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
而更令人不安的是,这种营养流失往往没有明显症状,直到问题已经无法回头。
这不是危言耸听。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维生素B12和叶酸的缺乏,正悄然在长期服用二甲双胍人群中蔓延。
而这两个看似普通的营养素,一旦缺失,后果不止是“乏力”和“头晕”这么简单——它们与神经病变、认知障碍乃至心血管风险都有密切关联。
二甲双胍并不会直接破坏这些营养素,但它会干扰它们的吸收。
机制其实并不复杂。
研究发现,二甲双胍会影响小肠对维生素B12的吸收,尤其是在回肠(小肠末端)这一段。
这个部位,正是B12赖以进入体内的关键通道。长时间服药,会改变肠道菌群,干扰内因子(intrinsicfactor)的功能,这是一种协助B12吸收的“向导蛋白”。
没有它,B12即使进了胃,也只是过客。
根据《糖尿病护理》杂志2016年发表的一项分析,约10%至30%的二甲双胍使用者存在维生素B12水平下降的情况。
这并不是个案,而是趋势。
更微妙的是,叶酸的缺乏往往与B12共同出现。
这两个营养素在人体内协同参与DNA合成、红细胞生成和神经系统维持,一旦缺乏,不只是贫血那么简单,还可能导致神经传导异常、认知功能下降,甚至诱发抑郁和焦虑。
在临床中,曾有一位看似普通的糖尿病患者。
他血糖控制得还算理想,也按时服药。但近一年,他总觉得“腿发软”、“人发懵”,家人甚至说他“有点健忘”。
起初,他以为是年纪大了,后来连走路都开始摇晃,才意识到问题不对劲。
检查结果显示,他体内维生素B12严重不足,已经发展为周围神经病变。
这不是个案。长期缺乏B12,会让神经髓鞘受损,出现刺痛感、麻木、反射迟钝,严重者甚至无法独立行走。
而更可怕的是,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
西医解释这一切,是神经系统的“养分被断”。而在中医的视角,这种情况更像是“肾精亏虚、脾胃失调”。
肾主骨、生髓,脾主运化,二者一虚,身体便如失去根基,久而久之,神疲乏力、健忘恍惚皆随之而来。
很多人以为降糖药只会影响血糖。
但维生素B12和叶酸的缺乏,还可能让心血管系统陷入沉默的危机。
这两种营养素是体内代谢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的关键。如果它们缺乏,同型半胱氨酸就会在血液中堆积,而它被称为“心血管的隐形杀手”。
其升高与冠心病、脑卒中等重大事件密切相关。
中国的研究也发现,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糖尿病患者,其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上升。
也就是说,长期吃二甲双胍而不注意补充这两种营养素,可能等于在体内埋下一颗“定时雷”。
说到补充营养,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吃点菜”、“吃点肉”。
但问题没这么简单。
维生素B12几乎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如肝脏、鱼、蛋、肉等,对素食者尤其不友好。
而且,即使吃得够多,如果吸收机制出问题,照样没用。
二甲双胍正是干扰这一机制的“幕后黑手”。
叶酸虽在绿叶菜中丰富,但现代人饮食多精细加工,真正摄入的量其实远远不够。
更何况,叶酸在烹饪过程中极易被破坏,高温、高油,营养流失严重。
因此,单靠食补远远不够。
这并非否认食物的价值,而是提醒: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必须更有策略、更精准。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盲目补充。
正确的做法应是定期检测血液中B12和叶酸水平,尤其是服用二甲双胍超过6个月以上的人群。
如果发现偏低,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剂型的补充剂:
· 维生素B12:可选用甲钴胺、腺苷钴胺等活性形式,口服或注射。
· 对吸收障碍者,肌注更为有效。
· 叶酸:一般成人每日建议补充400微克,有神经病变者可适当提高剂量,但需监测。
中医上,则可通过调理脾胃、补益肝肾来增强身体对营养的吸收。
例如黄芪、党参配伍白术、茯苓,有助健脾益气、改善运化;而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则可补肾填精,协同提升体内“营养承载力”。
多数人对营养的重视,总是滞后于疾病的发生。
而二甲双胍这个忠诚的“控糖战士”,虽然功劳卓著,却也有副作用需要我们警醒。
别等到手脚麻木,才发现是神经出了问题;
别等到查出贫血、心血管病变,才意识到是营养缺失。
我们对药物的信任,不应建立在对风险的忽视之上。
更何况,补充这两种营养,是一件成本低、收益高的事情,只要稍加注意,便可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痛苦。
药可以救命,也可能“偷走”健康的细节。
二甲双胍是一把双刃剑,它帮你稳住血糖,却也可能在悄悄削弱你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防线。
真正的健康,不是把希望压在一颗药上,而是知道药物之外,身体还需要什么。
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人,请记住这两个字:补充。
维生素B12和叶酸,看似微不足道,却是你身体稳如磐石的基石。
信息来源:
1. 《糖尿病护理》杂志(DiabetesCare)2016年:二甲双胍与维生素B12缺乏的关联研究
2.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发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3.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二甲双胍导致维生素B12缺乏的机制与防治进展
4.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报告(2022年)
5. 《中医杂志》2021年第62卷第10期:肾精亏虚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关系探讨
来源:李医师科普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