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是媒体肩负的时代重任。近日,茂名高州市正式发布《“媒体+”赋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下称“方案”),以三年行动方案响应省、市号召,积极发展“媒体+”新业态,开创“媒体+”助力乡村全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是媒体肩负的时代重任。近日,茂名高州市正式发布《“媒体+”赋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下称“方案”),以三年行动方案响应省、市号召,积极发展“媒体+”新业态,开创“媒体+”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该方案围绕媒体+市场、媒体+文化、媒体+生活、媒体+产业、媒体+品牌、媒体+智库、媒体+服务七大重点任务,系统部署高州农产品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路径。
方案明确,到2027年,高州期望通过“媒体+”赋能行动实现一系列具体目标:荔枝、龙眼等核心农产品高端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特色农产品出口年均增长2%;打造3条至5条省级知名农文旅精品线路,文旅综合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
高州龙眼 吴昊 摄
“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让好风景吸引更多人,让好文化产生大价值。”高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裴婉君的三个“好”,道出高州此次行动的深层诉求,归根到底就是要让农民赚得更多,让乡村变得更美好。
柏桥服务区
作为“中国荔乡”,高州的荔枝文化已绵延千年,这份独特的文化底蕴,正是“媒体+”赋能农业品牌的核心密码。在此次行动方案中,这些专属高州的文化符号,将借由“媒体+”的势能,成为推动品牌升级的核心动力。
具体来看,高州将整合省、市、县三级媒体资源与自媒体创作者力量,搭建助农直播平台,构建“高州农产品”传播矩阵。同时,着力培育本土网红主播,并策划推出融合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科技赋能与人物故事的农特产品专题栏目,让农产品更有“故事感”。
高州的目标远不止于销售农产品,更要通过“媒体+”传递背后的文化、体验与生活方式。方案明确将深挖“中国荔乡”的文化价值,以柏桥荔博园为核心,运用微短剧、纪录片、动漫、VR/AR等多元形式,生动讲述古荔枝树保护、荔枝种植技艺传承及荔农奋斗的鲜活故事。此外,还将盘活冼夫人“惟用一好心”精神、潘茂名文化等特色资源,进一步塑造“好心荔”“好心农品”等高州农产品的全新品牌形象。
“微短剧+农业”模式是方案的一大亮点。方案明确,高州将高标准建设运营滩底粤港澳(茂名)“三农”微短剧拍摄创作合作区,打造特色IP矩阵。
值得一提的是,在茂名市特色农业产业数据库框架下,高州还将重点建设覆盖荔枝全产业链的大数据分中心,深化推广“高智荔”等AI应用,为荔农提供精准的种植指导、市场行情和灾害预警信息服务。
省委赋予高州创建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重任,这是全省首个以农业农村现代化命名的实验区,也是首个非珠地区的实验区。
方案的发布,让媒体人成为“新农人”,让流量成为“新农资”,让手机成为“新农具”,让直播成为“新农活”,高州的探索正在重新定义新时代下的农业农村,乡村的价值正被发现、激活与重塑。
“七大任务”发布
1“媒体+市场”通过拓展湾区高端市场和海外渠道,让高州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策划“湾区餐桌上的高州味道”主题传播,讲好生态种植和品质管控故事,提升产品附加值。
2“媒体+文化”深度挖掘“千年荔乡”文化内涵,打造“柏桥荔博园”超级IP,活化冼夫人文化、潘茂名文化,为农产品注入文化灵魂,实现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3“媒体+生活”开发精品农文旅线路,举办特色文体活动,让消费者不仅品尝高州农产品,更体验高州生活方式,实现从“卖产品”到“卖生活方式”的升级。
4“媒体+产业”聚焦当前火热的“(微)短剧经济”,建设滩底创作基地,打造高州特色“三农”微短剧IP矩阵。通过剧产联动模式,实现影视内容与农产品营销的深度融合。
5“媒体+品牌”打造高州农产品传播矩阵,赋能新兴潜力品牌,通过持续的内容输出和品牌传播,提升高州农产品的整体品牌影响力。
6“媒体+智库”构建荔枝产业大数据中心,成立产业专家智库,为农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智力支持,推动产业标准化和现代化。
7“媒体+服务”构建“媒体+产业”和“媒体+供销”双服务生态,通过媒体连接产业链各环节,提供全方位的产业服务,激活农村经济内生动力。
文、图 | 记者 詹翔闵 全良波 通讯员 茂新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