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引领赋新能 —— 鑫昌路小学新课堂立标示范课点亮新课堂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9 15:18 1

摘要:为深入落实 “半日教研” 制度,完善 “研究 -- 培训 -- 引领 -- 赋能” 一体化教研模式,推动新课堂教学改革走深走实,2025 年 9 月18日,枣庄市中区鑫昌路小学在 2025~2026 学年第一学期新课堂立标示范课活动中,六年级语文组两位教师率先

为深入落实 “半日教研” 制度,完善 “研究 -- 培训 -- 引领 -- 赋能” 一体化教研模式,推动新课堂教学改革走深走实,2025 年 9 月18日,枣庄市中区鑫昌路小学在 2025~2026 学年第一学期新课堂立标示范课活动中,六年级语文组两位教师率先垂范,先后呈现了两节高质量的语文示范课,以匠心课堂为全校教师搭建了学习交流、共研共进的优质平台。

李云老师以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为载体,打造了一节充满诗意与思辨的古典诗词教学课。课堂伊始,李云老师以 “月夜寻景” 为线索,通过多媒体呈现黄沙岭的实景图片与古典民乐,瞬间将学生带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的清幽意境中。在字词教学环节,她摒弃传统的逐字翻译,而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与语境联想,通过 “鹊惊为何?蝉鸣怎解?” 等问题链,让学生自主探寻词人笔下的夏夜生机;在词句赏析环节,她创新性地采用 “诗词绘画” 互动法,鼓励学生以画笔勾勒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的丰收场景,再结合小组讨论分享画面背后的情感密码,让抽象的诗词意象转化为具象的审美体验。

课后教研环节,李云老师围绕 “古典诗词教学中‘意境体悟’与‘文化渗透’的融合策略” 进行分享,她提到:“诗词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面意思,更要通过情境搭建、多感官互动,让学生走进词人的精神世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与教研的教师纷纷表示,这节课为古典诗词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尤其是 “诗词绘画”“问题链引导” 等方法,可直接迁移到日常教学中。

董艺老师则以《月光曲》为题,带来了一节聚焦 “文本解读与情感体悟” 的现代文教学课。课堂上,董艺老师以 “音乐与文字的共鸣” 为核心,设计了 “听曲入境 -- 读文悟情 -- 写法延伸” 三个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她播放《月光曲》片段,引导学生闭眼聆听,用文字描述听到的 “月光景象”,再与课文中贝多芬创作的场景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 “文字如何描绘音乐”。

教研讨论中,董老师结合 “半日教研” 前期的集体备课成果,分享了《月光曲》的教学设计思路:“这篇课文不仅要教学生读懂故事,更要引导学生感受‘艺术源于生活’‘情感是艺术的灵魂’。我们在前期教研中,围绕‘如何让学生理解音乐与文字的关联’展开了多次讨论,最终确定了‘听、读、品’结合的教学方法,希望通过多维度互动,让学生既掌握阅读技巧,又提升审美素养。”

两节示范课不仅展现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更凸显了学校 “教研赋能教学” 的工作思路。此次活动是学校落实 “半日教研” 制度的具体实践 —— 前期通过 “集体研究” 确定教学主题与难点,中期通过 “党员引领” 开展示范课培训,后期通过 “全员教研” 总结经验、推广方法,形成了 “研究 -- 培训 -- 引领 -- 赋能” 的完整教研闭环。(通讯员:李云、董艺、庞瑞红、孙凡)

来源:枣庄之窗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