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地时间4月12日至13日凌晨,美军对也门荷台达、贝达、萨达及马里卜省发动新一轮空袭。胡塞武装控制的马西拉电视台称,中部贝达省遭5次精准打击,北部萨达省3次轰炸,战机轰鸣与爆炸声持续数小时,部分民用建筑损毁,暂无人员伤亡报告。
2025年4月13日 综合央视新闻、新华社、马西拉电视台等报道
当地时间4月12日至13日凌晨,美军对也门荷台达、贝达、萨达及马里卜省发动新一轮空袭。胡塞武装控制的马西拉电视台称,中部贝达省遭5次精准打击,北部萨达省3次轰炸,战机轰鸣与爆炸声持续数小时,部分民用建筑损毁,暂无人员伤亡报告。
此次行动是美军自3月15日以来的第12轮大规模打击。值得关注的是,美军罕见动用B-2隐形轰炸机进入也门领空。该机型可携带3万磅级GBU-57钻地炸弹,但其效能在胡塞武装控制的复杂山地地形中受到质疑。一名美军匿名官员透露,行动“更多是战略威慑而非战术摧毁”,侧面反映出美军对高价值目标的定位困难。
冲突升级:从红海封锁到陆地报复的恶性循环
冲突导火索源于胡塞武装对红海航运的持续威胁。4月11日,胡塞武装宣称使用巡航导弹和无人机袭击美国“哈里·杜鲁门”号航母编队(美方尚未证实),并多次警告将“切断所有与以色列相关的海上生命线”。作为回应,美军除部署B-2轰炸机外,还从亚太地区调派JASSM-ER隐形巡航导弹(射程超1000公里,曾在叙利亚战场使用),此举被分析为“中东与亚太战略资源的紧张调配”。
据胡塞武装卫生部门数据,截至4月9日,美军空袭已造成107名平民死亡、223人受伤,学校、医院等民用设施损毁严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同步发布报告指出,冲突导致也门450万儿童失学,人道危机正以“指数级速度恶化”。
国际博弈:抗议声浪与外交角力并存
也门国内抗议持续升温。11日晚,首都萨那爆发数万人游行,民众高举“美国撤军”标语,指责美方“以反恐名义扩大战争”,加剧地区人道主义灾难。
国际社会反应分化:
中俄明确批评: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称美军“滥用武力违反国际法”,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则强调“安理会从未授权对也门使用武力,各方应立即停火”;
伊朗强硬警告:通过外交渠道向周边国家放话,若为美军行动提供支持,“将面临直接后果”;
中立国担忧:阿曼《观察家报》分析,美军高强度空袭虽能短期压制胡塞武装的无人机和导弹袭击,但无法根除其依托山地的游击能力,反而可能激发更多报复行动。
美军战略困境:多线作战下的资源透支
军事专家指出,美军此次调动亚太地区装备的行为,暴露其全球干预能力的衰减。“JASSM-ER导弹原本用于应对西太平洋复杂海况,如今大量投入中东战场,反映出五角大楼在两大热点区域的资源分配失衡。”智库研究员阿隆·米勒表示,这种“拆东补西”的做法,可能削弱美军在亚太的威慑力。
战术层面,B-2轰炸机的“威慑性打击”效果存疑。胡塞武装长期在萨达、贝达山区构筑地下工事,3万磅钻地弹虽能穿透60米厚混凝土,但对分散的游击据点难以形成实质摧毁。“我们更关注美军的政治信号——向盟友展示‘强硬姿态’,而非军事效能。”米勒补充道。
和平窗口收窄:也门可能成为下一个长期热点
当前,胡塞武装已表态“将对所有侵略行为进行防御性反击”,而美军发言人则强调“不排除扩大打击范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紧急呼吁各方回到谈判桌,但连续两周的斡旋未获进展。地区观察人士担忧,随着美胡对抗陷入“袭击-报复”循环,也门可能重蹈加沙覆辙,成为中东又一“流血僵局”。
注: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信息源自央视新闻、新华社、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等权威信源,截至发稿,美国国防部仍未对最新空袭作出正式回应。)
互动话题
您认为美军持续空袭能否遏制胡塞武装?
[A] 短期压制有效,但长期难除隐患
[B] 激化矛盾,只会引发更多报复
[C] 需通过政治谈判打破僵局
来源:壮志凌云yywz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