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保障报》刊发我市“激活技能人才‘一池春水’——山东临沂技能人才培养纪实”文章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9 14:58 1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人社部门以技能人才强基工程为抓手,走出一条“快成长、长本事、有奔头、展风采”的人才培育新路。2025年上半年,全市新增技能人才1.8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31万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9月17日,《中国劳动保障报》刊发我市“激活技能人才‘一池春水’——山东临沂技能人才培养纪实”文章。

原文如下

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人社部门以技能人才强基工程为抓手,走出一条“快成长、长本事、有奔头、展风采”的人才培育新路。2025年上半年,全市新增技能人才1.8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31万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校企“手拉手”

技能人才“快成长”

“入学即入职,毕业就拿15万年薪”。临沂市技师学院“鲁班木艺班”毕业生张伟的经历,成了当地技工教育的“活广告”。他设计的环保板材获国家专利,未毕业就被企业“抢订”,这背后是临沂市政校企协同育人的深度实践。目前,临沂市已建成15所技工院校,在校生5.1万人,年均输送毕业生1.38万人。技工院校毕业生平均起薪比普通工人高42%,就业率连续三年超98%。

为让人才培养精准对接产业,临沂市创新打造53家“厂中校”“校中厂”,开设鲁南制药“药学先锋班”、临工机械“蓝领工程师班”等99个“订单班”,投入3.2亿元建起32个生产型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生产线操作工业级设备。针对“木业之都”特色,临沂市建筑技师学院开设全国首个“智能家居设计与制造”专业,联合企业开发AR木艺设计实训系统,学生作品已应用于30余个楼盘精装项目。

培训“送上门”

技能人才“长本事”

“晚上学直播,白天卖特产,单月销售额突破50万元。”家住兰山区的42岁失业人员王芳,通过参加“沂蒙技能夜工坊”的培训,从家庭主妇变身农产品带货主播。这是临沂市人社部门把技能培训送到群众“家门口”的缩影。

“我们整合线上线下资源,遴选7家优质互联网培训平台,推出‘互联网+’培训;联动多部门开展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培训,截至今年7月已培训6.5万人次。”临沂市人社局局长葛龙江说。

“沂蒙技能夜工坊”在127个社区夜校开设了电商、手绣等课程,已帮助6200余人再就业——柳青街道“沂蒙绣娘”培训班的42名家庭主妇,靠非遗手绣月销超20万元,学员王丽设计的《蒙山秋色》刺绣还成了市文旅局外事礼品。

为方便群众找培训,临沂市人社部门还开发了“职业技能培训地图”,收录112家机构、153个工种信息,市民扫码就能查地址、约课程,实现“培训服务一键达”。

评价“破壁垒”

技能人才“有奔头”

“凭一项保鲜工艺,我从车间主任成‘特级技师’,拿副总经理级薪酬!”金锣集团刘伟的晋升故事,让更多技能工人看到希望。这得益于临沂市推动企业自主评价、打破人才成长“天花板”的改革。

临沂市积极推动完善产教评技能生态链,激发技能强企内生动力。全市建立起了以企业为主体、以技工院校为基础、以第三方机构为依托的多元评价、错位发展、三方联动格局。

自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改革以来,临沂市已备案402家自主评价企业,覆盖400多个职业(工种),累计评价11.63万人次,规模居全省前列。

企业当“考官”,技能说了算——金锣集团通过自主评价培育2300余名技能人才,技术创新年增效超亿元。

此外,临沂市机械行业协会建立“数控加工人才评价互认联盟”,327名工人凭“一证”实现“通五企”流动晋升。

赛场“比高低”

技能人才“展风采”

“从参赛夺冠到技术获专利,我的薪资涨了40%。”2024年“劳动之星”焊接竞赛冠军李强,用“铝合金脉冲焊接法”让高铁站房焊接效率提升40%。在临沂,以赛促学、以赛选才已成常态。

“我市构建‘市—县—企’三级竞赛体系,市级每年办‘劳动之星’竞赛,县区办特色赛事,企业搞岗位比武。‘劳动之星’竞赛已连续办17届,160余万人次参赛,1476人获‘临沂市技术能手’称号。”临沂市人社局副局长刘海涛说。

2024年临沂市美容美发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00后聋哑选手赵阳靠“触感造型技法”获季军,如今开起工作室,专为听障人士培训就业。

数据显示,2025年临沂市新增高技能人才中,28%来自企业自主评价,19%源于竞赛晋升,形成“培育—评价—激励”闭环。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技能人才流失率从12%降至3.8%,印证了这一体系的成效。

如今的临沂,技能人才成长有通道、发展有空间、贡献有回报,正以“四维协同”之力,让更多“能工巧匠”扎根产业、助力发展。

来源:临沂市人社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