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月丨天津图书馆“大运河文化”河畔校园行系列阅读活动之走进河西区南开翔宇学校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9 15:05 3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化全民阅读活动”重要部署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家精神、增进全民科学素质,在全国首个科普月期间,天津图书馆开启了“读行津彩”科普走出去活动,在天津市河西区南开翔宇学校,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以“

天津图书馆“大运河文化”

之走进河西区南开翔宇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化全民阅读活动”重要部署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家精神、增进全民科学素质,在全国首个科普月期间,天津图书馆开启了“读行津彩”科普走出去活动,在天津市河西区南开翔宇学校,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以“大运河文化”为主题的阅读推广活动。

“大运河文化”主题活动走进天津市河西区南开翔宇学校

活动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主阵地作用,由天津图书馆报刊借阅部的馆员老师走进校园,与新高一学生做面对面的交流。馆员老师通过展示与大运河相关的报刊资源,融合地理、历史、人文知识的讲解,为学生清晰呈现大运河2500多年的发展变迁历史、社会风貌、民俗风情等,并与学校的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学生成长需求相结合,围绕中学生掌握的地理、历史常识以及语文阅读书目《俗世奇人》《乡土中国》的主旨内容,以运河为脉,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天津的民俗风情、城市性格和气韵精神,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拓展资源,促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运河促进了统一,使庞大的国家机构能够灵活运转。“漕运即国运”的结论得到历朝历代的普遍认可。

1293年,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创造性地开凿了一条从通州到京城内的运河——通惠河,解决了南来的漕粮直接抵达大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大运河天津段沿线实物遗存共计29处,其中河道遗存6处,水工设施遗存7处。南运河、北运河至今流淌,九宣闸在分泄南运河洪水、引黄济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耳闸仍是北运河防汛体系的关键一环。

运河漕运繁忙,促进了沿河城市天津的经济繁荣,也使天津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天津图书馆的馆员老师与同学们就运河非遗文化进行互动交流。

中国大运河,横跨南北、纵贯千年,是以人工之力书写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篇章。这份“奇迹”背后,是古人对水文地理的精确认知,是对工程技术的大胆试验,更是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的坚守和执着。天津图书馆的馆员老师鼓励同学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以不惧失败、主动探索的态度努力学习,以知识为楫,以奋斗为帆,筑就媲美大运河的新奇迹,为中国发展、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属于新一代的崭新力量。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