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举办——中国防沙治沙经验助力全球生态治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9 11:17 1

摘要:9月16日—17日,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举办。来自中国、沙特阿拉伯、蒙古国、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的26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展示不同类型荒漠化土地的治理技术和创新应用实践、分析当前荒漠化防治的科学技术难题及其解决之道,探讨推动产业融合和政

9月16日—17日,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举办。来自中国、沙特阿拉伯、蒙古国、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的26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展示不同类型荒漠化土地的治理技术和创新应用实践、分析当前荒漠化防治的科学技术难题及其解决之道,探讨推动产业融合和政策协同的现实需求。

上图: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开幕式现场。(康文魁/摄)

我国荒漠化治理成效赢得高度赞扬

“十四五”以来“三北”工程完成荒漠化综合治理面积超2亿亩,率先实现到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全国沙化土地面积连续4个监测期持续净减少,近10年发生沙尘天气次数较上个10年减少了30%……本届论坛上,国家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我国近年来防沙治沙工作取得的成效。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癌症”,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生态问题。70多年来,中国政府始终把荒漠化防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相继组织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等一批重点工程。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沙区生态状况得到改善,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成功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沙治沙道路。

国家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些年来,中国为全球贡献约25%的新增绿化面积,超过一半来自于三北地区的新造林种草。特别是2023年以来,中国政府全面推进“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完成治理任务超1.64亿亩,科尔沁沙地正重现稀树草原风光,黄河泥沙输入量大大减少,塔克拉玛干沙漠戴上了“绿围脖”。

与会外方嘉宾高度赞扬中国荒漠化治理成效。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执行秘书亚丝明·福阿德发表视频致辞,评价中国政府、企业、社区并肩携手,同心协力把荒漠变成生命之源,给予了世界启示。

“中国证明了荒漠化是可治理的,更提供了‘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方案,这对全球荒漠化防治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副执行主任伊丽莎白·穆雷玛说。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土地与水资源司副司长诺拉·贝拉穆尼认为,中国荒漠化防治在全球树立典范,中国“三北”工程是《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实践的完美结合。

“库布其模式”贡献治沙中国方案

论坛期间,与会嘉宾实地探访“沙戈荒”新能源基地、以路治沙示范区等点位,沉浸式感受中国荒漠化防治的实践成果。

“这里既利用太阳能发电,又固定了沙丘,让我直观感受到中国内蒙古治沙经验的价值,中国治沙真行。”在达拉特旗昭君镇的鄂尔多斯“沙戈荒”中北部新能源大基地,《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秘书处对外关系官马科斯·蒙托罗·阿卢埃用镜头记录下一望无际的光伏板。

上图:达拉特旗境内的鄂尔多斯“沙戈荒”中北部新能源大基地(无人机照片)。(王正/摄)

据介绍,该基地以光伏治沙为核心,项目全部建成后可治理沙漠超32万亩,年固碳超千万吨,改善库布其沙漠生态环境,推动地区经济绿色转型,带动周边1万余名农牧民就业增收,新能源年产值突破50亿元,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在“以路治沙”示范区,UNCCD土地英雄马里赫撸联盟执行经理罗基亚图・特拉奥雷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保水材料样品,认真听取技术细节并与工作人员交换联系方式。“中国治沙不仅有技术,还有完善的协作体系,希望马里能借鉴这样的方案,改善当地沙化困境。”罗基亚图・特拉奥雷说。

上图:在鄂尔多斯市以路治沙示范区参观点,工作人员为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与会者介绍治沙技术。(赵鑫磊/摄)

据了解,达拉特旗已构建“三横六纵”立体公路网,穿沙公路总里程544公里,带动生态治沙约48.9万亩。2025年5月通车的“巴音-蒲圪卜穿沙公路”,通过沙柳网格沙障、16万株种苗种植等措施,治理沙地1270亩,为180万千瓦光伏项目落地创造了条件;到2030年,当地还将新增穿沙公路185公里,让“以路治沙、路随绿延”的模式持续拓展。

内蒙古是我国荒漠化治理的主战场,肩负着“三北”工程六期沙化土地治理60%的任务,三大标志性战役中“两个半”在内蒙古落地。“库布其模式”坚持“消灭东段、南部围堵、封禁西部、锁边北缘、中部切割”的治理策略,通过工程建设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林草药”三管齐下,封育、飞播、造林三措并举,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治理成效,也为全球荒漠化防治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201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区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2017年,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上,库布其沙漠治理作为中国防沙治沙的成功实践被写入联合国宣言,成为全球防治荒漠化典范。

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搭建合作框架

本届论坛上,与会各方达成《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共识》,发布了《库布其论坛共识》《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伙伴关系倡议》《全球荒漠化监测与数字治理倡议》,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搭建更加紧密的合作框架,为推动治理行动从“共识”走向“实践”提供清晰路径。

《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共识》强调,防治荒漠化不仅是对生态的恢复,更关乎人的尊严。主张尊重自然,科学防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修复退化沙化土地与合理利用生态资源相结合,坚持以水定绿、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以人为本、因害设防、精准治理,坚持治沙与致富协同,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实现生态、经济、民生共赢,全力构建人沙和谐共生新格局。

《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伙伴关系倡议》由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联合发起,指出中国与中亚国家地理相邻、山水相依,命运与共,共同面临着荒漠化蔓延、植被退化、水资源短缺等紧迫问题,携手应对荒漠化挑战,加强区域合作,是推动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是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

《全球荒漠化监测与数字治理倡议》由《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地球观测组织土地退化零增长旗舰计划联合发布,包括三大核心行动。一是构建全球荒漠化监测信息近实时共享平台;二是研发荒漠化防治专业遥感AI大模型,推动数字技术在荒漠化治理中的应用;三是加强能力建设与数据共享。

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自2007年创办以来,始终聚焦荒漠化治理和绿色经济发展,推动达成了“国际社会应携手努力让荒漠造福人类”等重要共识,促成了多项双边、多边合作倡议和协议,开展了“沙特百亿棵树灌木种质工程和立体光伏治沙工程”等国际合作项目,推广了微创气流植树、种草方格固沙等技术模式。

“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推动荒漠化、土地退化和气候变化等重大议题的讨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际社会提出新的倡议和创新性解决方案作出了贡献。”蒙古国政府直属国家林业局局长宾·奥云萨那说。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蓝蓝天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