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头条的朋友们,闲说趣谈(129)来喽!喜欢,就关注点点赞;感兴趣,就来评论区探讨分享。构思费神,码字不易,真心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头条的朋友们,闲说趣谈(129)来喽!喜欢,就关注点点赞;感兴趣,就来评论区探讨分享。构思费神,码字不易,真心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晚唐时期,有一位诗词两开花的人,他称得上是“为唐诗做结,为宋词开篇”之人,此人就是温庭筠。
温庭筠,多么雅致的名字,谁人不认为应该是个相貌俊朗、玉树临风的翩翩男儿郎?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的长相可以用“一言难尽”来形容,可谓是一名不折不扣的丑男。他有一个外号——“温钟馗”,据说有人把他的画像贴在门上当门神去吓鬼。
人虽丑,但诗写得极好,他是“花间派”鼻祖,和李商隐并称“温李”,和韦庄并称“温韦”。
他人丑,诗词却柔情似水:“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潺一夜声”……
长得丑不影响他有才华,有才华肯定跟爱看书分不开,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道直更无侣,家贫唯有书”。性格耿直到没有朋友,家里穷得只剩书。没朋友只好在家里看书了,结果看成了才华横溢,才思敏捷,诗赋俱佳。
如果说,长得丑给了他“温钟馗”的外号,那有才华还给了他另一个外号——“温八叉”。
唐朝的科考,不但规定题目,还得押上八个韵脚,还得在三根蜡烛燃尽时交卷。这对于考生来说挺难的,所以有考生吐槽:“三条烛尽,烧残士子之心。”
但这对温庭筠来讲,简单得就像叉手一样。他将两手交笼于袖中,构思一韵,则捋袖出手。八韵,八次叉手。仅在蜡烛烧到一半就交卷了,所以得了个“温八叉”外号。
如此才华横溢,进士榜上肯定有名吧!
没有。落榜原因正是他的第三个特点——不羁。
他生性风流放荡,不修边幅,甚至帮助他人作弊。因擅长考试作弊遭到御史的弹劾,他的仕途始终不顺畅,朝廷官员认为,他这样的人不适合为官。而且他恃才不羁,经常讽刺那些权贵,一生都处在潦倒当中。
温庭筠原名叫温岐,字飞卿,“岐”指的是岐山,“飞卿”指的是姜太公。可见,家人对他的期望很高。
那为何要改名呢?
温庭筠有个远房亲戚叫姚勖,很欣赏他的才华,不但把他叫到京城自己家里来,还给他很多金钱。可温庭筠把钱全用来花天酒地吃喝玩乐。姚勖生气地把他打一顿赶了出去。他怕此事传扬出去影响自己的名声和考试,就改名了。
他在京城还得吃饭,只能找份工作,可别的工种又不熟,整天在酒楼里晃荡,就找了一份填词的工作。一时之间,街头巷尾唱的都是温庭筠的情歌。
《更漏子•玉炉香》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黛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后来温庭筠在诗会上结识了宰相令狐绹之子,成了令狐绹家里书馆的常客.
那时的皇帝唐宣宗闲暇之余也喜作诗写词,且对《菩萨蛮》这个曲调特痴迷。令狐绹就想投其所好,但文思不佳,总写不出满意的,他就想到了“枪手”温庭筠。温庭筠表示:没问题,小事一桩。果然,温庭筠所写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让令狐绹十分满意,他拿给皇帝,皇帝更是喜欢得不得了,一顿猛夸,直接夸上了京城热搜: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是不是觉得很耳熟呢?没错,电视剧《甄嬛传》用它做了插曲,刘欢填曲,姚贝娜演唱。
温庭筠得知皇帝这么喜欢自己写的词,跟朋友喝酒时便得意忘形,说出了实情,于是令狐绹大人颜面尽失。
皇帝知此事后,想着这么有才华,给个官职做吧。令狐绹言:此人虽有才华,但性格刁钻,还爱挖苦人。唐宣宗想:挖苦人的确不好。有一次我微服私访时就碰上一个挺丑的人挖苦我,很讨厌。皇帝还不知道,挖苦他的那个“丑人”,正是温庭筠。皇帝认为,读书人德行应放在首位,所以就让温庭筠离开京城到地方上去做了一个小官。
尽管温庭筠人生坎坷,长相丑陋,但他的才华和风流反而使很多才女对他青睐有加,“大唐第一才女”鱼玄机就是其中一位。
只是两人差了30多岁,温庭筠深知自己丑陋且放荡,不愿耽误这个青春貌美又才华出众的小姑娘。所以面对鱼玄机大胆的示爱与表白,他退缩了。为了了断鱼玄机的痴情,他慢慢冷落她,最后竟故意远走他乡了。
来源:悠闲夫子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