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营利组织与志愿部门季刊》(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NVSQ)是一本研究非营利组织的国际性跨学科期刊(双月刊)。NVSQ诞生于1972年,由非营利组织与志愿行动研究学会(Association for
-期刊简介-
《非营利组织与志愿部门季刊》(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NVSQ)是一本研究非营利组织的国际性跨学科期刊(双月刊)。NVSQ诞生于1972年,由非营利组织与志愿行动研究学会(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o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Voluntary Action)发行。致力于通过打造非营利领域前沿研究与讨论的学术平台,促进各界对非营利组织、慈善事业以及志愿服务的了解。
1. 从使命到市场:评估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的行业重叠性
Dominik S.Meier,University of Basel,Switzerland
The Gradel Institute of Charity,New College,University of Oxford,UK
Georg von Schnurbein,University of Basel,Switzerland
摘要:当前关于非营利部门与营利部门差异性的争论日益激烈,尤其近期研究表明非营利部门市场化导致两大部门界限逐渐模糊。本研究首创性地通过分析两个部门的组织使命宣言(n = 611,077)来检验其差异性与潜在重合度。研究发现:虽然两大部门整体上仍保持显著差异,但也存在实质性重叠。这种相似性由市场化驱动,且非营利组织向营利部门的靠拢程度显著高于反向趋近。研究结果凸显了非营利部门市场化的隐忧——市场化程度(与营利部门的相似度)与非营利组织的表达功能呈负相关。尽管非营利组织同时表现出较强的表达功能与工具功能,但这两大功能维度在部门内部呈现负相关,揭示了其内在的权衡关系。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市场化;混合性;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
论文原文:Meier, D.S.,& Schnurbein, G. von.(2024). From Mission to Market: Assessing Sector Overlap Between Nonprofits and For-Profits.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54(5),1017-1042.
2. 非营利情境下的组织变革:文献范围综述
Marlene Walk,Albert-Ludwigs-Universität Freiburg,Germany
Lindsay Cart-Turner,Indiana University Indianapolis,USA
Emily Peterson,Indiana University Indianapolis,USA
Abigail Klippel,Indiana University Indianapolis,USA
摘要:本范围综述系统梳理了非营利情境下组织变革研究的现状。通过聚焦非营利与公民社会研究领域权威同行评审期刊发表的文献,我们提取了1973至2019年间111篇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全面呈现了该领域概况,揭示了组织如何以渐进或综合方式规划或应对环境变化。研究表明:现有文献主要关注社会服务类非营利组织,且过度聚焦大规模综合性变革。基于已发现的文献空白,本研究讨论了未来研究方向及实践启示。
关键词:组织变革;范围综述;非营利组织;非营利情境
论文原文:Walk,M.,Cart-Turner,L.,Peterson,E.,&Klippel,A.(2024). Organizational Change in the Nonprofit Context:A Scoping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54(5),1043-1071.
3. 社区非营利组织的组织文化与效能
Julie Langer,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DeKalb,USA
Leonor Camarena,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USA
Jaehee Jong,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DeKalb,USA
摘要:社区非营利组织历来强调群体文化与发展型文化,注重人文关怀与组织变革。然而,随着制度环境演变,推崇专业精神与创业理念的竞争性文化形态日益渗透当代非营利组织。本研究基于竞争性价值文化框架(CVCF),探讨组织成员如何界定社区非营利组织复杂的文化图景,并检验不同组织文化类型(如群体型、发展型、层级型与理性型)与组织效能认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尽管不存在单一文化主导的组织,但从业人员普遍认为群体文化最具组织代表性;与CVCF理论预期一致,每种文化类型都与特定维度的组织效能实现相关联。最后就研究发现对理论与实践的意义进行讨论。
关键词:效能;非营利组织;组织绩效;竞争性价值;文化框架
论文原文:Langer,J.,Camarena,L.,&Jong,J.(2024).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Effectiveness in Community-Based Nonprofits.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54(5),1072-1100.
4. 参与式资助作为社会创新:社会金融中的关系流程研究
Michael Price,Northumbria University,Newcastle upon Tyne,UK
Nicholas D.Wong,Northumbria University,Newcastle upon Tyne,UK
Mike Russell,Amsterdam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the Netherlands
摘要:本研究探讨慈善基金会如何通过与边缘化社区内的社会企业家合作,开发创新性的资助模式。传统上,基金会通常根据预设的战略目标授予资助款以支持其变革理论。但本研究探索了一种被称为“参与式资助”的替代方案——通过建立基于信任与协作的创新机制,慈善基金会让渡其对战略和资金的控制权。通过对美国16位基金会执行官、项目主管和社会企业家的深度访谈分析,我们论证了参与式资助如何通过增强合法性构成一种社会创新,这种创新颠覆了慈善领域的传统权力动态,从而形成更加互联、包容且公平的社会问题解决机制。本文揭示了参与式资助项目的实施如何有助于应对传统资助模式日益增长的批评。
关键词:参与式资助;社会创新;社会企业家精神;慈善基金会;信任;合法性
论文原文:Price,M.,Wong,N.D.,&Russell,M.(2024).Participatory Grant-Making as a Social Innovation:Examining Relational Processes in Social Finance.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54(5), 1101-1126.
5. 多元动机:全球南方侨民组织加入动机的多样性研究
Miriam J.Anderson,Toront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Ontario,Canada
Madeline F.Eskandari,University of Toronto,Ontario,Canada
摘要:全球南方草根组织在流离失所群体的政治倡导与服务供给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然而现有关于侨民组织与公民社会组织的文献大多聚焦全球北方机构。本文以布隆迪2015年选举危机后难民建立的跨国妇女组织Inamahoro运动:妇女与女童促进和平安全为案例,基于2019-2021年开展的68次访谈,深入分析个体成员创建与加入该组织的多元动机。研究发现:成员的地理位置(全球北方vs全球南方)对其参与动机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揭示了一种尚未被理论化的侨民组织形式,这对理解流离失所群体在地方、区域及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力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侨民群体;难民;和平行动主义;跨国女性主义;公民社会组织
论文原文:Anderson,M.J.,& Eskandari,M.F.(2024).Many Things to Many People: The Diversity of Motivations for Joining Diasporic Organizations in the Global South.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54(5), 1127-1149.
6. 合作社中的建设性与破坏性建言行为:内在与外在动机驱动的作用
Martina Mori,University of Florence,Italy
Vincenzo Cavaliere,University of Florence,Italy
Edoardo Della Torre,University of Milan,Italy
摘要:本研究通过整合社会交换理论(SET)与动机协同理论(MST),构建了一个解释合作社员工工作满意度与建设性/破坏性建言行为关系的理论模型。采用以员工为中心的研究视角,我们聚焦于领导风格和绩效奖励相关的外在/内在动机因素。对300名意大利合作社员工的实证中介分析表明:工作满意度通过变革型领导、交易型领导和绩效奖励三种路径,分别与建设性和破坏性建言行为存在特异性关联。与现有文献不同,本研究将员工建言视为可能对组织产生积极(建设性)或消极(破坏性)影响的角色外行为。通过融合SET与MST理论,为建言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最终,将员工建言行为的实证研究拓展至尚未充分探索但极具现实意义的合作社组织情境。
关键词:员工建言行为;变革型领导;绩效奖励;合作社组织
论文原文:Mori,M.,Cavaliere,V.,&Della Torre,E.(2024).Constructive and Destructive Voice Behaviors in Cooperatives:The Role of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al Drives.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54(5),1150-1177.
7. 志愿合作何以失败:志愿者叙事中的理念冲突分析
Andreas Kewes,University of Siegen,Germany
Moritz Müller,University of Siegen,Germany
Chantal Munsch,University of Siegen,Germany
摘要:本文通过对志愿者日常合作叙事的分析表明:即使参与者目标一致且怀有合作意愿,协作过程仍存在诸多挑战。叙事访谈分析揭示出两种对立的合作理念:其一将合作比作拼图游戏,志愿者强调相互依存性;其二类比棋盘博弈,志愿者主张自主权并采取策略性行动。这两种理念被证明具有内在不相容性,导致志愿者彼此产生批判性认知。研究表明,有必要对志愿服务中的不同合作理念进行精细化分析,而非将成功合作视为理所当然。实践启示在于:志愿工作中的合作模式需要更充分的协商机制。
关键词:教会组织;合作机制;质性分析;体育领域;志愿服务
论文原文:Kewes,A.,Müller,M.,&Munsch,C.(2024).Why Cooperation in Volunteer Work Can Fail Despite the Best Intentions:Conflicting Ideas in Narrations From Volunteers.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54(5),1178-1200.
8. 专业导向与社区导向的协同效应:非营利组织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的采纳机制研究
Patrick Valeau,University of Rennes 1,France
摘要: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HRM)包含自主权、信息共享、建言机制、认可机制、奖励公平性、培训体系及职业管理等实践模块。基于横向匹配与纵向匹配理论,既有研究揭示了战略导向与高承诺HRM采纳之间的关联。鉴于非营利组织(NPOs)兼具专业导向与社区导向的双重战略取向,我们进一步探讨该关系在NPOs中的表现。通过对200家非营利组织的样本分析,本研究发现:(1)高承诺HRM实践构成连贯的高阶构念;(2)专业战略导向与社区战略导向对高承诺HRM采纳具有叠加效应;(3)专业战略导向通过社区战略导向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高承诺HRM采纳。非营利组织常需重拾核心价值理念,而高承诺HRM通过共享价值观凝聚员工,成为协调专业导向与社区导向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战略导向;社区战略导向;双重战略导向
论文原文:Valeau,P.(2024).The Combined Effect of Professional and Community Strategic Orientations on the Adoption of High-Commitment HRM i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54(5),1201-1226.
9. 规模与经验的调节效应:社会企业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平衡机制研究——来自微型金融机构的证据
Samuel Anokye Nyarko,MBS School of Business,France
Leif Atle Beisland,University of Agder, Kristiansand S,Norway
Roy Mersland,University of Agder,Kristiansand S,Norway
摘要:社会企业运用传统商业模式解决社会问题。尽管学界对社会目标与财务目标之间的权衡关系已有充分理论探讨,但影响双重目标共存的因素仍待实证检验。本研究提出:社会企业平衡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的能力是其规模与经验的函数。我们认为社会-财务权衡的尖锐程度因组织而异,且社会企业随着规模扩大和存续时间增长,会更善于平衡双重目标。以微型金融机构(MFIs)——为贫困人群提供金融服务的社会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611家MFIs的数据分析,实证结果支持了我们的预测。研究发现可归因于学习效应与效率提升机制。相较于忽视社会企业异质性的研究,本文揭示了这些组织平衡双重目标的能力取决于企业层面的特征。
关键词:社会企业;微型金融;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规模与经验;权衡关系
论文原文:Nyarko,S.A., Beisland,L.A.,& Mersland,R.(2024).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Size and Experience in Balancing Social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in Social Enterprises:Evidence From 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54(5), 1227-1266.
来源:公益慈善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