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年轻人结婚越来越少了,数据都出来了——今年上半年全国结婚登记才353万对,比十年前直接砍了一半。我一个同事去年和女朋友谈了五年都没领证,问他为啥,他说:“结不结婚又不是必答题,生孩子更是选修题。”这话听着刺耳,但好像挺有道理。
现在年轻人结婚越来越少了,数据都出来了——今年上半年全国结婚登记才353万对,比十年前直接砍了一半。我一个同事去年和女朋友谈了五年都没领证,问他为啥,他说:“结不结婚又不是必答题,生孩子更是选修题。”这话听着刺耳,但好像挺有道理。
以前总觉得放开二胎、三胎就能多生娃,结果政策一出反而越来越冷清。隔壁老王家生了三个,光是辅导班学费就够普通人吃一年,这谁能扛得住?现在连瑞典这样人均工资三万块的地方,政府还给夫妻俩半年带薪产假,托幼全包,可人家生得比咱还少。这不是钱的问题,是大家早看明白了:生不生孩子,是自己的事儿。
我表姐在杭州当会计,月薪八千,她说现在最纠结的就是要不要二胎。“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加上房子车子,够养活三口之家十年的生活费。”这话说得我头皮发麻,但确实真实。你看那些天天喊“生不起”的人,其实真正不敢生的不是穷人,反而是中等收入的工薪族——他们太清楚了,生多一个娃意味着啥。
有意思的是,现在连父母都开始“内卷”了。有亲戚给我爸塞钱帮忙买房,但后面跟了一句:“以后娃结婚买房你得掏腰包。”这哪是帮忙,分明是把养老压力转嫁给孩子。我妈就说:“现在年轻人结婚不靠父母掏钱的,反而是清醒人。”
年轻人确实开始反抗了。我发小大学毕业后直接去上海搞编程,去年和男朋友领养了一个女孩,说:“不一定要亲生的,只要孩子有好环境就行。”还有认识的设计师干脆不结婚,开直播教人做手工,粉丝说她活得比谁都自在。这种事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倒成了潮流。
网上总有人喊着“人口危机要来了”,但看看日本、德国,人家生育率比咱们还低,日子不也照样过?人家靠的是技术,一个机器人能抵十几个工人,工厂里全是自动化设备。非洲那边生得多,可你去问问他们人均寿命和收入,就知道为啥说“人口质量比数量重要”。
现在社会好像分成两拨人:一拨还在喊“不生娃对不起祖宗”,另一拨已经把人生过成了“想爱就爱,想走就走”。我表哥去年辞职去云南开民宿,朋友聚会总说:“以前觉得结婚生子是人生必经站,现在发现不过是选项。”这话听着有点丧,但仔细想想,自由选择难道不是进步吗?
最让我感慨的是,现在连“中国式父母”都开始分化。有的爹妈给钱还让你签孝顺保证书,有的则是真心支持孩子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这种区别,说到底就是把孩子当累赘还是当独立人看。
网上有个视频特别火:一个姑娘对着镜头说:“我生不生娃跟我爸妈没关系,跟房价更没关系,这是我自己的人生。”底下评论一堆人骂她“自私”,但点赞数更多。这说明啥?说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相信:人生节奏,不能让别人定义。
现在说生育率下降是危机的,可能还没想明白:社会发展到今天,早就不是光靠人多就能赢的时代了。咱们现在造个芯片、搞个新能源,靠的是知识和技术,而不是多少人去搬砖。
所以那些整天担心“没人干活”的,可能该想想:与其纠结生不生,不如想想怎么让现有的年轻人活得更好。你看北欧孩子少,但教育好、技术强,照样能领跑全球。
最后说个冷知识:1990年我爸妈那辈人平均22岁就结婚了,现在年轻人拖到28岁才敢说“我愿意”。这五年时间差背后,是太多人的纠结和清醒——结婚不是随大流,生孩子更不是应付谁。
至于未来会咋样?我觉得不用太焦虑。你看现在年轻人选职业、选生活方式时都那么谨慎,选要不要孩子还能马虎吗?这可能正是社会变好的开始——把选择权交给自己,把压力甩给别人,这才是真的长大了。
来源:时刻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