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定西各县城池比较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9 09:33 1

摘要:明洪武十年指挥同知王得增筑,东西长一里二百八十步,南北长一里八十二步,周六里二百步。高三丈五尺,阔二丈六尺。东西南池深一丈五尺,阔三丈,北因河为天堑。门四:东承恩,南崇文,西永宁,北广源,上各建层楼。有敌楼十,睥睨一千九百二十七。宣德间,佥事卜谦指挥戴旺筑外郭

据《甘肃新通志·卷十四·建制志·城池》,特摘录以下城池建制史,以比较明清时代今定西各县城建制时间、大小,及影响力。

兰州府城

明洪武十年指挥同知王得增筑,东西长一里二百八十步,南北长一里八十二步,周六里二百步。高三丈五尺,阔二丈六尺。东西南池深一丈五尺,阔三丈,北因河为天堑。门四:东承恩,南崇文,西永宁,北广源,上各建层楼。有敌楼十,睥睨一千九百二十七。宣德间,佥事卜谦指挥戴旺筑外郭,自城西北至东北凡十四里二百三十一步。正统十二年增筑承恩门外郭,自东至北七百九十七丈有奇,名曰新关。共周十八里一百二十三步。郭门九:东迎恩,东北天堑,又东北广武,南拱南,东南通远,西南永康,又西南靖安,西袖川,北天水,亦各建楼。有敌楼六:睥睨三千九百四十六。嘉靖二十一年,兵备副使朱旒修濬池。万历八年,副使李尧德甃北城砖石,城堞俱易以砖。(旧志明弘治间筑东郭外墙三百六十丈,为游兵营。按此,似不属于城,姑附之。)

国朝康熙五年,甘肃巡抚移驻。六年,巡抚刘斗补修重建城楼。二十四年,巡抚叶穆济修。乾隆三年,巡抚袁展成砖包全城。二十八年巡抚常钧、嘉庆十六年总督那彦成皆加修葺。道光十三年,总督杨遇春再葺并易门名。内城改承恩曰来煦,永宁曰镇远,崇文曰皋兰。外郭改天堑曰庆安,天水曰通济,永康曰安定,靖安曰静安。余如旧。惟静安门久闭。同治元年,护督恩麟增修四瓮城重门。二年濬外濠。六年署督穆图善再濬。光绪三年总督左宗棠、十四年总督谭钟麟、十六年总督杨昌濬屡修。三十年夏,黄河水溢,东郭城址被冲,敌楼亦圮,旋补葺之。

《甘肃通志》载兰州府城池图

狄道州城

州城自宋熙宁五年王韶破羌,城武胜军。金元因之,增修洮河上,故曰洮城。明洪武三年指挥孙德增筑,周九里三分,高四丈一尺,厚一丈八尺,池深三丈五尺。门四:东大通,西永宁,南建安,北镇远,俱甃以砖。上建重楼、戍楼九、角楼四,敌楼一十六,更铺二十八。以旧临洮堡为北郭。景泰四年,知府刘昭重修,辟东西北三门。隆庆三年,知府申维代知县何常春重修,其外东南北各长二里,西长百步,关门高三丈,阔二丈五尺。

国初靖逆候张勇驻师于此,引洮水近城,谓之饮马河。后成巨浸冲啮西城。乾隆十二年修河复故道,二十五年补筑城垣。同治二年被陷于回逆,旋克复修葺,惟城楼更铺未建。有炮台六十三,睥睨三千有八。光绪十二年河涨,坏西关城。十九年知州姚世贞增筑城址,知州王秉章继修城关乃成,三十二年补修。

《甘肃通志》载狄道州城池图

渭源县城

县城创建于宋,土筑,周三里三分,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建门二:南渭川,北清源,上各有楼铺敌台。弘治十七年知县修筑月城,嘉靖四十二年建北郭,径三里,北五里,高一丈五尺。东西二门国朝康熙二十五年知县张宏斌增修。

巩昌府城

郡城元中统二年都总帅汪世显即通远军,拓其故址,甃以石。明洪武十二年指挥刘显重修。周九里一百二十步,高三丈一尺,池深三丈七尺。门四:东来安,西静安,南武安,北靖安,皆建楼其上,角楼四、戍楼四,砖碟六尺。正德初东西北三郭,嘉靖十二年总制唐龙增葺,隆庆二年陇右道李维桢又增筑北郭,开东西北三门,建门楼其上。

国朝咸丰四年,知县周必超修葺,同治二年回乱,于大城北关城筑炮台,建立卡房,五年城陷,焚烧殆尽,惟静安、来安二门如旧,事后,屡补葺之。光绪二十一年重修。

《甘肃通志》载巩昌府城池图

漳县县城

陇西县丞驻漳县。漳县旧城在古城峪,圮于水。明正统间移置三台山麓,周一里,高一丈八尺,池深一丈。辟三门:东曰东晖,西曰西成,南曰明远,各覆以楼。角楼四,敌台五,甃以砖。万历十八年濬重濠一周,比前加深。

安定县城

县城宋绍圣二年经略使章楶始筑,周三里三分。明正统中知县杜让筑南郭,增拓六里三分,城高三丈,基阔五丈,上二丈五尺,池深如之。女墙高深六尺,镇楼五,角楼四。门三,有月城。天顺六年,知县赵通重修。嘉靖十三年,知县张永茂重修。

国朝乾隆十三年知县陈棅领币重修,以工代赈。道光二十八年,知县胡荐夔补修,同治六年回逆陷城,而垣堞尚完。光绪二十九年,城西北甘河堤决,致西北隅倾圮数丈,知县赖恩培筹款筑堤并修城垣,重构西北城角楼。

通渭县城

旧城周三里,高三丈,东西南三门。明成化九年同知张洪定重修,建门楼。三十三年,县丞董敬拓修,万历初甃以砖。

国朝康熙五十七年地震,城圮。雍正八年移治安定监,去旧治六十里。监亦明初创建,旧隶平凉苑马寺。至是,知县汪国琮觅址捐筑土垣,乾隆十二年增筑,周四里,高二丈,门三:东紫阳,南重华,西阜成,各建敌楼。濠深一丈五尺,炮台十有六,砖垛一千五百有奇。三十二年建南月城、重楼,东南奎星阁,北真武宫。道光二十九年,同治二年、三年俱修。四年再葺,作窎桥三。

岷州城

旧城筑于西魏。明洪武十一年指挥马煜始筑新城。周九里三分,高二丈二尺,池深一丈六尺,门四:东春熙,西安远,南政和,北宸宿,上建层楼、箭楼一,角楼五。弘治十一年,副使张泰重修。万历九年,罗维垣增筑西营小城,隆庆二年,副使刘侃拓北隅,六年,副使吕鸣珂增修。

通过比较,得出以下结论:

一、城池大小比较。陇西、狄道(今临洮)、岷州(今岷县)大小差不多,皆为周九里三分。主要修建于明代,清代增修。其中,狄道州城侧重军事防御,敌楼、炮台众多,可惜的是,和巩昌府城一样,在同治年间,“陷于回逆”。不过,狄道城“旋克复修葺,惟城楼更铺未建”,巩昌城“焚烧殆尽,惟静安、来安二门如旧,事后,屡补葺之。光绪二十一年重修”。其次为安定城“六里三分,城高三丈,基阔五丈,上二丈五尺,池深如之”。再次为通渭城,经过搬迁,最大时“周四里,高二丈”,其次为渭源城“周三里三分,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漳县城最小,“周一里,高一丈八尺,池深一丈”,为陇西县丞驻地。

二、巩昌城与兰州城的比较。最初,兰州府城为“周六里二百步”,小于巩昌府城,但经过正统年间“增筑”,“共周十八里一百二十三步”,明显大于巩昌府城。有人认为,清初陕甘分省时,甘肃布政司驻巩昌,是因为巩昌城比兰州城大。这,并不符合史实。

来源:微美陇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