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聪:“归乡者”亦是“兴乡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9 11:01 1

摘要:“此刻,车轮即将转动,目光却久久停留在五寨的山川沟壑间。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这片倾注了心血与汗水的热土,终是到了告别的时刻……”这是佑聪挂职结束后回京路上写的短文,两年的挂职经历,对佑聪而言既如常也非同寻常。

转自:中国中医药网

“此刻,车轮即将转动,目光却久久停留在五寨的山川沟壑间。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这片倾注了心血与汗水的热土,终是到了告别的时刻……”这是佑聪挂职结束后回京路上写的短文,两年的挂职经历,对佑聪而言既如常也非同寻常。

“这是我的家乡,我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很熟悉。”佑聪说,如常是回到了家乡,非同寻常是此次挂职的身份从“归乡者”转变成了“建设者”。

2023年6月,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工作部署,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经理办公室干部佑聪前往山西五寨挂职,任五寨县砚城镇中所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一职。

“老家日新月异的变化,离不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点帮扶30多年的努力。”谈起家乡,佑聪感慨万千,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定点帮扶,中所村不单单是拥有了中医药这张“金名片”,更有了林下种植、数字乡村等更多“新名片”。

寻林地解壁垒带村民打开增收门

上任伊始,佑聪便在中药材种植方面找到了新路子。

回忆2023年刚到中所村时的困境,佑聪说,当时恰逢五寨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所村的土地规划调整,原本的中药材初加工厂房也“闲”了下来。

“当时我就与同为挂职干部的张东亮(时任五寨县政府党组成员)一块商量,最后决定开始做‘林下经济’。”可没想到,开启的第一步——找地,就难住了他们。

“我们开着车跑遍了全县的乡镇,三岔、杏岭子、李家坪这些最偏的地方都去了,只要听说有林地,就顶着大太阳往山上走,连续好几个月,晒得黢黑。”从2024年3月到7月,在佑聪和张东亮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在杏岭子乡杨家坡村落实了200余亩林地。

“我们赶在伏天到来前,迅速组织脱贫户把苦参种下去,那些天大家都特别高兴,终于有自己的药林了。”佑聪说。

“考虑各方面因素,我们决定采收苦参籽作为种子售卖,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佑聪介绍,林下种植具有植被生长旺盛、杂草较多的特殊性。若采用传统中药材采收方式,在采收过程中需耗费大量精力分拣药材与清理杂草,操作流程复杂且效率较低。基于此,确定以采收苦参种子作为核心收益来源,可有效规避林下杂草对采收工作的干扰,提升采收效率与经济收益。

万事俱备,可村民的观望心态却又让整个项目按下了暂停键。“村民没种过苦参,怕赔本,不敢参与。”佑聪说。

为了打消村民顾虑,佑聪采取的办法就是找“领头羊”。“我们找了村里的脱贫户牵头,拉着4户困难家庭成立合作社,跟他们说‘你们先试,有400元每亩的补贴’,种出来的苦参籽,我们帮着对接企业保底收。”

同时,他还联系国药种业,达成了苦参籽收购意向。“去年苦参籽一公斤能卖80块,虽然刚种的时候产量不高,但林下种药材不用交租金,每年都能有稳定收入,这对村民来说就是‘长久饭票’。”

如今,200亩苦参长势良好,周边村也有村民跟着种起了黄芩、艾草。

“以前是我们找村民种,现在是村民找我们要地种,从‘要我种’到‘我要种’,这就是一次好的变化。”佑聪说。

有“智”也有“质”建数字乡村兴特色产业

两年来,五寨县中所村成功申报了“省级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千万工程“精品示范村”等项目,佑聪以坚持各项工作“争第一”的标准,全力推进五寨县中所村乡村振兴工作的优质高效。

走进中所村数字乡村指挥中心,自助服务区、VR(虚拟现实)学习体验区、现场办公服务区、智慧大屏展示区四个区域的设置,充分诠释了现代智慧乡村的建设理念。

“原来村里管事儿,全靠村干部‘腿跑、嘴说、本子记’,想看141户脱贫户的情况得翻好几本台账。现在点开智慧大屏,谁家是监测户、谁家有慢病、谁家孩子在上学,一目了然。”佑聪站在数字指挥中心的大屏前,指着屏幕上的“数字乡村一张图”介绍。

这张用3D建模搭建的村级地图,不仅收录了家庭户、房屋、公共场所等基础信息,还通过“一户一码”对各年龄段人口数、健康状况进行分类,能精准定位高龄老人、重度残疾人等重点人群。

数字指挥中心的益处,早已渗透到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自助服务区,村民无需再往返县城,就能完成医保社保缴纳、务工信息查询;VR学习体验区里,村民通过体感设备就能学习中药材种植技术。

“目的就是为了建立健全中所村文娱知识网络传播、远程教育培训等综合服务,提高村里的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佑聪说。

而在指挥中心旁新建的百梦园箱包厂又为中所村的制造产业打上了“走向国际”的标签。

走进箱包厂,村民们正紧锣密鼓地制作着各式各样的箱包,完整的流水线作业使得成品的手工箱包十分精致。“这是一个省级扶贫车间项目,加工的箱包主要销往非洲、拉美等地区。”佑聪介绍,此项目投资140多万元,核心目的是为村民提供就近务工的岗位。据统计,参与务工的村民每年可增收6000元以上。

“即将打造的助农直播间可使五寨产品走向全国。”佑聪介绍,将通过直播形式把特色产品如“砚城”小米、“润昌昇”胡麻油等10多种农产品销售出去,使全国人民了解五寨特产。

这是佑聪争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公司35万元资金建成的“增收阵地”之一。“之前村民卖杂粮,要么等着收购商压价,要么自己扛去县城卖;现在有了直播间,不仅能线上卖,还能做自己的品牌。”

目前直播间已完成硬件搭建,后续计划联合村集体合作社,把五寨的甜糯玉米、黄芪等土特产纳入销售范围。“我们还想找省内企业代加工,贴我们中所村自己的牌子,让村民的好东西能卖得更远、卖个好价钱。”佑聪说。

情系中所真诚帮扶暖百姓心窝

“一句话总结,我想说收获非常大,也很舍不得。”回忆起帮扶印象深刻的事,佑聪说,监测户夏奶奶是重点帮扶对象,独居、年事已高且关节不好,此前村里一直特别关照。在2023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定点帮扶专家来中所村义诊时,村里还协调专家为夏奶奶开展针灸、推拿治疗,夏奶奶很感动。“夏奶奶对这个事儿一直感怀在心,每次见到我都特别亲切,我后来就下定决心多组织这样的义诊活动。”

“还有一名70多岁的监测户周奶奶,同样面临腿脚不灵便、身体虚弱的困境,村帮扶团队始终将其放在心上,频繁上门走访慰问。”佑聪说,每次帮扶人员到访,周奶奶都拉着他们的手,不舍得他们离开,还不住夸赞帮扶工作接地气、暖人心,用朴实的行动表达感激之情。

除了关注特殊群体,中所村还注重培育脱贫户带头人,以“示范引领”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年轻的脱贫户郭晋云,在驻村工作队的安排下承担村内林下经济相关工作。为帮助郭晋云成长,佑聪不仅为她对接就业机会,推荐她担任扶贫车间厂长,还积极链接企业项目资源,全程给予指导支持。在2025年佑聪的任职期满考核中,郭晋云向考核组真诚表示,多年来的帮扶让她受益匪浅,特别舍不得佑聪离开。

从今年5月底开始,中所村又推出了新举措,80岁以上老人可在日间照料中心免费享用午餐,解决高龄老人“吃饭难”问题。

正如佑聪离开中所村返京途中所感:“离别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纵有千般眷恋,使命在肩,仍需奔赴新的‘责任田’。我将带着五寨赋予我的坚韧、实干与深情,把这份‘乡愁’化作前行的力量,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奋斗。无论身在何方,五寨的山山水水、乡亲们的冷暖安康,永远是我心底最深的牵挂。”(本报记者 姚晶尧)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