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14年一战爆发后,海上霸权的争夺进入白热化阶段,美国为巩固其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战略地位,美国国会于1916年通过《海军法案》,批准实施为期三年的大规模造舰计划,科罗拉多级战列舰便是这一计划的核心产物之一,肩负着与英、日等海军强国抗衡的使命。作为美国海军最早
1914年一战爆发后,海上霸权的争夺进入白热化阶段,美国为巩固其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战略地位,美国国会于1916年通过《海军法案》,批准实施为期三年的大规模造舰计划,科罗拉多级战列舰便是这一计划的核心产物之一,肩负着与英、日等海军强国抗衡的使命。作为美国海军最早搭载406毫米主炮的战列舰,本级舰共开工4艘,分别为“科罗拉多”号(BB-45)、“马里兰”号(BB-46)、“西弗吉尼亚”号(BB-48)以及未完工便被取消的“华盛顿”号(BB-47),最终3艘完成建造并服役,成为20年代美国海军战列舰部队的中坚力量。
“科罗拉多”号战列舰
该级初始设计与田纳西级战列舰保持高度一致,延续了当时美国战列舰的典型特征:飞剪型舰艏,笼式主桅,副炮安装在艏楼甲板上,采用电气推进的动力系统,主要改进了火力和防护力。但在设计推进过程中,美国海军通过情报渠道获悉,日本正在建造的长门级战列舰已确定配备16英寸(约406毫米)级别的主炮,且装甲防护水平显著提升。这一情况促使美国海军紧急调整设计方案,决定在田纳西级成熟的舰体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强化升级。
“马里兰”号战列舰
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的主炮系统是设计升级的核心:将原计划配备的356毫米主炮更换为406毫米45倍径双联装主炮塔,共装备4座,分别布置于舰体前后甲板,采用背负式布局,能够发挥舷侧齐射火力,保证主炮向前后方向拥有良好的射界。12门127毫米高平两用副炮布置在舰体中部艏楼甲板两舷侧。
该级舰体各部位装甲也同步进行了适配性修改,但是水平装甲在面对大角度下落的406毫米口径穿甲弹防御不足,且水下防护系统对鱼雷攻击的防御一般。此外,该级舰的主机系统沿用了田纳西级的蒸汽轮机-发电机组合动力系统,配备8台燃油锅炉,总功率约28,900马力,最高航速21节,虽不具备高速机动能力,但续航力足以满足远洋部署需求。
“西弗吉尼亚”号战列舰
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时,该级只有“马里兰”号完工服役,作为日方保留“陆奥”号的条件,美国被准许继续建成“科罗拉多”号和“西弗吉尼亚”号,“华盛顿”号则被取消建造。科罗拉多级战列舰建成后是海军假日期间美国最强大的战列舰,与日本的两艘长门级战列舰、英国的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是当时拥有最大口径火炮的战列舰,被各国海军界人士称为Big 7。
“科罗拉多”号战列舰
科罗拉多级的现代化改装启动时间相对较晚,这与20年代《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及经济危机导致的美国海军预算紧缩密切相关。直到30年代后期,随着国际局势日益紧张,美国海军才重启对老旧战列舰的现代化改造,加装5英寸高炮来强化防空火力,并但此时距战争爆发已为时不远。
“马里兰”号战列舰
科罗拉多级三舰竣工后长期在太平洋舰队服役,“科罗拉多”号于1941年初进入普吉特湾海军船厂,计划进行包括加装雷达、强化防空火力、改造舰桥等在内的现代化改装。但当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改装工作被迫中断,该舰紧急编入作战序列,直到1942年8月才完成改造升级。“马里兰”号和“西弗吉尼亚”号均在珍珠港事件中受损,“马里兰”号被命中2枚航弹,在珍珠港海军船厂完成初步修复后,前往西海岸进行全面改装,除强化防空火力外,还换装了新型对海搜索雷达和火控系统。“西弗吉尼亚”号被6枚鱼雷和1枚炸弹击中,舰体迅速倾斜坐沉,美军最初认为该舰已无修复价值,但1942年通过潜水勘察发现其舰体结构仍基本完好,遂打捞后启动修复改造工程,拆除了原有的部分炮塔,加装了大量防空武器,更新了动力系统和雷达设备,使该舰的作战能力有了大幅提升。
“科罗拉多”号战列舰
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科罗拉多级三舰在完成了包括损伤修复在内的改装升级工作后,全面投入到对日作战中。由于速度跟不上舰队航空母舰,科罗拉多级战列舰在战争期间大部分执行护航、炮击支援登陆部队等任务。在1944年,“马里兰”号和“西弗吉尼亚”号参加了莱特湾海战中苏里高海峡夜战,这场战斗中两舰与其他4艘标准战列舰一起击沉了日本的“扶桑”号战列舰和“山城”号战列舰。战争结束后,该级三舰都参与了运送士兵返回美国的“魔毯行动”,随后在1947年退出现役。
“马里兰”号战列舰
科罗拉多级战列舰是美国“标准战列舰”系列的收官之作,其搭载的406毫米主炮与厚重装甲确立了美军未来主力舰的火力与防护标准,作为美国海军在“海军假日”时期的核心主力舰,更是美国海洋战略的重要支柱,为太平洋舰队提供了关键的威慑力与实战支撑。是美国海军战列舰发展史的重要见证者。
“西弗吉尼亚”号战列舰
“科罗拉多”号(Colorado)B8-45 纽约船厂(坎登)建造,1923年8月30日竣工,1941年7月-1942年3月小改装,1959年3月1日除籍。
“马里兰”号(Maryland)BB-46 纽波特纽斯船厂(纽波特纽斯)建造,1921年7月21日竣工,1942年1-2月修理兼小改装,1959年3月1日除籍。
“华盛顿”号(Washington)BB-47 纽约船厂(坎登)建造,1921年9月1日下水,1922年2月8日停止建造,1924年11月25日作为靶舰被击沉。
“西弗吉尼亚”号(West Virginia)BB-48 纽波特纽斯船厂(纽波特纽斯)建造,1923年12月1日竣工,1942年6月-1944年4月改装,1959年3月1日除籍。
“科罗拉多”级战列舰
规格(新建时)
标准排水量 32,600吨
全长 190.2m(“科罗拉多”号是190.4m)
宽 29.7m
吃水 9.2m
主机/轴数 威斯汀豪斯式(“马里兰”和“西弗吉尼亚”是通用电气式)蒸汽轮机一电气推进发动机{威斯汀豪斯式(“马里兰”和“西弗吉尼亚”是柯蒂斯式)齿轮传动型蒸汽轮机1座/发电机1座/电动机2座}2组/4轴
主锅炉 B&W式燃油水管锅炉8座
功率 28,900马力
航速 21节
续航力 10节时8,000海里
武备 406mm45倍径双联装炮4座,127mm51倍径单装炮14门,76mm50倍径单装高射炮4门,533mm水下鱼雷发射管2具
装甲 舷侧343mm,甲板89mm,炮座330mm,炮塔前部457mm,司令塔406mm
舰员 1,080名
来源:渝鲜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