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午后时光,63岁的张大爷习惯性地靠在客厅沙发上,准备开启他的饭后半小时午睡“仪式”。
午后时光,63岁的张大爷习惯性地靠在客厅沙发上,准备开启他的饭后半小时午睡“仪式”。
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大半年,刚开始老伴还担心他“越睡越懒”,甚至有邻居说饭后就睡容易发胖、伤胃。
没想到,在坚持了3个多月后,张大爷发现自己的身体竟然发生了明显变化:原本下午总是昏昏沉沉的状态消失了,精神头儿明显比以前足了;血压也比之前稳定了不少,连老伴都说他脾气变好了,不像以前那样容易急躁。
前不久去体检,医生看了张大爷的各项指标后惊讶地说:“您这身体状态比很多50多岁的人都好!”
当张大爷提到自己坚持饭后午睡的习惯时,医生连连点头:“这个习惯确实很好。”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很多人忽视午睡,却不知它对健康意义重大。
每天饭后坚持午睡究竟能给身体带来哪些改变?怎样午睡才科学有效呢?咱们接着往下看。
01、饭后午睡,到底是“懒惰”还是“养生”?
长期以来,饭后午睡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偷懒”的表现,也有人坚信这是“最简单的养生法”,那么,科学研究到底给出了怎样的答案?
权威研究数据显示,适度午睡确实对健康有益:
2019年《心脏》(Heart)杂志发表的一项大规模研究显示,涉及3462名参与者的数据表明,每周进行1-2次午睡的人,心力衰竭风险比从不午睡者降低了48%,这意味着,科学的午休可能是心脏的“保护伞”。
发表在《BMC公共卫生》的队列研究更是指出,午睡与改善认知功能、降低高血压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长期规律午休者的认知敏感度和应激恢复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大约20-30%。
2021年《综合精神医学》等多项大样本追踪研究显示,饭后规律午睡能够有效预防中老年痴呆,大脑萎缩速度变慢,总脑容量显著大于不午休者。
不过,专家强调,午睡绝不是越长越好,多项临床研究一致表明,最佳午睡时间为20-30分钟,而且建议在13:00-14:00之间进行。
如果睡得过长或过晚,反而可能引发消化不良,影响夜间睡眠质量。
02、每天坚持饭后午睡的人,身体会有这4种惊人改变
1、记忆力与专注力显著提升
上午忙碌后,大脑往往处于疲劳状态,饭后适度午休,就像给大脑“充电”。
经常午睡的人会发现,下午的思维更加清晰,注意力更容易集中,记忆力也明显改善,相比之下,不午休的人下午容易犯困、头脑发蒙,做事效率自然跟不上。
2、情绪更稳定,心情更平和
饭后午睡如同给心理做了一次“深度按摩”。
午睡后的人往往感觉特别平静,不容易急躁易怒,面对压力时的耐受力也明显增强,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午睡后整个人都变得温和许多。
3、心脑血管更健康,血压更稳定
午睡时,身体得以充分放松,心跳变缓、血压自然降低,长期坚持的人会发现,血压比以前更加稳定,心脏负担减轻,整个心脑血管系统都受益匪浅。
4、免疫力增强,不易生病
这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重要变化,规律午休的人往往精力更充沛,感冒发烧的次数明显减少。
当你发现自己身体抵抗力变强、很少生病时,很可能正得益于那场20分钟的午后小憩。
03、科学午睡的“黄金法则”,4个要点必须掌握
既然饭后午睡有如此多的益处,如何午睡才能发挥最大的健康效果?下面4个关键要点必须牢记:
1、饭后不要立即入睡
刚吃完饭就躺下睡觉,容易引发胃部不适和消化不良。
建议饭后先休息10-20分钟,可以坐在沙发上聊聊天、听听音乐,等胃肠开始消化后再午睡,这样既舒适又健康。
2、选择正确的睡姿
最佳的睡姿是半躺或仰卧,这样有助于脊柱保持自然弯曲,呼吸也更加顺畅,枕头高度适中,刚好托住颈部即可。
千万不要趴在桌子上睡觉,这样容易压迫颈椎,醒后反而会感到酸痛。
3、严格控制睡眠时间
午睡时间必须控制在20-30分钟,绝不能超过半小时,建议设置手机闹钟提醒,醒后稍微活动一下手脚,做几个伸展动作,很快就能恢复精神状态。
4、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选择安静、光线较暗的地方午睡,拉上窗帘或戴上眼罩,关闭手机铃声,让身体快速进入休息模式,良好的环境能够让短暂的午睡发挥最大效果。
饭后午睡虽然是个简单的小习惯,但掌握科学的方法才是关键,与其盲目追求“睡得越多越健康”,不如短暂而有效、科学又安全。
记住,20-30分钟的科学午睡,可能就是你送给身体最好的礼物,从今天开始,不妨给自己一个机会,感受午睡带来的神奇变化。
来源:莱山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