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今年以来,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南华镇深刻把握信访工作法治化的核心要义,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信访难题,积极探索符合基层实际的新路径,推动信访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今年以来,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南华镇深刻把握信访工作法治化的核心要义,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信访难题,积极探索符合基层实际的新路径,推动信访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筑牢法治根基,完善工作机制“新体系”。将信访工作法治化作为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关键抓手,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信访工作制度体系。严格依照《信访工作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梳理细化镇村两级信访工作职责清单。明确信访事项的受理范围、办理时限、答复要求和责任追究,确保信访事项从登记、分流、办理、反馈到归档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推行“首接负责制”和“闭环管理”,杜绝推诿扯皮,提升办理效率。精准区分信访与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的界限,对属于纪检监察、行政执法、行政复议、仲裁、诉讼等法定途径解决的诉求,积极引导群众通过相应途径解决,并作做好解释说明和衔接工作,不再受理已依法终结的事项,从源头上促进诉访分离、访调有序。
畅通法治渠道,搭建多元化解“连心桥”。致力于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让法治成为解决信访矛盾纠纷的主渠道。整合镇综治中心、司法所、法律服务所等职能资源,打造集信访接待、矛盾调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功能于一体的信访接待阵地,群众可在此“一站式”反映问题、寻求法律帮助,工作人员现场提供政策解答、引导分流、调解建议,实现“进一扇门、解万千忧”。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镇领导班子成员定期到包挂村(社区)公开接访、带案下访,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面对面倾听诉求,实打实解决问题。将接访下访与调查研究、政策宣讲相结合,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服务。全面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聘请法律顾问全程参与重大疑难信访案件的研判、调解和化解工作,提供专业法律意见。邀请法官、警官、律师等定期开展“法律义诊”、以案释法活动,提升基层依法化解矛盾的能力。加强信访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联动对接。对于适合调解的信访纠纷,及时进入调解程序,发挥镇村调解组织、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以及“乡贤”“五老”等社会力量的作用,在法治框架下柔性化解信访矛盾,促进案结事了人和。
营造法治氛围,培育遵法守法“新风尚”。将法治宣传教育贯穿信访工作全过程,努力引导群众由“信访”向“信法”转变。围绕农村常见的土地承包、宅基地、婚姻家庭、赡养继承、环境保护等法律问题,以及信访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及其法律后果,制作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通过“大喇叭”广播、宣传栏、法治文化墙、文艺演出等多种宣传形式,开展靶向式普法,增强群众守法用法意识。选取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特别是依法维权成功和违法上访受处理的案例,进行深入解读和宣传,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明确法律底线,引导群众依法、理性、有序表达诉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融入法治元素,打造法治广场、法治长廊等阵地,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通过一系列法治化探索与实践,南华镇信访工作秩序持续向好,信访渠道更加畅通,信访矛盾纠纷化解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群众依法信访观念逐步增强,为维护辖区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宋丽娟 吴延龙)
来源:高台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