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硬件估值凭 “情绪”?1 亿内估值不看财务,看未来确定性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8 17:50 1

摘要:2025年上半年,AI硬件赛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潮。根据数据显示,与AI硬件相关的投融资事件达到114起,融资总额超过145亿元,而2024年全年仅为92起、98亿元。

AI是这两年的大火项目但是盲目的投资,未来的回报真的有这么大吗?

2025年上半年,AI硬件赛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潮。根据数据显示,与AI硬件相关的投融资事件达到114起,融资总额超过145亿元,而2024年全年仅为92起、98亿元。

这种现象的背后,离不开一个显著趋势:越来越多来自国内大厂的高管选择离职创业,进入AI硬件这一领域。

从小米早期团队成员创立的光帆科技,到美团智能硬件负责人创立的Looki,这些有着大厂光环的成员,成为了资本们的“新宠”,他们的项目被推上了新的高点。

只不过,这是不是一种理智的行为?是资本们一时的“情绪上头”?还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测?

当然资本们看中的还有政策的支持,但是政策的支持真的足够支撑国产芯片厂商的长远发展吗?

模拟芯片是一个高度依赖技术积累的行业,产品性能、功耗和稳定性是市场竞争的核心。

以德州仪器为例,这家全球模拟芯片龙头企业拥有超过10万种产品,覆盖了从工业控制到汽车电子的几乎所有高端应用场景。相比之下,国内龙头企业圣邦股份的产品仅有5900种,上海贝岭为4559种,这种数量上的差距不仅反映了技术积累的不足,也反映了国产厂家能卖的品种也很少。

只有政策的支持,资本就愿意投资一个人?

以小米早期团队成员创立的光帆科技为例,该公司在短短三个月内完成两轮累计1.3亿元融资,投后估值超过5亿元。光帆科技的成功,与其创始团队的“大厂光环”密切相关。

类似的案例还有Havivi,其创始人李勇曾参与天猫精灵销量三千万台的全过程,这让他在硬件产品的定义和供应链整合上得心应手。凭借这些经验,Havivi在2024年推出首款AI玩具后,不到一年实现了20万台的出货量。

硬件赛道的成长并不平坦,开模的周期通又很漫长,需要18至24个月,资金消耗量巨大,资本只是凭借这几个人的大厂经历就可以笃定未来一定有收获吗?

这种情况下,资本对大厂高管的青睐其实只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期,并不是对当前的产品的实际判断,有投资人也表示,早期的,硬件赛道更多只是被“情绪驱动”,其实背后也有很大的风险。

这种风险不仅在技术积累上,还涉及市场竞争。像国内的厂商大部分集中在中低端产品领域,喜欢打价格战,导致利润一直昂不去,没有钱投入高端产品的研究。

而在全球市场中,海外厂商通过IDM模式(集设计、制造、封测于一体)实现了全流程把控,具备更强的成本控制和市场响应能力。相比之下,国内厂商普遍采用的Fabless模式(仅负责设计与销售,生产交由代工厂完成),在高端市场的劣势更加明显。

正如一位行业专家所言:“政策可以创造机会,但实力决定成败。”

国产模拟芯片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漫长的上升期,政策红利为行业提供机会,但要真正跨越技术和市场的高墙,仍需时间和积累。

来源:小芳医学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