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汽机案例】某电厂6号机组抗燃油油质异常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2 00:00 1

摘要:6号机9月份小修时分两次补入了抗燃油,第一次是9月10日,补了约两桶油,化学进行了混油试验;9月15日起机后,发现有漏点,油位下降,进行了第二次补油,约半桶(6号机抗燃油油箱约7桶多油),此次既未进行混油试验,又未进行油质分析试验;9月16日取样时发现油质混浊

【事件经过】

6号机9月份小修时分两次补入了抗燃油,第一次是9月10日,补了约两桶油,化学进行了混油试验;9月15日起机后,发现有漏点,油位下降,进行了第二次补油,约半桶(6号机抗燃油油箱约7桶多油),此次既未进行混油试验,又未进行油质分析试验;9月16日取样时发现油质混浊。9月19日,送6号机抗燃油油样到电科院进行油质分析,所送油样外观混浊,明显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淡黄色透明液体,下层为黄色混浊液体。

【事故原因】

对6号机抗燃油进行了油质分析,结果见表1。其中运动粘度、密度、矿物油含量都超过《电厂用抗燃油验收、运行监督及维护管理导则》中的异常极限值(如表2),开口闪点与上次结果相比有明显降低,故认为此6号机抗燃油中混入了32号汽轮机油。

表1 检测结果

项目化验结果外观透明混浊、分层密度 (20℃) g/cm3/1.1196运动粘度 (40℃) mm2/s/上层33.7下层36.3凝点 ℃/-22开口闪点 ℃280246酸值 mgKOH/g0.130.081水分 %0.054上层0.051下层0.092体积电阻率(20℃),Ω·cm6.7×1096.86×109矿物油含量%(m/m)/>6

表2 运行中抗燃油油质异常值

项 目异常极限值外观混浊密度 (20℃) g/cm3运动粘度 (40℃) mm2/s与新油值差±20%矿物油含量%(m/m)>4开口闪点 ℃酸值 mgKOH/g>0.2水分 %>0.1体积电阻率(20℃) Ω·cm

抗燃油中混入汽轮机油后,系统继续运行将对机组造成严重危害:对系统伺服阀造成磨损和卡涩,油泄漏后(因闪点降低)会造成火灾。电厂尽快进行换油处理。

【防范措施】

(一)新油验收

1 抗燃油以桶装形式交货,取样按GB7597方法进行;

2 检验油样应是从每个油桶中所取油样均匀混合后的样品,以保证所取样品具有可靠的代表性;

3 发现有污染物存在,则应逐桶取样,并应逐桶核对牌号标志,在过滤时应对每桶油进行外观检查;

4 所取样品均应保留一份,准确标记,以备复查。

(二)运行中系统需要补加抗燃油时,运行人员应将运行油和新油送至化学试验班进行试验,化学人员应分别对运行油和新油进行油质分析及混油试验,合格后方可补入系统。抗燃油和矿物油有本质的区别,严禁混合使用。

(三)每次检修后、启动前均应做油质全分析,包括外观、密度、运动粘度、开口闪点、酸值、水分、体积电阻率等,启动24h后必须测定颗粒污染度。

(四)对库存抗燃油,应认真做好油品入库、储存、发放工作,防止油的错用、混用及油质劣化。

1 所购抗燃油,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

2 存油应分类、分牌号存放,油桶标记必须清楚;

3 应存放在清洁、阴凉和干燥的库房,并通风良好。

(五)建立健全技术管理档案

1 设备卡

设备卡包括机组编号、容量、调速系统装置、油压、油量、设备投运日等。

2 设备检修台帐

设备检修台帐包括油箱、冷油器、高中压调节阀和主汽门油动机、自动关闭器、油管路等部件的检查结果、处理措施、检修日期、补加油量以及累计运行小时数等。

3 抗燃油质量台帐包括新油、补充油、运行油的检验报告。

来源:虹电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