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7日,以色列财政部长斯莫特里赫在出席活动时,笑称巴勒斯坦加沙地带是一个“房地产富矿”,以色列目前“已完成拆迁阶段”,正与美国商谈战后土地瓜分比例。早在今年年初,特朗普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会谈后,便已在联合记者会上宣布居住在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应该被移至
投稿邮箱:wenhuazongheng@gmail.com
《文化纵横》邮发代号:80-942
✪ [意大利] 马韬(Matteo Capasso) [巴勒斯坦] 婉澜(Walaa Alqaisiya)
中国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 戎渐歆(访/译)
文化纵横编辑部
【导读】9月17日,以色列财政部长斯莫特里赫在出席活动时,笑称巴勒斯坦加沙地带是一个“房地产富矿”,以色列目前“已完成拆迁阶段”,正与美国商谈战后土地瓜分比例。早在今年年初,特朗普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会谈后,便已在联合记者会上宣布居住在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应该被移至别处,美国将“接管”并“拥有”加沙地带,进行经济开发。 加沙地带目前有超过50万人陷入饥荒,20万人流离失所,当地时间16日,联合国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包括东耶路撒冷)独立国际调查委员会发布报告,认定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对巴勒斯坦人犯下种族灭绝罪行。美以在此刻重提“瓜分加沙”,应当足以打破国际社会残存的幻想——特朗普与内塔尼亚胡的规划,并不是异想天开的荒谬狂言,而是精心谋算、步步为营的殖民设想。在这一语境下,以色列异常强硬的手段、国际援助与地区制衡格外疲软的效果,以及期望坐收渔利的美国在其中扮演的特殊角色,均能得到充分解释。 文化纵横专访了中国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讲师婉澜 (Walaa Alqaisiya) 与教授马韬 (Matteo Capasso)。二位学者长期致力于帝国主义、巴勒斯坦、阿拉伯地区研究,并同时担任学术期刊《中东评论》(Middle East Critique)的编辑。本次专访从加沙地带的饥荒问题切入,指出以色列政府当下的粮食政策,是长期以来对巴勒斯坦人民有计划的摧毁农业、掠夺土地、驱逐人口的定居殖民主义与种族灭绝策略的应用。以色列的根本目标不只是哈马斯,也绝不局限于加沙与约旦河西岸;在扩张主义的“大以色列”图景下,内塔尼亚胡试图重绘中东地图。这一战略期望,与美国在危机中迫切寻求巩固帝国主义统治的目标不谋而合。中国的崛起带来了建立和平共处、携手发展的替代性世界体系的希望,一旦阿拉伯政权重新寻求团结,中东地区重归稳定,将严重动摇美国通过分化与控制,在中东经营多年的帝国主义架构——彻底根除中东地区的任何抵抗力量,由此成为美以联盟不容退让的战略目标。 本文为文化纵横原创访谈,文中小标题为编者所加。供诸君参考,欢迎分享转发。
文化纵横新媒体 · 国际观察
2025年第36期 总第256期
加沙问题与巴以局势专访
文化纵横:8月22日,联合国有关机构发布的最新粮食安全阶段综合分析报告(IPC)正式宣布加沙有50万人正陷入饥荒。为什么联合国称这场灾难“完全是人为的,可以得到遏制和扭转”?事态发展至今,以色列政府究竟做了(或没做什么)?国际援助为何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马韬、婉澜:联合国对加沙饥荒“完全是人为的,且可以得到遏制和扭转”的判断,建立在数十年来有据可查的一系列政策之上。这些政策表明,以色列正系统性地控制着巴勒斯坦人获取食物的渠道。我们首先要理解,以色列自2007年正式开始对加沙地带实施的长期围困,是持续的殖民主义土地控制措施的重要一环。这种做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欧洲犹太复国主义定居者运动首次在制定了在历史沿革的巴勒斯坦地区( historic Palest ine,指现代政治边界形成之前,传统意义上属于巴勒斯坦地区的地理范围)夺取领土、控制农业的战略。这些做法,是当前日益加剧的人道主义灾难的基础,也为其创造了结构性条件。
▍控制粮食,历来是以色列殖民计划的结构性基础
从19世纪80年代最早的犹太复国主义定居点建立,到英国委任统治时期(1920—1948),定居殖民主义机构通过法律机制、经济压力和公然掠夺的方式,系统性地夺取了巴勒斯坦的农业用地。例如,犹太国民基金会 (Jewish National Fund) 以政策形式划定了“不可剥夺的” (inalienable) 仅限犹太人使用的土地,并实行劳工排斥,禁止巴勒斯坦人在犹太农场就业。以此为基础的领土控制和经济边缘化模式,在以色列国家政权建立(1948年)后被制度化。这一殖民框架蓄意扭转了巴勒斯坦的农业格局,使其由阿拉伯-犹太人混合耕种区,变为隔离的、犹太人农业占绝对主导的地区,并将巴勒斯坦人置于经济从属地位。
1967年占领加沙后,以色列巩固了对当地基础设施和粮食系统的全面控制,将这些长期存在的土地控制模式扩展到领土管理领域。占领初期,以色列一度鼓励加沙地带的农业生产,因为当地是廉价劳动力和农产品的来源;后期转而实施惩罚性的经济措施,并不意味着以色列背离了犹太复国主义,相反,这不过是其长期以来处理巴勒斯坦土地及生计的方式出现了演变。上述种种手段,蓄意破坏了巴勒斯坦的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业基础设施,形成一种旨在实施集体惩罚、系统性地制造粮食不安全的经济“去发展” (de-development) 政策 [1] , 其根源便是一个多世纪以来,有意使巴勒斯坦领土经济上无法独立、依赖外部管理的殖民土地控制措施。
2006年,以色列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的一位高级顾问阐述了这些政策背后的意图,明确了在加沙限制粮食的战略性:“我们的想法是让巴勒斯坦人食不果腹,但不至于饿死。” [2] 这一表态证明,限制营养摄入早已成为既定的统治工具,其目的是将人口维持在生存水平,同时避免出现可能引发国际干预的大规模伤亡。然而,当以色列在2007年宣布全面围困加沙时,这些控制机制通过精确的官僚手段得到了制度化。以色列卫生部官员制定了详细的电子表格,计算加沙人口的每日最低热量需求,根据预估的本地粮食产量,以确定应当允许多少外部粮食援助进入。计算的结果是,为了供养超过200万的人口,需要允许约131辆卡车以每周5天的频率进入加沙。 [3] 这种围困模式蓄意制造了经济依赖,到2023年,加沙约80%的居民依靠以色列控制下流入的援助获取基本营养。封锁系统性地摧毁了加沙的生产能力,将这片曾经部分自给自足的土地变成了一个几乎完全依赖外部援助的地区。 [4]
以色列政府领土活动协调处(Coordinator of Government Activities in the Territories,COGAT,隶属以色列国防部)在“被占领土”(即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始终维持着这种做法,确定巴勒斯坦人每人每天平均最低需要2279卡路里,相当于约1.836公斤食物。然而,以色列政府的数据显示,计算所得的需求与实际允许进入的粮食数量之间存在巨大差距。2025年3月至6月,仅有5.6万吨粮食进入加沙,不足最低需求的25%。国际人道主义组织目前估计,当地210万居民每月需要6.2万吨粮食才能满足基本营养需求,但即便在准入数量达到峰值的2025年,也只满足了这一基准的60%。 [5]
这种系统性操控导致的人员伤亡已经达到了灾难性的程度。医院记录显示,至少有66名儿童死于与营养不良相关的疾病,另有5000多名儿童被正式诊断出营养不良。《粮食安全阶段综合分析报告》预测,到2026年6月,将有13.2万名5岁以下儿童出现急性营养不良,5.5万名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以及2.5万名婴儿需要紧急营养干预。加沙当地医疗机构的数据显示,2025年7月的11天里,与饥饿相关的死亡人数超过了此前21个月冲突期间的死亡总数。
因此,联合国将这场危机归咎于人为——它源自政治决策,而非自然灾害或后勤上的不可能。
▍以色列意图彻底毁灭当地农业,为驱逐人口创造条件
除了控制援助流入外,以色列当局还实施了一项全面的农业毁灭战略,旨在永久摧毁加沙的粮食生产和自给自足能力。通过军事行动,以色列夺取了加沙29%的农业用地作为军事缓冲区,同时有计划地破坏了其余农田。以色列军队禁止所有捕鱼活动,摧毁农业设备和温室,并对农作物施用大量化学除草剂,导致超过三分之一的农业用地无法使用。到2024年底,军事行动已经破坏了近70%的农田,95%的牲畜因此死亡。 [6] 这一农业毁灭战略还包括对加沙水利基础设施的系统性破坏,而水利基础设施是任何可持续的粮食生产系统的支柱。以色列军队蓄意袭击水井、灌溉系统和水处理设施,使仅存的完好农田也无法正常耕种。作为加沙主要水源的地下水系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确保了未来任何恢复农业的尝试都将面临难以逾越的障碍。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双重攻击证明,以色列的周密计划,不仅意图消灭加沙当下的粮食生产,还要阻止当地在未来实现农业自给自足的任何可能性。
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攻击,再次复刻了犹太复国主义历史上的环境战,其目的是使巴勒斯坦领土变得不适宜居住。系统性地摧毁橄榄树林,将果树连根拔起,故意通过化学制剂污染农业用地,均是殖民时期一系列做法的延续:在犹太人定居点“让沙漠开花”(making the desert bloom) [7] ,同时使巴勒斯坦人的土地变得贫瘠而荒芜。毕竟,早在1948年,巴勒斯坦人便已遭受过生物战。 [8] 这种环境破坏具有双重目的:立即驱逐人口并长期改变领土,确保即使在冲突后重建,也无法恢复加沙的农业独立性。持续的军事行动加速了这种环境战,包括系统性地夷平农业区,摧毁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种子库与农业研究设施,以及攻击农业合作社和服务机构。 [9] 农业基础设施被蓄意列为攻击对象,而不是遭到附带损害,充分说明了摧毁粮食系统是以色列军队的战略目标之一,而非军事行动的不幸后果。
▍援助分发成为系统性控制与暴力的工具
当前的事态发展还证明,国际援助机制已转变为控制和暴力的工具,典型例子就是2025年5月成立的加沙人道主义基金会(Gaza Humanitarian Foundation,GHF)。尽管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号,GHF却将分发点设在以色列控制的军事区内,绝望的平民不得不集中于此,成为狙击手和无人机袭击的目标。开始运作以来,GHF分发点已有超过670人死亡,4000人受伤,巴勒斯坦人被迫做出两难选择:要么饿死,要么在冒着致命的武力威胁获取食物。那些成功得到援助物资的人还面临额外风险——有报道称供应的面粉中混入了成瘾性阿片类物质,还有以色列军事人员在分发点直接使用胡椒喷雾袭击民众。 [10]
这种将援助分发武器化的模式,有诸多先例可循。2024年2月的“面粉大屠杀”(flour massacre)便是一例:以色列军队向数千名等待分发粮食的巴勒斯坦人开火,造成至少112人死亡、760人受伤,幸存者浑身沾满鲜血和面粉,救护车却不被允许救助伤员。 [11] 空投食物同样可以是致命手段——没有附着降落伞的包裹会在下落时砸死巴勒斯坦民众,投到沿海水域的那些则使试图打捞的人们溺水而亡。 [12] 在本轮冲突爆发后的21个月里,总计104天的空投所提供的营养,仅相当于加沙总人口4天所需的食物。 [13]
国际援助之所以收效甚微,是因为它在数十年封锁所造成的依赖框架之内运作。尽管国际组织在埃及为加沙民众储备了粮食,但以色列当局阻止这些粮食的分发。有记录显示,国际机构与以色列官员之间的协商非但没有避免援助场所的暴力,反而助长了这种做法。人道主义车队多次遭到袭击,世界中央厨房(World Central Kitchen)的专员尽管事先通报了以色列军事当局,仍然被针对性地杀害,表明对援助行动的攻击是系统性的计划,而非意外事件。
联合国紧急救济协调员(UN Emergency Relief Coordinator)汤姆・弗莱彻(Tom Fletcher)将当下情境描述为一场“在一片肥沃土地上、距离食物仅几百米处发生的饥荒”,指出只要有足够的进入方式,这场饥荒本可避免,但“由于系统性的阻挠,粮食在边境堆积如山”。 [14] 这是一场全面的危机:超过20年的围困造就的依赖局面,精确计算的营养限制,系统性摧毁的粮食独立性,受控的援助流入,以及沦为暴力场所的援助分发点,共同解释了为何联合国官员将加沙的饥荒描述为一场完全人为制造且可以预防的灾难。这一切的核心目的,是使该地区不再适宜居住,从而为驱逐人口创造条件。
文化纵横:内塔尼亚胡的终极目标真的是他宣称的”彻底摧毁哈马斯“吗?以色列为何如此迫切地希望全面控制加沙,又为什么敢于以如此强硬的手段推进军事行动?
马韬、婉澜:将以色列宣称的目标定性为“彻底摧毁哈马斯”,从根本上歪曲了当前冲突的性质。这不是一场针对某个激进组织的战争,而是一场针对全体巴勒斯坦人民的系统性行动——是数十年来旨在消灭巴勒斯坦人并征服其领土的殖民暴力的延续。可以从三个核心论点出发分析这一事实:第一,哈马斯代表着一个合法的民族解放运动,其抵抗受国际法保护;第二,以色列的种族清洗行为针对的是整个巴勒斯坦社会,包括约旦河西岸等不受哈马斯实际控制的地区;第三,数十年来美国的外交保护使以色列有信心肆无忌惮地推行这种灭绝计划。
▍加沙冲突是针对全体巴勒斯坦人民的灭绝计划
首先,必须在恰当的历史背景中理解哈马斯,它是在长期占领和殖民统治条件下出现的民族解放运动。1982年,联合国大会第A/RES/37/43号决议明确了巴勒斯坦人民固有的自决、独立、领土完整、统一和主权权利,不受外部干涉,同时确认了他们通过一切可用手段,包括武装抵抗,为实现这些权利而斗争的合法性。 [15] 《日内瓦第四公约》(Fourth Geneva Convention)进一步保障了这种抵抗占领的权利,该公约要求占领国保护被占领人口的现状和人权。以色列系统性地拒绝接受这一框架,从根本上否定了巴勒斯坦人的自决权,从而使后者拥有了受法律保护的抵抗权。
将巴勒斯坦抵抗运动的性质描述成“恐怖主义”,是一种危险的企图,旨在将巴勒斯坦人定性为残忍、恐怖、毫无理性可言的野蛮人,以此为以色列对其施加的血腥的、无差别的大规模暴力辩护。 [16] 哈马斯已明确阐述了自己的立场,强调他们的斗争针对的是犹太复国主义,而非所有信教的犹太人;哈马斯并不会因宗教信仰而与犹太人作战,他们的作战对象,只是占领巴勒斯坦的犹太复国主义者。该运动于2024年发布的官方文件重申了这一立场,强调哈马斯反对基于民族主义、宗教或宗派理由迫害任何人或损害其权利,同时坚持他们的斗争专门针对犹太复国主义项目。 [17] 这与以色列的宣传策略形成鲜明对比,他们试图将反犹太复国主义的抵抗运动与反犹主义混为一谈。事实上,在2024年的那份文件中,哈马斯对犹太人在纳粹德国统治下遭受的迫害表示了明确的反对,并指出阿拉伯和伊斯兰教地区历来是犹太人和其他不同信仰、不同种族人民的安全避风港。
其次,认为这场冲突的核心是哈马斯的说法,与当地暴力的系统性升级,以及针对全体巴勒斯坦人——无论他们是否与哈马斯有关——的种族清洗的现实状况完全相悖。 加沙正经历着一场规模惊人的人道主义灾难:独立研究估计,到2025年初,直接死于暴力的人数超过8万,包括因基础设施和医疗系统被毁导致的间接伤亡在内,总死亡人数可能超过37万。 [18] 例如,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任命的负责调查1967年以来被占的巴勒斯坦领土人权状况的独立专家、联合国特别报告员弗兰切斯卡・阿尔巴内塞(Francesca Albanese)记录了以色列如何以殖民清洗的方式实施种族灭绝,其国家机构又如何针对性地摧毁巴勒斯坦社会的根基。她的报告详细描述了以色列当局清理“河流到海洋”(from river to the sea)之间的土地的行为,如何构成一场旨在将巴勒斯坦民族彻底消灭的种族灭绝运动。 [19] 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关国际法院已发布临时措施,命令以色列停止种族灭绝行为,并承认其占领是非法的,构成侵略行为,要求立即撤军并进行赔偿。
对巴勒斯坦知识分子和文化领袖的针对性攻击,揭示了这一灭绝计划的系统性。自2023年10月7日以来,以色列杀害的记者人数已超过美国内战、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南斯拉夫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期间死亡的记者人数总和。 [20] 以色列不仅有计划地消灭这些记录巴勒斯坦生活状况的人,还攻击那些保护巴勒斯坦文化与遗产的人,蓄意摧毁一个民族的知识与文化根基,实施一场学术灭绝和文化灭绝。 [21] 此外,以色列不仅关押了约10800名巴勒斯坦政治犯,试图通过大范围拘留瓦解巴勒斯坦公民社会, [22] 联合国还记录了在以色列拘留设施中系统性使用酷刑、性虐待和非人化待遇的情况。本轮冲突至今,至少有48名巴勒斯坦人在拘留期间死亡。
▍以色列正在系统性地吞并约旦河西岸
为了进一步理解以色列对全体巴勒斯坦人的攻击规模,我们必须同时关注约旦河西岸。尽管哈马斯在那里没有实际控制权,但当地的巴勒斯坦人仍然面临大规模种族清洗的严重风险。在战争掩护下,以色列持续推行其夺取巴勒斯坦土地、驱逐巴勒斯坦人民的长期计划。 [23] 自2025年1月以来,超过4万名来自杰宁、图勒凯尔姆和努尔沙姆斯的难民被强行逐出家园,近70人被杀害。我们两人刚刚从西岸探亲回来,亲眼目睹了这些政策的后果。约旦河西岸目前正经历着自第二次起义以来最严重的军事攻击:空袭,装甲推土机有计划地摧毁建筑以便发动突袭,拆除房屋,摧毁村庄和包括农田在内的关键基础设施。以色列国防部长授权增派军队,阻止4万名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返回北部地区,而在2023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定居者在以色列军队支持下发动的袭击,导致超过2275名巴勒斯坦人无家可归,其中包括1117名儿童。 [24]
以色列当局在约旦河西岸实施着系统性的吞并战略,并以立法的形式将其制度化,旨在使巴勒斯坦人的生活变得难以忍受。政府官员回绝99%的巴勒斯坦建筑申请,同时肆意扩张非法定居点,切断供水,拆除房屋,并允许武装定居者破坏作为巴勒斯坦经济基础的橄榄树林。2024年,以色列军队摧毁了1760座巴勒斯坦建筑,导致超过4250人流离失所,成为近二十年来最大范围的拆除行动;该年的定居者暴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共计发生了1400多起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件。身穿制服、训练有素的定居者组成了志愿营,模糊了军事力量与民间力量的区别,违反了国际法,进一步激化了冲突。这种通过遍布的军事检查站、路障和封锁网络实施的系统性压迫,严重限制了民众得基本服务的机会,将巴勒斯坦社区变成了露天监狱。目前在约旦河西岸,至少设有800个以色列军事检查站、关卡和门禁。在物理限制之外,这些控制措施还包括对公民社会的官僚制战争:以色列军队突袭了巴勒斯坦农业协会,并将其改建为军事前哨,同时系统性地拒绝向巴勒斯坦和国际人道主义工作人员发放许可和签证,导致超过62万巴勒斯坦人无法获得足够的基本服务。 [26]
随着以色列在加沙地带以史无前例的规模建设定居点和实际的吞并政策,领土扩张的本质暴露无遗。以色列当局正计划在被占领的东耶路撒冷以东的E1地区大幅扩大非法定居点,一旦建成,现有的大型非法定居点马阿勒阿杜明将会和耶路撒冷联通,有效地分裂西岸并孤立巴勒斯坦社区。实现这一规划需要征用近1214公顷巴勒斯坦土地,建造超过4000个定居单元。目前,超过50万定居者生活在约旦河西岸,另有22万在东耶路撒冷。 [27] 在以色列财政部长贝扎莱尔・斯莫特里赫的推动下,吞并进程不断加速。2024年6月,他将占西岸60%的C区的行政控制权由以色列军队转移至定居者机构,也就是所谓的“斯莫特里赫计划”(Smotrich Plan)。同月,约旦河谷共计12700德南(1德南合1000平方米)被侵占,这是自1993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单次土地征收。随后,以色列当局追认了五个“合法”定居点,批准了5255个住房单元在西岸各地建设。 [28] 与领土扩张同步进行的是对定居者民兵的系统化武装。极右翼人士、以色列国家安全部长伊塔马尔・本-格维尔宣布,自加沙战争开始以来,已有超过12万支枪械被分发给以色列定居者,另有数万人获得了有条件持枪许可。 [29] 军事化的定居者人口,成为国家支持下运作的私人军队,以恐吓巴勒斯坦社区,推动土地掠夺。
以色列有信心采用这种残酷而毫不退让的战术,源于西方列强,特别是美国数十年来给予的免责待遇。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使用否决权保护以色列免受问责的次数超过了任何其他国家,截至2023年12月,已否决了45项批评以色列的决议,略多于1945年以来美国所有否决次数的一半。在这些被否决的决议中,有33项专门涉及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领土的占领或对巴勒斯坦人民的待遇。仅在1982年至1990年间,美国就使用否决权支持以色列21次,几乎占美国支持以色列的总否决次数的一半,而自2001年以来,美国已14次使用否决权支持以色列。 [30] 美国政府及其西方盟友一直将以色列视为一个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国家,为其提供必要的掩护以维持长期占领。尽管75年来有超过900项关于巴勒斯坦权利的联合国决议,但以色列拒绝遵守其中任何一项,美国的否决权不断阻止联合国安理会追究其责任。
这样的掩护,使以色列能够顺利推行联合国专家所称的种族灭绝运动 [31] ,通过蓄意摧毁医疗、教育、粮食系统、住房和文化机构等生存基础,消灭巴勒斯坦这个民族。 [32] 以色列的战略意图很明确:在“摧毁哈马斯”的幌子下,它正在实施一项全面的巴勒斯坦人消灭计划,以彻底控制领土,完成殖民目标。
文化纵横:以色列能够为所欲为的另一重原因可能是,国际社会与地区力量始终未能对其形成有效制约。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以色列一家独大,会是未来地区格局的长期趋势吗?
马韬、婉澜: 对以色列的国际制约之所以无效,源于国际体系内部的根本结构性问题,以及对基层巴勒斯坦团结运动的系统性定罪。这种双重失败表明,西方列强不是以色列暴力行径不情愿的旁观者,相反,他们积极参与维持以色列的免责地位,同时压制民众对其占领和种族灭绝的抵抗。
▍触及西方帝国主义利益时,国际法形同虚设
在触及西方帝国利益时,旨在防止种族灭绝和战争罪的国际法律框架,被证明是完全不足的。正如学者所观察到的,这本质上是一场西方实行的种族灭绝,欧洲与北美的主要国家从一开始便积极支持,在外交和政治上庇护、资助和武装以色列的暴力行为,而不是“未能阻止”它。 [33] 如前所述,美国已在联合国安理会使用30多次否决权保护以色列免受问责,包括自10月7日以来的数次停火决议,尽管这些决议得到了全球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 [34] 2023年12月,193个联合国成员国中有153个投票支持停火,代表了世界绝大多数人口,但美国的一次否决就足以使这一民主意愿变得毫无意义。 [35] 这反映了联合国系统根本性的结构缺陷:少数国家与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民之间的权力严重失衡。安理会的否决机制允许个别西方国家决定联合国何时可以制止战争罪、危害人类罪或种族灭绝,实际上使国际法律体系服从于帝国利益。 [36]
即使国际刑事法院在2024年11月向内塔尼亚胡和前国防部长约阿夫・加兰特发出逮捕令,国际社会也未能执行这些措施,证明了如果没有主导国家的政治意愿,法律机制仍然是无效的。国际法院也同样遭到无视。虽然针对南非诉以色列的种族灭绝案件发布了临时措施,命令后者停止种族灭绝行为,但以色列公开违抗这些命令,并继续系统性地摧毁加沙,完全无惧惩罚。可见,当西方列强为违法国家提供外交掩护和军事支持时,国际法毫无意义。
▍西方各界积极压制巴勒斯坦解放运动,维系与以色列的同盟
与此同时,西方政府发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运动,为可能追责以色列政府的基层巴勒斯坦团结运动定罪。虽然少数进步国家采取了有意义的抵制措施,比如南非通过在国际法院提起种族灭绝诉讼引领国际努力,几个拉美国家(玻利维亚、哥伦比亚)与以色列断绝外交关系或召回大使(智利、洪都拉斯、巴西),绝大多数西方国家却积极压制“抵制、撤资和制裁”(Boycott,Divestment and Sanctions,BDS)运动,而不是履行其应有的法律义务,收回对占领国的支持。因其威胁要揭露西方在以色列占领和种族灭绝中的同谋关系,作为一项建立在反种族隔离斗争成功先例上的非暴力运动,BDS在欧洲和北美被系统性地定罪。2019年,德国联邦议员通过一项决议,将BDS的方法定性为反犹主义和纳粹时期对犹太人的抵制手段的复归,致使巴勒斯坦文化活动和学术会议被大范围取消。法国通过司法通告宣布,呼吁抵制以色列产品的行为属于犯罪,尽管欧洲人权法院在2020年只是部分限制了这些做法。2023年7月,英国通过立法,规定在公共场合的抵制行为是非法的,明确保护以色列本土,以及“被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与“戈兰高地”免受任何未来的抵制运动。这一法案直接表达了对非法占领的支持,违反国际法。这种系统性定罪表明,当国际法与帝国利益发生冲突时,西方国家放弃了他们所宣称的对国际法的承诺,不惜将法律制度武器化,用以对付要求占领国承担责任的本国公民。
通过国际大屠杀纪念联盟(IHRA)的定义将反犹主义指控武器化,已成为压制对以色列政权的合法反对和批评的有力工具。学术研究证明,IHRA的定义将“犹太性”(Jewishness)与“以色列性”(Israeliness)混为一谈,以保护犹太复国主义至上政权免受批评,并将巴勒斯坦问题变成一个需要采取额外镇压手段的特殊问题。 [37] 这一框架使大学、政府和公共机构能够剥夺巴勒斯坦人及其支持者的言论和集会自由权利。支持巴勒斯坦解放的学生运动受到了特别严厉的镇压,抗议者根据反恐法律被拘留,参与巴勒斯坦团结活动的国际学生的签证被吊销。最近在美国和欧洲各大学开展的学生营地运动,遭到了警方的暴力镇压和法律迫害,学生们因组织抗议活动以迫使大学从武器制造商撤资并公开反对种族灭绝而被定罪。 [38] 尽管其社区成员广泛支持这些运动,大学本身已成为国家、行政和企业利益实施机构暴力的场所,通过解雇员工、吊销学生签证,以压制要求撤资和抵制的呼声。美国还将这种镇压扩展到国际人员,比如违反国际法规定,对记录以色列种族灭绝行径的联合国特别报告员弗兰切斯卡・阿尔巴内塞实施制裁,并拒绝向巴勒斯坦护照持有者发放签证。这样的集体惩罚,违反了国际法律原则。 [39] 对公民社会的系统性攻击也证明,西方学术界和机构已成为定居者殖民前哨,将以色列的控制扩展到犹太复国主义国家的边界之外。 [40]
▍阿拉伯政权服从美国霸权,加入了与西方的同谋
对以色列的国际制约的结构性失败更为明显的表现是,阿拉伯政权也加入了同谋。这些国家系统性地放弃了对巴勒斯坦的历史团结,转而服从于美国的霸权。由此,地区大国不仅未能制约以色列政权的暴力,反而通过与以色列建立正常化关系积极助长这种暴力。在地区层面,阿拉伯国家已被系统性地“去阿拉伯化”,从潜在的抵抗力量转为使巴勒斯坦臣服的工具。阿拉伯的统治阶级当下的态度,戏剧性地扭转了几十年前以阿冲突的态势,彼时的阿拉伯国家清楚地知道,在它们中间建立一个现代的、扩张主义的西方定居者殖民国家,将会带来怎样的生存威胁。即使自身仍依赖西方列强并处处受限,在充分认识到殖民性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将对该地区的自决权产生根本性挑战的前提下,1948年,阿拉伯国家还是派出了军事分遣队,为巴勒斯坦而战。
从抵抗到投降的系统性转变,始于1967年的失败。此后,美国锲而不舍地将巴勒斯坦问题与当地任何愿意协作的阿拉伯支持力量割裂开来。美国国务院文件将这一过程明确描述为“阿拉伯人的去阿拉伯化”,也即使他们接受包括“支持以色列”在内的西方价值观。[41]173年战争后,这一过程急剧加速,转变的高潮出现在1978年,埃及签署了《戴维营协议》(Camp David Accords),任凭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殖民统治下自生自灭,以换取对西奈半岛的有限主权和美国每年的财政支持。这随后成为阿拉伯国家屈服的模板:西方的关注和财政支持的回报,令阿拉伯统治阶级垂涎欲滴,而持续抵抗以色列的代价对他们所在的社会来说,似乎又高得令人生畏。
当前加沙的种族灭绝暴露了阿拉伯统治政权在道德和政治层面的彻底破产,同时加速了《亚伯拉罕协议》(Abraham Accords)框架中嵌入的正常化议程。加沙种族灭绝从未偏离当地的区域一体化计划,相反,它是推进美国-以色列共同愿景中的一环,即建立一个巴勒斯坦抵抗组织被彻底消灭,阿拉伯国家完全融入以色列主导的地区秩序的中东世界。从阿拉伯政权在种族灭绝期间采取的具体行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前景:沙特阿拉伯承诺在4年内向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并拒绝将停止向以色列运送武器作为提供援助的条件;卡塔尔承诺与美国完成价值1.2万亿美元的经济交易,包括向特朗普赠送4亿美元的飞机,并对加沙的灾难保持沉默;约旦和阿联酋继续直接向以色列军队提供食品和援助物资;尽管塞西总统公开谴责以色列在加沙实行“系统性的种族灭绝”,埃及还是在2025年8月与以色列签署了一项创纪录的350亿美元天然气协议,将现有协议中“至2024年从以色列利维坦气田进口13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条款进一步扩大。这些行动表明,当前阿拉伯统治阶层的利益,与维持以色列主导的地区架构紧密相连。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必须讨论阿拉伯政权正公开推动的裁军议程如何远远超出加沙问题的范畴,涵盖整个抵抗轴心。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明确表示,除非哈马斯交出武器,并在治理中不发挥任何作用,否则它们不会在财政上或实际上参与加沙的重建。约旦提议将3000名哈马斯成员驱逐出加沙,而埃及提出的停火协议包括要求该组织裁军的条款。这些政权同时施压要求黎巴嫩真主党裁军,并支持旨在削弱伊朗能力的西方制裁。这些要求极具系统性,证明存在一种协调一致的力量,意图消除从加沙到贝鲁特,再到德黑兰的任何武装抵抗能力。这一地区裁军项目的关键,在于阿拉伯政权的不团结以及被武器化的宗派分裂,这些分裂使潜在的抵抗力量变成一盘散沙。当地的买办政权没有推动可能挑战以色列扩张的泛阿拉伯团结,反而积极培养逊尼派-什叶派的对立,巴勒斯坦内部的派系分裂,以及相互竞争的民族主义,以防止对以色列侵略的统一回应。数十年来,美国-以色列的这一政策,成功分裂了阿拉伯地区的政治团结,其直接表现就是加沙种族灭绝期间阿拉伯国家缺失的协调行动能力——没有紧急峰会、没有集体经济措施、没有统一的外交战略。
要求巴勒斯坦投降的主导势力,与1982年迫使阿拉法特离开贝鲁特时如出一辙,后者最终导致了萨布拉和夏蒂拉的大屠杀。如今,同样的阿拉伯政权暗中渴望加沙抵抗力量的失败,并将其视作地区关系正常化的最后一步。记者鲍勃・伍德沃德透露,阿拉伯官员私下向美国领导人保证,他们支持以色列旨在解散巴勒斯坦武装抵抗的侵略行为,他们主要关心的问题并不是对平民的大规模杀戮,而是巴勒斯坦人受苦的图像可能在本国社会内部引发动荡。[42]数十年来精心谋划的疏远策略、政治操纵和不断变化的地区优先事项,在此刻收获了至高的回报:当地统治阶级宁愿将政权的存续置于道德规范,甚至国家安全要务之上。
▍加沙问题可能只是更大范围地区冲突的前奏
阿拉伯-伊朗地区的未来走向,如今在内塔尼亚胡“大以色列”的扩张愿景,和未结束的地区战争之间危险地摇摆着。许多观察家未能理解的是,从一开始,这场冲突就是地区性的,因为巴勒斯坦所代表的地区性问题,会威胁西方帝国主义在该地区确立主导地位的整个架构——我们将在后面的问题中详细解释这一点。内塔尼亚胡声称,他肩负着与大以色列愿景相关的历史与精神使命,揭示了他的犹太复国主义野心的远远超出加沙和约旦河西岸,一路延及黎巴嫩、叙利亚、埃及、约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和土耳其。 [43] 自2023年10月以来,以色列实现了曾经遥不可及的外交政策目标,系统性地削弱了它认为对这一扩张项目构成威胁的力量。凭借美国和欧洲的武器,以色列不仅在加沙实施种族灭绝,还严重削弱了黎巴嫩的真主党,并在实现一度被放弃的政权更迭目标后占领了叙利亚的更多领土,轰炸了也门的安萨尔阿拉,消灭了伊朗高级领导人,并违反现有的安全协议,夺取了加沙与埃及的边界控制权。
然而,以色列明面上的主导地位掩盖了潜在的矛盾。事实上,军事斗争远未结束。抵抗轴心确实被严重削弱,但战事的拉长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新的冲突,和潜在的超越地区范畴的转折点。从以色列-美国的角度,他们显然将彻底消灭以伊朗为首的抵抗轴心列为目标之一,且认为当前时刻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机会,有望粉碎地区抵抗势力,并实现德黑兰的政权更迭。然而,近期的几次交火暴露了以色列力量的局限性,伊朗证明自己有能力承受以色列的打击,并以特拉维夫市中心倾泻的导弹雨回敬。也就是说,犹太复国主义政权无法与伊朗单独较量。
如果进一步考虑各行动主体的战略考量,地区战争的维度将变得更加复杂。尽管情报不足,但真主党似乎正在成功重建,以色列军事战略家意识到,如果再次挑起与伊朗的冲突,而真主党选择加入地面战场,他们将会面临一场生死存亡的战斗。如果黎巴嫩真主党和也门安萨尔阿拉发动全面进攻,伊朗又同时向北占领的巴勒斯坦地区发射弹道导弹,那么以色列极有可能在地面战场败北,并失去巴勒斯坦北部的大量领土。如果以色列真的花费2~5年时间全面投入占领加沙的行动,他们在北部战线将会处于弱势,上述情形便更有可能发生。
因此,我们必须牢记,战事延长,意味着战斗绝对没有结束。所有行动主体都将继续战斗,因为仍有太多事情悬而未决,任何一方都无法接受眼下的僵局。以色列-美国拒绝结束在加沙的种族灭绝,因为完全粉碎抵抗轴心是他们的最低要求。相应地,抵抗力量也认识到,一旦屈服,他们就将被彻底抹除。未来的地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以色列必将继续以一切可能的手段削弱真主党、也门和伊朗——大以色列规划中容不下他们。在战争结束之前,每一次冲突升级都有可能使局势急剧逆转。根本矛盾在于,尽管以色列依靠军事实力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只要抵抗力量仍保留着战斗的能力和意愿,区域霸权的战略目标就难以实现。当下的状况并不足以宣告以色列的胜利,事实上,这是事态的危险升级。究竟是阿拉伯-伊朗地区被扩张主义的大以色列彻底主导,还是长期战争的代价将犹太复国主义项目本身拖垮,我们终会看到结果。在这种情形下,抵抗轴心的明显削弱或许是暂时的,因为无休止的战争会不断激发新的矛盾,带来新的抵抗与地区变革,而这些可能性无法仅靠当前的权力配置预测。
文化纵横:当然,我们也得谈谈美国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自20世纪中叶以来,以色列始终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牢不可破的战略盟友,这对美国来说意味着什么?具体到此次加沙冲突,以色列的军事目标,为什么对美国来说也如此重要?
马韬、婉澜: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革命领袖毛泽东的话,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这个问题。在北京会见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时,毛主席富有先见之明地指出,以色列和台湾地区都是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活动基地,他们为阿拉伯人创造了以色列,为中国创造了台湾,二者服务于相同的目标。这一观察的关键之处在于,它提示我们应将美国在加沙人道主义危机中对以色列的坚定支持,与我们所说的“美国主导的帝国架构”结合起来。换言之,要理解美国从美以联盟中获得了什么,需要考察美国如何将以色列作为主要执行者,实现对阿拉伯地区的统治——剥夺地区国家的政治自主权,并确保帝国在该区域的持续控制。
▍控制阿拉伯地区,对维系美国帝国架构至关重要,以色列是其军事前哨
美以关系源于美国二战后的全球霸权战略。随着欧洲殖民列强的衰落,美国以“门户开放”的自由贸易政策为幌子,实现了全球体系的美国化,以服务于美国资本的需求。在这一广阔的帝国战略中,阿拉伯地区因其丰富的石油财富而占据独特地位,对该地区的政治控制对于维持美国的全球经济主导地位至关重要。在该地区,美国制定了双重战略:以色列作为军事前哨,海湾君主国作为美元计价的石油销售的保障者。 [44]
海湾君主国通过复杂的金融依赖和军事保护机制发挥作用。 它们同意以美元出售石油,并购买美国国债、采购美国武器,使这部分收入系统性地回流到美国国库中。每卖出一桶石油,美国的金融主导地位便加强一分,海湾国家对美国军事保护的依赖也更进一步,创造出一套辐射全球经济的自我强化机制。海湾君主国扮演着双重角色:在国内,他们阻止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社会进步的政府出现,因为这样的政府可能会将石油资源国有化;在地区层面,他们致力于为美国的战略目标提供财政资源,资助军事干预和代理战争,以削弱、分裂敌对组织。这种安排需要美国提供充足的军事承诺。美国在海湾地区设有大规模的军事设施:第五舰队总部设在巴林,科威特驻扎着1.3万名美军,卡塔尔拥有美国在中东最大的军事设施乌代德空军基地,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也驻扎着配有战斗机和爱国者导弹的美军。 [45]
在海湾君主国为帝国控制提供金融架构的同时,以色列充当了这一体系的军事执行者。1943年至2023年间,美国向以色列提供了1600亿美元的援助,作为美国主导的帝国主义集团的军国主义投资。在巴拉克·奥巴马——近年来“最进步”的总统任职期间,美国向以色列提供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援助,金额高达330亿美元。 [46] 这不是简单的财政支持,反而更接近一种宪兵体系。以色列是美国实现五角大楼“全谱主导”(Full-Spectrum Dominance),即对整个阿拉伯世界空中、陆地、海上、太空和信息领域实施完全控制的主要工具。 [47] 通过与美国的战略联盟,以色列获得了类似代理宗主国的地位,使其作为美国的地区执行者,确保阿拉伯国家长期处于分裂、依赖状态,无法发展可能挑战美国霸权的自主政治项目。 [48] 事实上,以色列在历史上与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也门、伊朗等国都发生过战争。
这种同盟关系的基础是犹太复国主义。这一意识形态,巧妙地融合了神话-宗教叙事,军国主义、民族主义、以及扩张主义的愿望,激起了美国基督教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强烈共鸣。它促成了一个跨国联盟,动员不同的受宗教驱动的群体——主要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建立一个殖民国家,并为针对巴勒斯坦人的灭绝项目辩护。二者的目标在此有机结合:美国认为控制阿拉伯地区对帝国的延续至关重要,以色列则使控制成为可能。阿拉伯国家无法发展自主的军队,制定独立的经济政策,或实现技术进步;此外,它们必须通过正常化进程和承认过程,公开展示臣服态度。为了延续这一体系,阿拉伯世界需要长期保持不稳定状态,确保不会出现统一的阿拉伯政治组织,挑战以色列-美国的主导地位,或支持巴勒斯坦的反殖民抵抗运动。上文提及的《亚伯拉罕协议》就是这种战略的明证。
▍支持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是美国于危机中维系帝国的最激进尝试
然而,本世纪以来,这一帝国架构经历了百年未有的剧烈变化,其核心便是中国对主权的坚定保护,及其惊人的经济-技术崛起。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对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侵略,以及在该地区的其他干预,证明它越来越依赖系统性的破坏以维持对西亚地区的控制。由于无法在当地建立合法的治理结构,或赢得民众支持,美国调整了战略,从试图建立顺从的政治组织,转向单纯阻止该地区的任何自主发展。
这种关系如今的运作模式是“通过浪费积累”(accumulation by waste)——在这种政治经济体系下,系统性破坏本身既有利可图,又面临政治风险。 [49] 一方面,战争、军国主义和对生命的挥霍,成为生产领域的一部分,而不是其无用的副产品。在创造剩余价值的过程中,有目的的破坏既是投入,也是产出,使杀戮和浪费成为美国主导的金融资本积累体系下生产的内在属性:每一颗投下的炸弹,每一个被摧毁的基础设施目标,每一条被消灭的生命,都融入了从五角大楼承包商到华尔街投资公司的庞大工业网络,形成了一种帝国主义的浪费市场。另一方面,战争造就了依赖外部援助的人口,分裂了社会结构,并消除了发展独立政治制度的物质基础——我们已在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目睹了这种状况。通过将阿拉伯社会置于永久的危机和重建状态中,美国确保了各国对自己的持续依赖,并阻止了任何可能挑战帝国控制的替代性政治项目的出现。当然,这种做法未能建立可持续的亲美政权,但通过精心控制的混乱状态,以及与海湾君主国、以色列、土耳其的密切合作,足以维持美国的主导地位。
因此,无论哪个政党控制华盛顿,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都是一致的。这一联盟服务于美国的根本经济利益,可以超越国内政治分歧。当前加沙的种族灭绝是这一背景下最激进的尝试,旨在延续并巩固维持这种帝国主义社会再生产模式所需的积累条件。不过,这场种族灭绝运动的勃勃野心远远超出加沙地带本身——它想要彻底重绘区域地图,成为21世纪新的《赛克斯-皮科协定》(Sykes-Picot Agreement)。 [50] 已被特朗普派驻更广泛的东地中海和高加索地区的美国驻土耳其大使汤姆・巴拉克(Tom Barrack),直白地描述了这种扩张主义愿景:“在以色列看来,《赛克斯-皮科协定》划的那几条线毫无意义。为了保护以色列人和他们的边界,这些人会去任何他们想去的地方,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 [51]
这种态度,进一步反映在内塔尼亚胡公开讨论的大以色列愿景中:他不仅要消灭巴勒斯坦抵抗运动,还要系统性地瓦解任何有能力挑战以美主导地位的地区力量。因此,加沙战争只是更广泛的地区冲突的开端,其最终目标是瓦解任何试图争取自治空间的社会政治组织,比如黎巴嫩真主党,也门的安萨尔阿拉,或伊朗政府。根本问题还是政治自治:美国和以色列不能容忍该地区存在任何独立的政治组织,无论是泛阿拉伯主义还是抵抗轴心。
▍当下冲突的本质,是破坏vs和平的国际秩序之争
总体而言,美国现在愿意如此公开地支持和纵容种族灭绝,是因为巴勒斯坦抵抗运动在这个体系面临数十年来最大挑战的时刻,对整个帝国架构构成了生死攸关的威胁。“阿克萨洪水”(Al-Aqsa Flood)行动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使巴勒斯坦问题重新回到美国地区政治谋算的核心地位,有效扰乱了长期以来的正常化努力。它表明,尽管经历了数十年的分裂和控制,阿拉伯-伊朗联合抵抗的潜力仍然存在。在坚持不懈地维护自身权利、身份和与土地的联系的过程中,巴勒斯坦抵抗运动充分证明了它的韧性和适应性,揭露了以色列殖民统治的道德破产。 [52]
种族灭绝不仅是美国浪费驱动型体系的缩影,也是向所有可能挑战美国帝国主导地位的人发出的一个信号:这就是抵抗者的下场。更根本的是,它表明依赖破坏和混乱的美帝国主义,无法与任何基于建设、发展与和平共处的国际关系替代模式相容。
当下是重要的历史转折点,美国无法承受西亚地区重归稳定,因为这将不可避免地促成替代性的经济伙伴关系,比如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并可能破坏支撑美国全球金融主导地位的美元计价石油体系。因此,加沙和更广泛的地区不仅是宗教冲突的场所,也是完善“系统性破坏”战略的实验室,这是美国在多极化出现的时代的帝国战略核心。作为对抗任何挑战其霸权的力量的武器和启动器,美国对加沙冲突的态度,证明其早已超越宗教或种族领域——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全球秩序模式之间的斗争。中国这样的新型大国,呼吁基础设施建设、经济伙伴关系、尊重双方主权,美国则部署军事基地、实施制裁和代理冲突。这种对比揭示了更深层的矛盾:前者寻求在建设和稳定中蓬勃发展,后者则依靠破坏和人为制造的混乱来维系自身的主导地位。
美国与以色列的联盟至关重要,正是因为它将即时战略利益与对帝国的长期必要性结合了起来。以色列为美国在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地区提供了军事化的前沿基地,而持续的冲突则创造了维持基于系统性破坏而非建设的全球体系所需的条件。这一严峻现实,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美国与中国对立,中国的建设能力和和平共处的和谐愿景,对一个只能通过延续混乱、分裂和人类苦难而生存的帝国构成了致命威胁。
至此,我们可以回看毛泽东将以色列和台湾地区并列的具有前瞻性的洞见。战略逻辑是一致的:西亚的不稳定不仅服务于即时的帝国控制,还服务于遏制中国崛起的长期目标。叙利亚的崩溃就是这种关系的例证,国家主权的瓦解创造了可被武器化以对抗中国利益的条件——比如反对派力量中出现的维吾尔族士兵。如果美国在西亚的规划得逞,自主国家被系统性削弱,地区抵抗力量被消灭,中国将面对从其西部边境出发、穿过中亚、直到地中海的不稳定弧线。这不仅会严重威胁“一带一路”倡议的连接性,还会从根本上挑战中国的和平发展模式,使其被旨在消耗资源、阻止替代经济伙伴关系建设的永久冲突区域包围。因此,加沙的利害关系远远超出了巴勒斯坦解放,它关乎未来任何基于相互合作而非帝国统治的多极秩序建立的可能性。
编辑 | RJX
参考资料(向上滑动查看)
[1]https://www.palestine-studies.org/en/node/1649448
[2]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5/jul/31/the-mathematics-of-starvation-how-israel-caused-a-famine-in-gaza
[3]https://www.palestine-studies.org/en/node/1657646
[4]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5/jul/31/the-mathematics-of-starvation-how-israel-caused-a-famine-in-gaza
[5]https://www.palestine-studies.org/en/node/1657646
[6]https://mp.weixin.qq.com/s/TypTYZBAMn_x8pQr301ttQ
[7]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0263206.2022.2122448
[8]https://www.albustanseeds.org/news/protectingseedheritage-c4lc7-a2j3l-lz4wl-ym9cd-bcrdy-h3wwp-2gs9a-jz9k5
[9]https://www.palestine-studies.org/en/node/1657646
[10]https://www.ohchr.org/en/press-releases/2024/03/un-experts-condemn-flour-massacre-urge-israel-end-campaign-starvation-gaza
[11]https://www.palestine-studies.org/en/node/1657646
[12]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5/jul/31/the-mathematics-of-starvation-how-israel-caused-a-famine-in-gaza
[13]https://news.un.org/en/story/2025/08/1165702
[14]https://www.ebb-magazine.com/essays/the-palestinians-inalienable-right-to-resist
[15]https://electronicintifada.net/content/worse-isis-debunking-israeli-propaganda/38941
[16]https://www.palestinechronicle.com/wp-content/uploads/2024/01/PDF.pdf
[17]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9436149.2025.2538359?src=exp-la
[18]https://www.ohchr.org/en/press-releases/2025/03/tragedy-foretold-and-stain-our-collective-humanity-special-rapporteur-warns
[19]https://watson.brown.edu/costsofwar/papers/2025/Journalists
[20]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9436149.2024.2384009 (参见婉澜的研究)
[21]https://addameer.ps/
[22]https://www.ohchr.org/en/press-releases/2025/03/tragedy-foretold-and-stain-our-collective-humanity-special-rapporteur-warns
[23]https://www.ohchr.org/en/press-releases/2025/03/tragedy-foretold-and-stain-our-collective-humanity-special-rapporteur-warns
[24]https://views-voices.oxfam.org.uk/2025/02/west-bank-new-level-of-oppression/;https://msf-crash.org/en/conferences-debates/human-shields-when-humanitarian-law-turns-against-war-victims
[25]https://views-voices.oxfam.org.uk/2025/02/west-bank-new-level-of-oppression/
[26]https://news.cgtn.com/news/2025-08-15/Israeli-far-right-minister-backs-contentious-West-Bank-settlement-plan-1FQQxFi1QRy/p.html
[27]https://views-voices.oxfam.org.uk/2025/02/west-bank-new-level-of-oppression/
[28]https://www.aa.com.tr/en/middle-east/over-120-000-firearms-distributed-among-israeli-settlers-since-gaza-war-minister/3354318
[29]https://globalaffairs.org/commentary-and-analysis/blogs/how-us-has-used-its-power-un-support-israel-decades
[30]https://www.ohchr.org/en/hr-bodies/hrc/co-israel/index
[31]https://www.ohchr.org/en/press-releases/2025/08/un-experts-appalled-relentless-israeli-attacks-gazas-healthcare-system
[32]如需相关案例,参见https://genocidescholars.org/wp-content/uploads/2025/08/IAGS-Resolution-on-Gaza-FINAL.pdf
[33]https://www.aljazeera.com/news/2023/10/26/how-the-us-has-used-its-veto-power-at-the-un-in-support-of-israel
[34]https://www.un.org/unispal/document/us-vetoes-resolution-on-gaza-which-called-for-immediate-humanitarian-ceasefire-dec8-2023/
[35]https://www.openglobalrights.org/failures-un-israel-palestine-conflict/
[36]https://news.cgtn.com/news/2025-06-05/U-S-vetoes-UN-Security-Council-draft-resolution-over-Gaza-1DX8e2SIxag/index.html
[37]https://mp.weixin.qq.com/s/0XPUjV9a4UBivHlc2CH60w
[38]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9436149.2024.2383827
[39]https://www.state.gov/releases/office-of-the-spokesperson/2025/07/sanctioning-lawfare-that-targets-u-s-and-israeli-persons
[40]有关西方学界针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更详细论述,参见婉澜即将出版的著作:
https://www.routledge.com/Palestine-and-the-Western-Academe-Fighting-the-Exception-Defending-Epistemic-Justice/Alqaisiya-Perugini/p/book/9781041004912?srsltid=AfmBOoptti1Y1HjqCUwugi77N6DRnNvFiDtR3WW5VGad_24AZCTI5Lj8
[41]https://academic.oup.com/north-carolina-scholarship-online/book/24070/chapter-abstract/185472402?redirectedFrom=fulltext
[42]https://www.middleeasteye.net/big-story/gaza-genocide-arab-regimes-became-enemy-within-how
[43]https://english.almayadeen.net/articles/opinion/the-coming-war-on-iran-will-be-regional--perhaps-internation
[44]http://marxism.cass.cn/en/ScholarsProfiles/202410/t20241010_5790004.shtml
[45]https://news.cgtn.com/news/2025-06-24/Chart-of-the-Day-Mapping-U-S-military-bases-in-the-Middle-East-1EsBt3wCQ12/p.html
[46]https://www.scienceopen.com/document_file/564bd46d-7fe0-48b9-924a-7380d8142962/ScienceOpen/WRPE_14_4_Matteo Capasso.pdf
[47]https://www.anti-imperialists.com/blog/al-aqsa-flood-full-spectrum/
[48]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10.1177/22779760241228157
[49]参见马韬即将出版的著作:
https://www.routledge.com/The-Imperialist-Question-in-Middle-East-and-North-Africa/Capasso-Kadri/p/book/9781041013822?srsltid=AfmBOoqHq1mIjE1GqG0jgyG5gwr90QzYq296CYuqUkNLT2ULysDSOe-5
[50]https://english.almayadeen.net/news/politics/western-strategist--sykes-picot-was-not-enough-division--mor
[51]https://www.middleeasteye.net/news/israel-sees-sykes-picot-borders-us-envoy-tom-barrack
[52]https://worldmarxistreview.org/index.php/wmr/article/view/47
来源:文化纵横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