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打造!探秘化橘红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8 16:41 1

摘要:自2021年9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化州市筹建化橘红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以来,化州市委、市政府锚定“高标准创建、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目标,以“五大任务”为核心、“六注重六强化”为抓手,推动示范区建设“四大目标”全面达成预期,让地理标志成为化橘红产业提质、县域转

自2021年9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化州市筹建化橘红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以来,化州市委、市政府锚定“高标准创建、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目标,以“五大任务”为核心、“六注重六强化”为抓手,推动示范区建设“四大目标”全面达成预期,让地理标志成为化橘红产业提质、县域转型、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谱写了地理标志赋能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四大成效凸显

地理标志释放多维价值

经济效益跃升,成县域经济“增长极”

示范区建设推动化橘红产业实现量级突破。

全产业链年产值从创建前的49亿元飙升至115亿元,增幅达135%;

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从15家增至67家,增长3.5倍,覆盖区内85.9%的化橘红生产加工企业,用标企业直接年产值达42亿元。

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从15家增至67家,增长3.5倍,覆盖区内85.9%的化橘红生产加工企业,用标企业直接年产值达42亿元。

如今,化橘红产业已从地方特色产业,成长为拉动化州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社会效益凸显,筑强县富民“支撑台”

化橘红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当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目前,化州化橘红种植面积达13.2万亩,覆盖14个乡镇、240个行政村,带动35万余人就业,年产鲜果7.5万吨、干果1.5万吨。产品矩阵持续丰富,涵盖药品、食品、保健品、文创等多个领域。值得关注的是,化橘红成功列入药食同源物质目录,打破产业发展边界。

以此为契机,化州打造“中医夜市”“礞石音乐节”“礞石啤酒嘉年华”等特色活动,吸引超百万游客参与;2024年广东省“中国农民丰收节”将化橘红作为首推土特产,推动产业实现“食用+药用”双轨并行,让“一片叶子”撑起万千农户的“致富梦”。

生态效益释放,树绿美发展“新标杆”

化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化橘红产业为纽带,推动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成为粤西地区唯一入选第六批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县级市。同时,化州严把化橘红质量关,产品检验合格率常年保持100%。以化橘红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快速崛起,助推化州成功获评“中国长寿之乡”,“化橘红之乡康养度假之旅”入选首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实现“产业绿”与“生态美”的双向奔赴。

辐射作用增强,当乡村振兴“动力源”

作为“中国化橘红之乡”、粤西最大中药材集散地,化州以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带动南药等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其中,广东农垦南药种业创新园获评“广东十大种业创新园”,示范带动2万余名农民投身南药种植。化橘红的“品牌名片”越擦越亮:

2022年以110.9亿元品牌价值入选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声誉榜;

2023年获评十大“广货好手信”之首、“粤地优品”广东高品质地理标志一等奖;

2024年以848.7的品牌声誉指数跃居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中药材)区域公用品牌声誉TOP100榜单第四位。

其发展经验被光明日报、中国知识产权报等权威媒体推广,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成为全国地理标志赋能乡村振兴的典范。

“六注重六强化

构建全链条保护发展体系

注重政府主导,强化高位推进聚合力

化州将示范区建设纳入“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体系:

省级层面,广东省政府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其列为2022—2023年省部共建重点项目;

市级层面,茂名市成立化橘红产业提升小组,将其纳入“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全产业链布局;

县级层面,化州市委、市政府将其列为重点工作,通过化州市委书记专题会、市长专题会常态化统筹推进,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形成“上下协同、齐抓共管”的创建格局。

注重政策扶持,强化支撑保障稳根基

☑ 立法护航。出台《茂名市化橘红保护发展条例》,从道地性保护、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提供法律支撑;修订《化橘红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规范标志使用与监管。

☑ 金融赋能。茂名市印发《金融支持化橘红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推出17条针对性扶持措施,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 规划引领。编制《化橘红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化橘红国家地理标志示范区建设细化方案》及“化橘红产业发展七大行动方案”,明确发展路径。截至目前,化橘红种植基地万亩以上种植基地2个,千亩以上基地12个,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注重体系建设,强化质量管理提品质

☑ 构建标准体系。累计制定化橘红产业标准14项(创建前仅2项),其中省级标准涵盖化橘红胎中药材与食品安全,市级标准覆盖种植、采收、加工、溯源等全流程,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标准化管控。

☑ 完善检测体系。引导企业投入3000余万元,建成化橘红检验检测中心,联合中国检测集团成立“中检广东化橘红产业链发展支持分中心”,指导5家用标企业自建检测实验室,形成“中心+企业”的检测网络。

☑ 升级管理体系。搭建“化橘红地理标志信息管理系统”“化橘红地理标志产品溯源系统”“化橘红产业智慧信息系统”,实现生产、加工、销售全流程数字化监管。8家化橘红企业获得茂名市“信”字号公用品牌授权,2家龙头企业产品通过“湾区认证”,质量水平获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认可。

注重监管执法,强化协同保护护品牌

☑ 织密保护网络。与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建立联动保护机制,与肇庆市德庆县市场监管局、电白区人民法院签订合作协议,构建跨区域、跨部门“大保护”格局。建立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公检法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成立化橘红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强化常态化监管。

☑ 开展专项整治。组织市场净化、打假“护航”等行动,截至目前,累计立案查处化橘红相关违法案件29宗;同时,为整治电商平台化橘红销售乱象,切实维护化橘红地理标志权益,聘请2个专业律师团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化橘红维权专项法律服务。

截至目前,已针对电商平台侵权行为发起诉讼4宗:其中,河北省唐山知识产权法院已作出判决,判令阿里健康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共计5万元;安徽省知识产权法院对北京同仁堂兴安保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企业侵害化橘红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权一案开展审理并促成调解,涉事企业均已停止侵权,且合计赔偿经济损失4万元;另有2宗侵权诉讼案件仍在审理过程中。

注重社会共建,强化工作联动扩影响

☑ 打造宣传载体。投资8000余万元建成化橘红博览馆、地理标志主题馆,打造7个地标驿站及“中华化橘红第一村”——平定镇大岭村旅游景区,让地理标志文化可看、可感、可体验。

☑ 深化品牌传播。开展地理标志保护“进企业、进园区、进乡村、进学校、进社区”“五进”活动;举办化橘红品牌(北京)MR发布会、“药食同源”全球推介会、高铁专列宣传、封坛拍卖等活动,连续9年举办化橘红赏花节,持续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

注重交流合作,强化市场开拓空间

☑ 布局国际保护。推进化橘红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互保及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为产品“走出去”筑牢知识产权保护屏障。

☑ 拓展国内外市场。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等展会10余场;2024年在“第十三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专题推介化橘红地理标志产品;同年11月,组织企业赴阿联酋、沙特开展农产品供采对接,精准开拓中东市场,推动化橘红从“地方特产”向“国际品牌”迈进。

锚定新目标

推动地理标志赋能新质生产力

尽管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但化州也清醒认识到存在的不足: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有待加强,个别企业规范用标意识薄弱,业务能力需提升;地理标志全链条保护力度仍需加大。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