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早晨的阳光洒遍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风水梁镇的街巷,当傍晚的暮色漫进派出所的窗棂,时间在流转,达拉特旗公安局风水梁派出所民警的守护却从不停歇。作为基层公安机关为民服务的“前哨”,这里没有“下班即停”的界限——白昼里,他们走进群众中间;暮色中,他们点亮户籍窗口等候
当早晨的阳光洒遍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风水梁镇的街巷,当傍晚的暮色漫进派出所的窗棂,时间在流转,达拉特旗公安局风水梁派出所民警的守护却从不停歇。作为基层公安机关为民服务的“前哨”,这里没有“下班即停”的界限——白昼里,他们走进群众中间;暮色中,他们点亮户籍窗口等候赶路人。这份“昼访晚办”的坚守,不是口号,而是藏在每一次耐心讲解、每一次延时服务里的赤诚,是对“守护辖区安宁、服务百姓需求”的生动诠释。
民警化身“和事佬” 巧解邻里“心头结”
清晨八点刚过,风水梁派出所的值班电话骤然响起,听筒里传来村民急促的声音:“民警同志,快来看看吧!我家的地被人占了!”接警后,值班民警丝毫不敢耽搁,立即赶赴现场。经现场核实后发现,纠纷源于同村兄弟二人因玉米堆放区域划分,牵扯出的土地权属争议,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言语冲突不断升级。“土地的事对村民是大事,得尽快给个稳妥说法。”深耕农村工作多年,民警深谙其中的道理,为彻底解决纠纷,民警协调村干部组成调解小组,先当“倾听者”,让兄弟俩把心里的委屈、顾虑全说出来;再做“疏导员”,一边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相关规定讲法理,一边顺着情分打“感情牌”,反复引导二人换位思考:“都是一家人,为这点地伤了和气不值当。”并在征得双方同意后,对争议土地进行重新勘测、确认边界,在多方见证和共同努力下,清晰的边界得以重新划定。看着丈量结果,双方都意识到为方寸之地伤了感情实在得不偿失。最终,这对兄弟冰释前嫌,握手言和。
这场土地权属争议调解,最终以“各退一步、重新确界” 落幕。这样的场景,在风水梁派出所很常见,看似邻里“小摩擦”,实则关乎村民切身利益与乡村和谐稳定,这背后是基层民警“民生无小事”的践行。今年以来,风水梁派出所已成功调解各类纠纷38起,成功率达98%,稳稳守住辖区邻里温情与和谐安宁。
反诈宣传“零距离” 平安守护“更走心”
午后两点的移民小区,槐树下、石凳旁,渐渐聚起纳凉唠嗑的居民。社区民警带着精心准备的反诈宣传资料,笑呵呵地融入人群之中。“各位乡亲,正在唠嗑呢?最近手机上有没有收到‘免费领鸡蛋’‘养老能投资’的消息呀?”民警一边发放宣传单,一边用拉家常的方式打开了话匣子。
他们的宣传没有“照本宣科”,递到群众手里的宣传单,印着本地近期高发的诈骗案例,用红笔圈出“刷单返利”“冒充子女借钱”等陷阱;讲案例时,民警用当地方言把“某村王大爷被骗 8 万元”的事儿说得真切,让老人孩子都能听明白;遇到群众追问“收到陌生链接点不点”,民警蹲在石凳旁,拿着自己的手机演示“如何查陌生号码归属地”,一一解答疑惑。 “这些骗局真就藏在身边!”72 岁的李大爷指着宣传单上的“养老投资骗局”条目,不住点头,“以前很多都不懂,今天听民警这么一讲,心里亮堂多了!”这种“面对面”的宣传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天,民警共发放宣传单 50 余份,解答群众咨询 10 余人次,把反诈安全网织在了群众 “家门口”。
傍晚六点半,夕阳收起最后一缕光,风水梁派出所户籍室的灯准时亮起,在渐暗的天色里晕开一片暖光。户籍民警坐在工位前,整理着刚核对好的户籍材料——他知道,这个点常有赶工、赶路的群众来办业务,“多等一会儿,就能帮他们少跑一趟”。
“同志,还能办迁户不?我刚从外地赶回来,明天一早就得走……” 三个身影匆匆推开门,语气里满是急切。“别着急,坐下歇会儿,材料给我,今天肯定帮您办完!”民警接过材料,立即投入工作。户籍室里,键盘敲击声、打印机作业声此起彼伏,民警一边办理,一边跟群众说明进度:“您的材料都齐了,现在走复核流程,大概20分钟就能办好。”
当晚 7 点 10 分,办好的户口迁移材料递到群众手中。“真是太感谢了!要是等明天,我这事儿就耽误了!”群众握着民警的手连声道谢。据统计,自户籍制度改革以来,风水梁派出所已通过“晚办延时服务”为群众办理户籍业务12次,办理户口迁移174件,让“服务不打烊”从承诺变成了群众看得见的实效。
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实则是基层民警践行“守护辖区安宁、服务百姓需求”承诺的生动注脚——他们以群众需求为标尺,让服务跟着需求走、跟着问题走。从化解矛盾到守护财产,从便利办事到温暖人心,风水梁派出所的“全天候服务”,不仅是业务的全覆盖,更是初心的全践行,最终化作辖区群众口中的安心、心中的认可,成为基层公安机关为民服务的鲜活样本。(郝东亮)
来源:内蒙古法制报